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穿梭中建构“我是谁”

2021-12-22 05:28汪廷琼
中学生博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垫板社会认同文具店

汪廷琼

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一定是美的——她们有漆黑如瀑的长发,有白皙水润的皮肤,有明眸善睐的双眼,有挺直的鼻梁与嫣红的嘴唇……她们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很珍爱自己的“羽毛”——是的,这是“我们”对“美”与“尊严”的“共识”,就如同文中作者所说那样——“女孩子应该是精致的、漂漂亮亮的才对啊”!但如果一个女孩,“她不那么在乎自己的外表,不在意他人的嘲笑,不那么心思敏感……也没有过分强的自尊心”——那她就会不招人喜欢,如文中的“文文”。

但如同鲁迅所说,“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也不一定对。

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在“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穿梭中建构“我是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其发展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角色混乱”。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在自我形象、能力、信念、性格等方面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即有很好的“自我认同”,就会建立角色同一性;而如果对自己认识不清楚,仅仅以“社会认同”的标准来当成自己的标准,就会产生混乱。显然,文中的“赵赵”是有良好的“自我認同”的——她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能和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即使用着非文具店卖的木垫板也不自卑,做错了事,被老师责骂……不会过分地反刍”,不骄不躁,内心笃定,构建出清晰的符合自我认同的“我是谁”的形象,最终获得了作者的尊敬。

愿孩子们都有恣意飞扬的青春,“不卑不亢,清澈善良”地“朝着太阳生长”!

编辑/张春艳

猜你喜欢
垫板社会认同文具店
我的文具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没有垫板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彩虹艳尽半边天》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
文具店
文具店②
文具店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