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表征理论优化识字教学

2021-12-22 00:59王春花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核心素养

王春花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字的识记教学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缺少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多元表征理论,彰显了体验式的学习原则,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种意义的构建。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对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多元表征理论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掌握一定量的汉字,是学好语文,乃至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为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由最初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到“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最终达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相关理论,提出几点优化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三不高”现象

1.学生识字兴趣不高

对于统编教材三种形式的识字,学生看到的就是抽象的、独立存在的“汉字”,加上此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活泼好动,心智不成熟,识字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如果教师不能高效地组织教学,只是一味填鸭式教学,刻板式记忆,没有一定的情境、语境的设置,学生就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认读”和“抄写”中丧失对识字的兴趣。

2.学生识记能力不强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愿和识字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识”到“记”是一个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获悉,要低年级学生认识汉字,还要持久记住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3.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很多教师由于对识字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一些汉字不难,并且一味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即采用部件识字法或者借助拼音识字,对于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缺少渗透。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形式单一。

二、多元表征理论下识字教学的特征

多元,意思为多样的、不单一的。表征,指的是表现出来的特征。多元表征就是将知识用符号、图片、语言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多样表达,它是多元外在表征的集合。

1.多元表征识字的意义性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习大多依赖于具象事物或者具体动作。我们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多元表征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不能让学生停留于字形结构的表面特征记忆,而应该是一种结合字形、字源、字意、字理等各方面的意义性识记方法,并使学生逐渐内化于心,让识字学习进入“思维运动”的深度学习状态。

2.多元表征识字的建构性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方法,运用多元表征理论,将易错、有特殊意义的汉字建构成“有故事的汉字”“有情境的汉字”“有温度的汉字”,对学习的汉字进行多维度思维加工,抓住识记中的难点,使汉字的学习可见,使识字教学也有其独特的学习场域,让学生经历真实而有深度的识字过程。

3.多元表征识字的思维性

“学思并重”是我国自古就推崇的教学主张,这其中,思维是在首要位置的,学会思维恰是当下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主要表现。教师要探索语文识字教学的新路径及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具有具象特征的多元表征理论,让学生识字思维“可视化”,最终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

三、多元表征理论下识字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了实现识字教学的趣味化和高效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多元表征理论下的识字教学。

1.“画面”让识字教学可视化

教师可以运用“画面表征”让识字教学可视化,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呈现汉字的内涵。如在教学汉字“衣”时,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也为了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展示多张衣服的图片,并且将每件衣服的衣领描画出“衣”字的造型,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轻松记住了“衣”字。

2.“情境”让识字教学趣味化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深邃的意义,有时它能独立表意,有时它是其他汉字的组成部分。运用情境建构一种识字的语境,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这样去记忆也会事半功倍,并能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吃”这一汉字时,教师给学生讲述道: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张大嘴巴,乞求得到吃食,这就是“吃”字。学生看着平淡无奇的汉字,脑海中顿时浮现出有趣的识字画面,记住“吃”字也就不难了。

3.“儿歌”让识字教学可视化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安排了“集中识字”教学内容,这些识字教学一般都是以儿歌形式呈现。这些韵律感十足的儿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师生热烈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识字学习的“主角”。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一课就是以朗朗上口且韵味十足的儿歌形式呈现,让学生识记中国的十几个姓氏。这一韵律感十足的识字儿歌,大大降低了识记难度。

4.“字理”让识字教学可视化

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抓住汉字的造字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汉字的字源和演化过程描述得清清楚楚,在识字教学的课堂进行有趣的探索,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更好地为识字教学做好铺垫。如在学习“宿”字时,教师首先可以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古文字让学生认一认,然后借助图片介绍汉字的演变历程:“宿”字上面代表屋顶,左下侧躺了一个人,右下侧这个长方形就是一张席子。经过不断演变,“宿”字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5.“故事”让识字教学可视化

低年级学生对于故事情有独钟。故事不是阅读教学的专利,对于识字教学,故事的融入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将识字编成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便于记忆的小故事,在给学生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学汉字并渗透识字方法。如在教学“果”字时,教师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会意字,然后,综合讲述《小刺猬搬果子》的故事教学“果”字。这样的话,学生一定印象深刻。

四、多元表征理论下识字教学的意义

在识字教学过程并运用多元表征理论,通过建构汉字的各种各样的表征,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汉字的形象,训练并提升其识字能力。

1.活跃课堂氛围

识字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会影响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多元表征理論下识字教学可以在直观体验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建立一系列汉字的表征,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形象直观、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激发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元表征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汉字多元表征的构建,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识字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借助学习策略进行课堂交流,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提高教学效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客观实际,运用多元表征理论进行识字教学,能极大地唤醒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多元表征对汉字的描述这种可视化的教学情境中,能快速且高效地识记汉字,在潜移默化中领悟识字的要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开阔师生视野

课本只是学习的一个抓手,学习的外延应该是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突破,要积极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识字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识字,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教师必须对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还要不断创新识字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表征理论,确保汉字教学的直观形象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识字思维广度,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核心素养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