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育合力的支点
——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儿童发展的思考

2021-12-21 08:59
江苏教育 2021年84期
关键词:年段共育家校

印 琼

站在校门口值班,笔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每天早上,蹦蹦跳跳地来上学的学生旁,总是跟着帮忙背书包的家长,他们一直跟到校门口才依依不舍地把书包递给孩子;每天下午放学,学生刚出校门,一些家长就马上冲上前去,抢过孩子的书包。基于此,笔者在全校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我的书包由谁背”的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我的书包由谁背”专项调查表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自己背书包的比例较高,中年级学生比例较低。为什么中年段学生的表现反而会弱于低年段呢?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一些原因:低年级的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对校园规则也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向师性强,一般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到了中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思维也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他们会漠视规则;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也形成了初步的价值观,规范遵守也趋于相对稳定。反观家长层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小学六年,家长的心理状态也是随着孩子年级的不断变化而起伏的:刚踏进小学大门,家长们都很重视,对于学校的要求会严格执行;到了中年段,他们已经熟悉了学校的做法,也觉得自己不再是新人,自然会有所松懈;到了高年段,孩子即将面临升学压力,家长情不自禁又开始紧张起来,明白家校配合才是硬道理。这样的现象充分说明,我们德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学生和家长,根据他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倡导多元学习,聚焦家校共育的目标导向

强化认知学习系统的目标旨在动态地调整参数,让认知信号在人脑中达到最强、最大的状态。当下,很多学校的家校共育活动都开展得轰轰烈烈,如专家进校园、家长进课堂、阅读进家庭等。最初,家长们信心满满,积极性也特别高,班级里开展什么活动,家长们都会克服重重困难,踊跃报名参加。可惜的是,这样的景象基本只能维持一个学期左右。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熟悉了班主任所谓的“基本套路”,班主任也对学校推进的“常规模式”驾轻就熟,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彼此安好,疲于应付”的状态。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应该基于家校双方一致的育人目标。学校可以开设专家讲堂,邀请心理健康教师走进学校,与家长一起分享中年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让家长能重新了解、认识自己的孩子;还可以开发家长课堂,在校园公众号上推送有针对性的教育小视频,让家长在多元的学习方式中深化认知,能够认识到教育孩子要有始有终,做到有质量的陪伴。

二、搭建成长阶梯,实现家校共育的无缝对接

1.共写成长年段卡,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

笔者学校是按年段来配备任课教师的,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一个班的任课教师两年内是不可以发生变动的。所以,学校可以在一、三、五年级开学初,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家长、老师共同书写学生年段成长卡,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树立未来目标,让学生在庄重的仪式、师长共同的祝福声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同时告诉自己现在的角色身份,这也是一种增强学生自律的心理暗示。

2.启用成长漂流簿,组建家校共育帮扶团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相辅相成。教师要从家长的实际出发,根据家长的需求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因为现在的家长群体不仅有思想,而且有个性,在教育孩子方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考,每个家庭也有每个家庭的做法。为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家庭育儿经验漂流活动,组织家长分别写下育儿困惑或育儿经验,然后在班级内分享。在漂流的过程中,家长抱团前行,相互答疑解惑,分享经验。班主任参与其中,一周一小结,打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家校共育帮扶团队。

3.制订成长规划书,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动力。

内驱力是激发儿童自主性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高年级学生对事物有自我认知,看待事件有自己的观点,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谋划。班主任可以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请家长帮助督促孩子,可以具体到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作息等,通过合理规划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三、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施效果

一次,笔者在家长群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学校的线上读书交流活动太费时间,我们平时上班本来就忙,还要参加读书交流,老师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线上有些家长也是为交流而交流,道理谁都懂,这样浮于形式的交流,意义不大啊!读书是需要的,但是我们更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这段话充分说明当下的家校共育形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

1.不为读书而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能让家长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美篇中,各式各样的摆拍,画面看似温馨,殊不知很多都是表象,家长读进去了多少?亲子关系增进了多少?教育千万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学校,更不能引导家长只关注外在,家长的“作秀”行为也会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变得浮躁。教育的本真是教人求真,班主任要扮演好关注、引导、助推的角色,切实提高读书的效率,提升家长的理念水平。

2.增加亲子互动。

亲子互动是增强亲子关系最直接的活动方式,也是检验家长家校共育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练兵场。学校要尽可能创设机会,将家长纳入学校的教育团队,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员。学校应该让家长们走进课堂、奔向操场、进入餐厅,组织家长代表在合适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活动。如笔者学校在三大仪式(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中,都会邀请全体家长参加活动,共同见证孩子成长的神圣时刻,也让孩子近距离感受来自父母、老师的关怀,铭记成长路上父母的陪伴。

3.让家访成为常态。

家访是为了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让教师与家长的对话更畅通,让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更全面。虽然说网络时代通信手段已经非常多样,但网络沟通还是有其局限性的。例如:一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造成此现象的原因肯定不是单一的。他生在怎样的家庭、他的父母平时在孩子面前充当着怎样的角色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分析问题的角度。教育要真、要实、要有针对性,只有走进家庭、走近家长、走近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完善推进制度,提供家校共育的有力保障

制度是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保障。学校要出台相关的家校共育制度,让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了制度,班主任工作不仅有约束,更有方向,家校共育的推进也更有保障。

家校共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校共育也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培养成人是家长的天职,彼此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不要忘记,学生的教育不能仅靠学校、教师,还要发动家长的力量。家校合力,共同携手,努力在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搭建进步的阶梯,促进其和谐、健康、向上发展。

猜你喜欢
年段共育家校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