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降低废血袋流失率效果分析*

2021-12-22 01:52李兴龙李丽玮钟宁于建杨燕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6期
关键词:流失率护士人员

李兴龙 李丽玮 钟宁 于建 杨燕 李志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切实做好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落实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防止医疗废物流失[1]。通常情况下,人类感染病毒后有3~12周“窗口期”,而目前对血液成分制剂的检测手段主要针对病毒抗体或核酸,若在此段时间内献血极可能导致相关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阴性,但实际含有病毒的血液成分制剂输注给了患者[2-6]。然而,目前诸多医疗机构输血完毕后的废血袋回收几乎依赖人工核对,监管漏洞多,无法有效落实责任制,导致大量废血袋流失,给公共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常用工具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医疗机构中已得到广泛应用[7-9]。因此,本院输血科以输血公共安全建设为核心,成立QCC小组,力求通过相关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及时有效地回收临床输血结束后含有残余血液制剂的废血袋,从而降低废血袋的流失率,避免进一步发生输血相关传播性疾病传播与蔓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应用品管圈助力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出库血袋90 639袋,流失血袋2 743袋,作为试验组;收集应用品管圈助力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出库血袋94 184袋,流失血袋10 728袋,作为对照组。

2 方法

2.1 小组成立:2017年10月医院输血科自发成立了QCC小组,组员共9人,其中输血科主任担任辅导员,支持指导圈活动。输血科临床输血组长担任圈长,对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其余7名圈员,各自承担策划方案、实施操作、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职责。组员投票选出“袋袋圈”作名,寓意“袋袋相传,永不流失”,并设计圈徽

2.2 主题选定:圈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目标,从品质、效率、周期、安全、服务、管理等方面,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输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多个参选活动,从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采用“1、3、5”的评分标准(其中1分最低,3分普通,5分最高,以总分第一顺位为该活动主题),通过全员不记名投票[9],选出“完善血袋环,降低废血袋流失率”作为本次QCC活动主题。

2.3 计划书拟定:遵照“计划—执行—检查—实施”(PDCA)循环法,确定各个步骤的时间,绘制活动计划甘特图,且每个步骤均指定相应负责人[9]。全体圈员通过圈会,共同协调活动计划时间,圈长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统筹调度。

2.4 现况把握:对废血袋回收流程进行分析,并设计《废血袋流失查检表》,统计收集数据,2016年1月~2017年12月输血科出库血袋94 184袋、流失血袋10 728袋,流失率11.4%。按照查检表绘制柏拉图,见图1。根据“二八”原则,将“医疗废弃物暂存点血袋流失”、“工勤人员运输途中血袋流失”、“输血结束后,护士未能收集血袋”、“护士站血袋流失”选定为影响废血袋流失率的主要原因,改善重点为85%。

图1 现状把握“影响废血袋流失率原因”柏拉图

2.5 目标设定:通过评估圈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本次圈能力为0.54。根据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公式[10],对废血袋的流失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2%,即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将废血袋流失率降低至6.2%以下。

2.6 解析:圈员定期开展圈会,进行头脑风暴,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影响废血袋流失率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圈员采用评价法,根据“二八”原则,票选出得分前20%的作为要因。

2.7 真因验证:核查2017年1月~2017年3月血库流失废血袋1 307袋,针对主要原因“医疗废弃物暂存点血袋流失、护士站血袋流失、输血结束后护士未能收集血袋”,统计分析每个丢失血袋的具体要因,绘制柏拉图,见图2。取累计前80%的要因为真因,分别为:①废血袋回收职责不明,责任难以落实;②废血袋数量巨大,人工核对困难;③纸质登记本登记,信息简略且易出错。

图2 真因验证“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及护士站血袋流失、护士未能收集血袋”柏拉图

核查2017年4月~2017年6月血库流失废血袋1 473袋,针对主要原因“工勤人员运输途中血袋流失”,统计分析每个丢失血袋的具体要因,绘制柏拉图,见图3。取累计前80%的要因为真因,分别为:①工勤人员回收路线混乱、血袋回收分散,效率低下;②废血袋状态追踪困难;③工勤人员不熟悉新回收系统。

图3 真因验证“工勤人员运输途中血袋流失”柏拉图

2.8 对策拟定:圈员开展圈会集思广益,对每个要因考虑针对的策略并进行评分。参会圈员就每一个评价项目,按照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对策选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圈员共9人,总分135;以“二八”原则108分以上为可实行对策,并进行整合,共选出6条对策。见表1。

表1 废血袋流失率高的对策拟定评分表

2.9 对策实施:针对真因“废血袋回收职责不明,责任难以落实”实施策略: ①建立废血袋回收跟踪集中规范模型;②建立配送工勤人员唯一身份信息及有效联系方式;③将废血袋与工勤人员进行“点对点”唯一身份信息识别,全程监控废血袋运转和回收过程。实施对策后,医疗废弃物暂存点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3.4%降至2018~2019年的0%,护士站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1.8%降至2018~2019年的0.7%。

针对真因“废血袋数量巨大,人工核对困难”实施策略: ①建立废血袋唯一身份识别标记,可追溯废血袋回收时间和临床用血科室;②利用计算机和扫描枪识别核对废血袋。实施对策后,医疗废弃物暂存点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3.4%降至2018~2019年的0%,护士站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1.8%降至2018~2019年的0.7%,护士未能收集血袋导致血袋流失的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2.0%降至2018~2019年的0%。

针对真因“纸质登记本登记,信息简略且易出错”实施策略: ①建立回收智能管理系统中心,配备与互联网和局域网连接的大型数据分析服务器、与回收智能管理系统连接的数据上传及分析软件;②各临床用血科室与传送路线各关键节点须配备有与互联网、局域网连接的计算机、扫描枪、与回收智能管理系统连接的数据上传及分析软件及标签打印机。③利用计算机,实现废血袋登记核对的信息化、无纸化。实施对策后,医疗废弃物暂存点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3.4%降至2018~2019年的0%,护士站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1.8%降至2018~2019年的0.7%,护士未能收集血袋导致血袋流失的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2.0%降至2018~2019年的0%。

针对真因“工勤人员废血袋回收行走路线混乱,导致回收效率低下”实施策略: ①临床各用血科室护士在患者输血结束后,将废血袋信息录入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同一病区废血袋可合并为同一批废血袋集中处置任务,再形成唯一任务识别代码,上传任务数据,由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分配任务指令;②系统根据工勤人员制定配送路线、位置、现有任务和待执行任务情况进行最佳配送方案计算,自动通知相应工勤人员接受任务;③结合常规数据积累和异常事件完善计算机算法,使得系统能够主动学习和进化策略。实施对策后,工勤人员运输途中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2.4%降至2018~2019年的0%。

针对真因“废血袋状态追踪困难”实施策略:①建立临床用血科室及配送路线关键节点唯一地点识别标记;②建立基于识别废血袋技术和经培训工勤人员身份信息的跟踪技术;③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从废血袋、经培训工勤人员身份信息中挖掘能够应用于唯一性、特征性身份识别的数据内容,构建“废血袋状态—工勤人员—实时定位”的关联模型。实施对策后,工勤人员运输途中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2.4%降至2018~2019年的0%。

针对真因“工勤人员不熟悉新回收系统”实施策略: ①工勤人员定期进行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软件以及相关硬件的操作培训。②通过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分析废血袋滞留、丢失等突发状况发生率,将相关数据进行归因分析,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可实现的优化或替代回收方案。实施对策后,工勤人员运输途中血袋流失率由2016~2017年的2.4%降至2018~2019年的0%。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有形成果

1.1 效果确认:核查2018~2019年对策实行期间的数据,出库血袋共90 639袋,回收废血袋共87 896袋,流失废血袋共2 743袋,流失率为3.0%。通过36个月的QCC活动,废血袋流失率由11.4%降至3.0%。见表2。

表2 QCC活动前后废血袋回收率比较

对2016~2019年回收血袋、流失血袋计量进行卡方检验,χ2=5 030.47,P<0.05,废血袋的回收与流失,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2016~2019年废血袋计数统计

试验组2018~2019年与对照组2016~2017年每个月的废血袋流失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 876.22,P<0.05,QCC活动前后流失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

1.2 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3.0%-11.4%)/(6.2%-11.4%)× 100%=161.5%;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73.7%,目标成功达成。见图4。

图4 QCC活动前后废血袋流失率改善情况

1.3 改善前后流程图:见图5~6。

图5 改善前废血袋回收流程图

图6 改善后废血袋回收流程图

本研究资料目标达成率大于150%,主要原因经组员研究讨论,可能为:①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废血袋回收流程,实现了从有纸化向无纸化的跳跃。②对于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其工作技能及生物安全意识都明显提升。③完善制度,废血袋回收过程每一环节明确责任并加以落实。

1.4 改善后的柏拉图:见图7。

图7 改善后血袋流失原因柏拉图

2 无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动后,团队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圈员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品管手法、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8个方面进行打分,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见图8。

图8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标准化 输血科对QCC活动改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将对策中的有效措施纳入标准化,制定了《输血科废血袋回收管理制度》。

讨 论

近年来,医疗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血液成分制剂供需矛盾日益凸现。全国诸多地区相继出台了辖区内部分医院间血液成分制剂互助调剂相关政策。然而,血液成分制剂进入挂靠医院,输注后废血袋进入了挂靠医院的回收流程,也就成为被挂靠医院废血袋流失新的主要原因。这将成为质量改进的新目标,应制定措施对流失到挂靠医院的废血袋进行监控。另外,应加强对护士的定期培训,增强生物安全意识,严禁将废血袋与其他医疗废弃物混杂等行为。

本项目QCC活动通过全体圈员共同努力,针对废血袋流失率偏高的真因,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成因对策,解决了计算机识别废血袋、经培训工勤人员识别跟踪、废血袋计算机接收确认、在线跟踪废血袋回收进度、废血袋回收监管等核心难点问题,成功助力了废血袋精准回收跟踪智能管理系统,降低了废血袋流失率。在今后临床输血管理中,运用QCC手法对临床输血工作质量的控制,可成为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12]。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流失率护士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酒店内部营销探讨
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流失的对策研究
美国OTT服务用户流失率达19%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