傅庚辰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

2021-12-20 00:48杨策勋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电影音乐歌词旋律

摘 要:傅傅庚辰是我国著名军旅作曲家,在其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电影歌曲是其最主要的创作领域。傅庚辰的电影音乐创作大多与军旅题材有关。在他学习音乐的道路上,经过在东北音乐工作团、沈阳音乐学院的学习深造,使得他的作曲技法功底深厚,尤其是在沈阳音乐学院深造期间,校长李劫夫的严厉要求使他既对各地民族民间音乐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又能灵活运用各类作曲技法。加之由于其本人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每创作一部作品都必到当地去体验生活、采风,进行实地考察,这使得傅庚辰的音乐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不失章法,成为他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以傅庚辰创作的电影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歌曲的旋律特征、对歌词的处理、歌曲的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 傅庚辰 电影音乐 旋律 歌词

一、傅庚辰电影歌曲的旋律特征

傅庚辰创作的电影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风格,曲调朗朗上口、流畅动聽,结构短小精炼却内容丰富,其在旋律的创作上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主导动机的灵活运用,使电影歌曲在反映影片主题和情绪上更加主动突出。主导动机可用音乐形象的概括力,把某一剧中线索体现出来加以发展,甚至体现一部作品的基本思想内容。在傅庚辰创作的电影音乐中,每部影片都有一个主导动机或乐句,始终贯穿在影片的配乐及歌曲中,运用主导动机的灵活性和伸缩性,与影片的内容相吻合,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在影片《闪闪的红星》中,不论是战斗的和抒情的、悲痛的和欢乐的等片段里都贯穿了主导动机和主导乐句。

第二,变奏音乐的大量使用,使整首音乐或歌曲更加贴近地配合影片情节进展,使得电影情节更加抓人感人。在充分利用主导动机和主动乐句的同时,傅庚辰的电影音乐从来都是在简单中见大气,在质朴中见深刻。他善于将整部影片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一个主题上,根据剧情需要,再进行贯穿发展。在众多艺术表现手法中,因时因势而动地使用变奏音乐,在原有的主题材料上改变节拍、改变速度、改变结构、改变织体写法、改变和声配器等加以发展变化,既保持了整部电影音乐的整体性特点,也使配乐部分的电影情节更加抓人感人。

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主题歌《红星歌》是潘冬子的音乐主题,傅庚辰运用节奏的变换、配器的变换、旋律的变奏将这一主题歌变化成多种音乐风格,出现在不同的画面中,不仅吻合了剧情的发展,更塑造了潘冬子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勇敢机智的形象。

又如在《南海风云》《喜鹊岭茶歌》等电影中,配乐倏尔平缓、倏尔急骤;倏尔喜庆、倏尔低沉,但音乐的主体旋律线没有变化,而是根据故事的进展和影片情节的发展进行艺术的演绎和变化,使电影与电影音乐更加融为一体,同时又根据歌词内容表达的需要相应地变换句式,使乐句或收缩或伸展,为表达电影情景服务。

第三,运用主题性矛盾冲突,让电影音乐的旋律交叉、交融、交织,更加丰富影片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表达。在傅庚辰的电影音乐作品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音乐主题,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既有战斗的又有抒情的,既有紧张的又有轻松的,既有悲痛的又有欢乐的,这些不同性质的主题推动了作品的前进,塑造了丰满的艺术形象。

第四,善于抓住各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点,利用民族风格浓郁的曲调、节奏、装饰音等,表现影片不同的风格特征。傅庚辰十分重视音乐的民族性,他认为有生命的音乐必定离不开民族的土壤,要写好人民爱听爱唱、雅俗共赏的音乐,就要充分巧妙地运用好民族音乐的元素。因此,傅庚辰创作的电影音乐大多根据电影故事发生的所在地,吸取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这基础上进行衍变和发展,根据情节和人物的需要加入自己的音乐元素,使影片的思想内容得到升华。

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故事发生在江西婺源一带,插曲《映山红》便是与江西兴国山歌相结合产生而来,其旋律多处体现了山歌特有的羽调式结构特点(“6 2 6 6”),其装饰音的使用更是具有浓厚的兴国山歌特色,如歌曲的开头“夜半三更哟”和结尾句“映山红”(见图1);电影《喜鹊岭茶歌》的创作中,融入了福建畲族民歌鲜明的拖长音节奏及呼号式衬腔的民歌特色;电影《梅花巾》的创作又加入了苏州评弹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的特征;电影《地道战》的音乐则运用了“河北梆子”的音乐素材等;电影《民兵赞》的音乐则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7/8的节拍型、七声调式、切分节奏等在音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傅庚辰除了借鉴各地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外,还大胆地使用现代作曲技法,更好地完成了对歌词主题的表达,这样既保留了原有民族民间音乐原色的基本特征,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这也是他的音乐之所以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二、傅庚辰电影歌曲中对歌词的处理

傅庚辰创作的电影歌曲众多 ,有自己作词的,也有他人作词傅庚辰谱曲的。歌词,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在电影歌曲中,歌词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首好的歌词可以很好地为剧情、人物的塑造服务,以至于一部影片播完后,主题曲和插曲可以在群众中流传更久远。傅庚辰在创作以及选择歌词上,也有着自己主张与风格。

1973年,傅庚辰应邀为电影《闪闪的红星》谱曲,拿到主题歌歌词的傅庚辰认为歌词并不贴切剧本情境,不符合人物形象。影片主人公潘冬子是个孩子,而歌词却过于成熟高亢,这显然不是孩子该有的语言。他认为,这首主题曲的歌词不应过长,要朗朗上口,要有儿歌的味道,由于影片为军事题材,歌曲还应有进行曲的风格。由于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这首歌还不能太“洋气”,要有年代感。于是便有了“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样简洁活泼,且朗朗上口的歌曲。

在其本人作词的作品中,傅庚辰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从不刻意地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根据剧情出发,用大众熟悉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剧情以及剧中人物的特征。在其作品中,歌词大都是歌颂民族精神、英雄形象的,傅庚辰在这些基础上善于把握剧中人物的特点,用典型生动的语言,摆脱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刻画的手法,从人物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入手,把人物刻画地鲜活而富有个性,体现不同的作品风格。

如电影《雷锋》的音乐创作中,傅庚辰深入雷锋生前部队体验雷锋生活,认识到真正的雷锋精神不是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而是平凡的人做着伟大的事,即“伟大寓于平凡”,他否定了“高岩之上长轻松,轻松昂首望长空”的由他人作词的《高岩之松》。他决定自己作词,将歌曲变成了亲切的《雷锋,我们的战友》,“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兄弟;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歌词简单真挚、朗朗上口,这首主题歌在影片播出后,曾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爱唱的歌曲。

傅庚辰善于用比喻、拟人的抽象手法来写歌词,这样既符合电影的画面要求,又可以挖掘人物内心更深层次的情感依托。

一首好歌不论是慷慨陈词还是娓娓道来,它的魅力在于情理合一,能够激发人的共鸣。傅庚辰在为他人作词的作品谱曲时,重视旋律节奏与歌词的语言节奏相结合,在创造生动的音乐形象的同时,能准确地把握旋律与歌词语言的统一,使歌曲准确地概括剧情,体现人物心理活动,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比如,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由王汝俊作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一般的歌词,加上傅庚辰准确到位的旋律,在深刻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结合影片中心思想,采用丰富多样的作曲手法创作出了与画面浑然一体的歌曲。让人一听到这首歌便不禁在脑海中浮现一只竹筏在江上行走,伴着两岸翠绿的青山这样诗情画意的情景,唤起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

三、傅庚辰电影歌曲的艺术表现

电影,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综合的艺术,电影歌曲亦不同于其他歌曲,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歌词为剧情服务,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其次,电影歌曲的音乐形象也比较独特,有时专为某一人物形象创作;最后,电影歌曲的感情表达也更为真挚、细微,更富感染力,具有更大的表现空间以及艺术表现力。一首好的电影歌曲除了能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或心境,还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傅庚辰在创作电影歌曲的过程中,总是深入研究剧本,与导演及主创人员切磋商讨剧情与人物特征,因此,他创作的电影歌曲总是能够准确地把握剧情、塑造人物,选择恰当的体裁、演唱方式以及配乐,把歌曲在剧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主题歌很好地概括电影内容以及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

主题歌是对电影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升,由主题歌发展而来的主题音乐能够凝练地展现电影的主题思想,并保持全剧音乐风格的统一性和剧情发展的整体性。电影《英雄坦克手》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我英雄的志愿军坦克部队与敌人殊死较量,胜利地完成了伏击任务的故事。主题歌《坦克手之歌》以雄壮有力的旋律结合激昂的歌词,充分表达了我坦克兵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主题歌的主导动机贯穿全剧,相同的调式,相同的主音,揭示了电影的思想主题,对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见图2)。

主题歌的主导动机贯穿全剧,相同的调式,相同的主音,铿锵的节奏(2/4拍),采用跳进的手法来推动旋律的发展,如此手法既揭示了电影的思想主题,对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将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画面与音乐能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往往决定著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好的电影音乐不仅能够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作用,更能对电影情节的推动,气氛的渲染,感情的烘托起到重要的作用。傅庚辰的电影歌曲,经常安排在剧情发展最高潮,人物内心活动最强烈的地方。

(三)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

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是最不容易表达的,观众有时不能从演员的表演中察觉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但通过音乐的表达,可以更好地诠释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傅庚辰为冬子妈创作的插曲《映山红》,曲调优美,把冬子妈既是农村妇女,又是革命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将她期盼革命早日胜利的情感刻画得细腻而又准确,此曲后半部分在冬子妈牺牲时又出现了一次,充分展现了人物的革命主义精神。

四、结论

基于上述对傅庚辰电影歌曲的初步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傅庚辰创作的电影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记录了中国几十特殊年代的历史风云,再现了每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真实生活及思想感情,通过音乐的形式讲述历史,教导人们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第二,在电影歌曲的创作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作曲、编剧、导演等创作人员的统一构思,在编剧过程中就安排好影片的音乐结构。这就使得歌曲成为影片剧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为剧情服务。第三,傅庚辰的电影歌曲特征明显,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始终体现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他的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辨识度。第四,根据画面需要,创作与画面相结合的歌曲,使其与影片的构思形成很好的融合,升华了影片思想内容,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以至于许多电影已被人们淡忘,但电影歌曲却牢牢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傅庚辰将近六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始终以音乐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人民、军队的热爱。傅庚辰是纯朴、可亲、不张扬的人,他的音乐也如他的人格一样,拥有无穷的魅力,耐人寻味。至今,傅庚辰的音乐创作仍未停止,他将为国家和军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经典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沈佳文.傅庚辰:70载弦乐铮铮[J].东北之窗,2018 (21).

[2] 丘岱安.我国乐坛一颗“闪闪的红星”——记作曲家傅庚辰[N].乐府新声(沈阳 音乐学院学报),1993(1).

[3] 吴銎.傅庚辰:为人民作曲是我的本分[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7 (10).

[4] 李萍 .傅庚辰音乐初探[N].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4).

[5] 沈佳文.傅庚辰电影音乐艺术特征诠释[J].当代电影,2015 (3).

[6] 李馥林.人民是我们创作的永恒主题——浅析傅庚辰的三首经典电影歌曲的艺术特色[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6).

[7] 薛致远.浅析《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演唱艺术特点[J].戏剧之家,2021(9).

作 者: 杨策勋,文学硕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音乐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电影音乐歌词旋律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粤西北怀集桥头山歌述略
青春外衣下的生命思考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