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抗-Tja合并自身抗体致疑难配血分析

2021-12-22 01:52许露萍尹俊皓王若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6期
关键词:表型血型抗原

许露萍 尹俊皓 王若涵

P血型为血型集合GLOB中的罕见表型,其中个体缺乏P,P1和PK抗原,其中P和PK是公共抗原,在这些个体的血清中通常会出现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称为抗Tja[1],由于为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的比例低[2],属于稀有血型。在日常配血工作中,我们发现1例由于血清中存在抗-Tja合并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标本,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患者贾某,男,53岁,因泌尿系结石住院,择期手术,既往体检,无输血史,术前Hb:67 g/L,拟术前输血纠正贫血,申请输血。在配血过程中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3个细胞均阳性, 凝集强度无强弱之分,与多位同型献血者配血,主次侧均不相合。

2 试剂与仪器 Ortho AutoVue Innova自动配血仪、微柱孵育器(OBHB-32型)、微柱凝胶卡离心机(01-BV-8260型)由奥森多医疗器械贸易公司提供、低速离心机(JW-1012型)由嘉文仪器装备有限公司提供;电热恒温震荡水槽(DKZ-2)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ABO正反定型及RhD血型定型试剂卡(批号ABR203H)、抗人球蛋白(抗-IgG,C3b/C3d)检测卡(微柱凝集法)(批号AHC162F)、人ABO血型反定型用3%红细胞试剂盒(微柱凝集法)(批号A382Z)由奥森多医疗器械贸易公司提供;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盒(批号20207038)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细胞谱细胞(批号732019)、抗-Tja血清由广州市血液中心提供。

3 实验方法

3.1 血型鉴定:患者ABO、RhD血型鉴定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参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3]进行。

3.2 直抗试验:患者红细胞与抗人球蛋白(抗-IgG,C3b/C3d)检测卡反应,具体方法参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3]进行。

3.3 抗体筛查试验:患者血清与抗体筛选红细胞反应,判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4]进行。

3.4 吸收放散实验:使用ZZAP试剂处理自身DAT阳性红细胞,用处理后的红细胞做血浆的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具体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过程第4版进行[4],去除血浆中的自身抗体。

3.5 抗体鉴定:患者血清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并比较血清56 ℃灭活前后和2-Me处理前后的结果,判断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

结 果

1 血型鉴定试验 患者ABO、RhD血型为O型RhD阳性,与A、B和O细胞盐水立即离心均强凝集,置37 ℃ 温浴10 min离心观察均发生全部溶血,ABO、RhD血型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ABO、RhD血型鉴定结果

2 自身抗体、DAT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患者DAT结果为阳性;患者EDTA抗凝剂血浆、原血清和37 ℃温浴10 min血清分别与抗体筛选红细胞反应,自身抗体对照均阳性,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样本与抗体筛选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 吸收试验 通过吸收试验,吸收血浆中的自身抗体后,自身抗体检测为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

4 抗体鉴定试验 患者血清与1-11号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及自身细胞反应,比较血清56 ℃灭活前后和2-Me处理前后的结果,判断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见表3。

表3 血清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结果

5 P血型鉴定 患者红细胞与抗-Tja血清呈阴性反应,O型对照细胞与抗-Tja血清呈阳性反应,说明患者血型为血清中含抗-Tja的P表型。

6 交叉配血结果 选择科室所有库存O型血液与该患者进行交叉配血,未能找到主次侧相合的血液。

讨 论

临床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众多,在进行血液筛查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配血不合。在输血前的血液检测中,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是导致不合的常见现象[5]。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输血前最好能进行抗体鉴定,但是国内大多医院未能开展抗体鉴定,配血常常由当地中心血站帮忙完成[6]。

P血型系统是Landsteiner和Levine在用人红细胞注射家兔来观察多态性时发现的又一血型系统,是第3个被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包括P、PK、P1三种抗原[7]。极少数人的红细胞上缺乏P1、P和PK抗原,则称为P表型,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表型[2]。P表型个体的血清中天然存在抗-PP1PK,也称为抗-Tja,该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凝集除P表型之外的所有表型红细胞,并能结合补体造成溶血,能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8]。P血型抗原特异性决定簇是多糖,其生物合成分为红细胞糖苷酯(产生PK、P抗原) 和类红细胞糖苷酯(产生P1抗原) 两条途径。在P基因作用下,将N-乙酰-D半乳糖加到三己糖神经酰胺上,将PK转变为P。在欧洲每百万人群中有5.8例,而在中国香港人筛选了100万人群才发现1例。这种P表现型的特征是在其血清内发现有强溶血性IgM抗体,具有抗-P1+P+PK特异性,这种抗-Tja既可以是IgM型的(盐水介质中发生溶血),也可以是IgG型的(在去除补体作用后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出现凝集)[9]。

在实施疑难配血操作前要经过鉴定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等一系列操作,然后再进行交叉配血,继而有效保证安全输血[10]。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病例,常常造成临床输血过程中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11]。我科采用吸收试验去除自身抗体,排除自身抗体对抗体鉴定的干扰后,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患者为O型,37 ℃温浴后反定型出现溶血反应,抗体鉴定格局显示其除与P表型红细胞不反应外,与所有谱细胞反应,表明含有具高频抗原的抗体,与P表型不反应可判定其是该血型集合中的抗体。患者血清56℃灭活前与抗体鉴定谱细胞有凝集反应,37 ℃水浴后出现溶血反应,而灭活补体后不出现溶血反应,证明血清中的抗体有补体活性。此外,该血清经2-Me处理后IAT呈阳性,显示具有IgG性质抗体,表明该抗体是IgM和IgG混合型。这些均符合抗-PP1PK的抗体特性,而患者红细胞与抗-PP1PK血清均无反应。同时因其血清中能检出抗-PP1PK抗体,证明患者为P表型[12]。患者血清中存在抗-Tja合并自身抗体,交叉配血试验受抗-Tja合并自身抗体影响,与多名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均不相合,未能找到PP1PK抗原阴性的同型悬浮红细胞。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对于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2011年,中国稀有血型网站开通(http://www.chinarareblood.cn/)[13],通过信息共享,为高频抗原抗体患者解决输血难题已可进行跨区域乃至国际合作[14],为临床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提供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面对谱细胞全阳性的格局,需要运用多样的血清学方法,对照高频抗原抗体的特点,推测可能的抗体类别。因实验室条件限制,未能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和测序。目前的研究认为抗-Tja可以导致妊娠早期女性的习惯性流产[15],可追踪调查该患者家族史,进一步研究其抗-Tja基因的遗传特点。

(特别鸣谢广州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老师对本次试验的支持与帮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表型血型抗原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其他动物有血型吗?
血型打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