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气浮+纤维转盘滤池工艺处理矿井废水工程实践

2021-12-23 11:16刘新辉
环境科学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混凝悬浮物洗衣粉

刘新辉

(浙江蓝天求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0 引言

邯郸市峰峰矿区某采煤企业年采煤60万t,采煤过程中产生矿井废水40000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和SS,其中COD来源为矿井中少量溶解性有机物和有机矿井粉尘, SS来源是矿井煤粉、岩粉和黏土等。该矿井废水具有水量大、色度高、悬浮物差异大、比重轻、不宜沉降等特点,未处理直接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如处理后达标排入自然水体或用于农田灌溉,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根据水质水量特点、排放要求及场地条件,本工程采用混凝气浮+纤维转盘过滤工艺对矿井废水进行处理。本文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投资和运行费用、存在问题等进行论述,以便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1 设计进出水质及水量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确定本项目设计水量为40000m3/d,按照每天运行24h计,本工程处理能力为1700m3/h。设计出水水质应同时满足《GB/T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及《DB 13/2796-2018子牙河水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制要求。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进出水水质

2 工艺流程及主要处理单元

2.1 工艺流程及说明

采煤矿井废水由井底提升自流进入预沉调节池,首先对废水中较重的悬浮物和不溶有机物进行自然沉淀,初步去除部分SS和CODCr。预沉调节池由提升泵提升进入高效浅层气浮机,同时在提升泵入口管路投加PAC和表面活性剂,在提升泵出口管路上投加PAM。投加的PAC、表面活性剂和PAM在管路中与废水迅速混合并发生混凝反应。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被混凝絮体吸附和包裹,在气浮的作用下,上升至废水表面,最终通过撇渣装置在撇去浮渣的过程中去除。浅层气浮机出水进入纤维转盘滤池中,利用纤维转盘滤布的截留作用,进一步降低废水的SS和COD的含量,处理出水即可自流进入标准排放口达标排放。预沉调节池污泥、气浮浮渣及纤维转盘滤布反洗泥浆进入污泥浓缩池,由污泥泵输入带式压滤机干化后进入煤场回用。

2.2 主要处理单元

(1)预沉调节池。由人工粗格栅和预沉调节池组成。格栅栅孔10mm,去除进入调节池前废水中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预沉调节池依靠重力沉淀去除废水中比重较大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初步降低废水中的SS和COD。预沉调节池采用平流式,一端设置泥斗,配置平流式刮泥机1台,抽泥泵2台,穿孔排泥管1套,池底污泥由污泥泵排入污泥浓缩池,出水端设置离心泵式提升泵3台。

(2)混凝气浮单元。在提升泵进口管路投加絮凝剂PAC和表面活性剂,在提升泵出口管路投加PAM。PAC、表面活性剂与废水的混合通过提升泵叶轮快速反应,PAM与废水的混合通过管道混合器进行。PAC和PAM分别投加并保证一定的混合间隔,保证絮凝体粗大,易于固液分离。混凝反应产生的絮凝体进入气浮机中与溶气气浮水混合,使其密度减少而上浮,最终通过气浮机刮渣机刮除。在预沉调节池出口位置安装SS监测仪,根据SS浓度自动调节PAC、表面活性剂和PAM的加药量。

(3)纤维转盘过滤系统。采用全浸没式纤维转盘滤池,滤布过滤精度高达10μm,依靠滤布的微孔截留废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保证废水中COD和SS的达标排放。运行一段时间后,纤维转盘滤布截留较多的悬浮物会导致过滤能力降低,然后根据纤维过滤池中的液位自动启动反洗抽吸,通过抽吸泵将滤布表面的污泥抽除。该系统包含直径为3m的过滤盘18组,抽吸泵4台,液位控制装置1套。

(4)污泥压滤系统。本系统配备污泥泵2台,带宽2.5m带式压滤机1台,滤布冲洗水泵1台,空压机1台。污泥压滤系统设PLC控制,污泥泵根据液位启停,带式压滤机及配套系统和污泥泵运行状态一致。含水率95%污泥处理能力40m3/h,压滤泥饼含水率不大于80%。

图1 工艺流程图

2.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表2 主要构筑物

表3 主要设备

3 工程调试运行总结

(1)原设计是PAC和PAM均为提升泵出口管道加药,依靠管道混合器混合。调试过程中发现PAC与废水混合不均匀,接触时间短,不能在进入气浮机以前形成絮体,严重影响了气浮的去除效果。经现场试验,PAC与废水接触混合时间应不小于20s,如混合时间过短,PAC与PAM形成絮凝体松散、细小、不密实。故调试期间将PAC的加药点由泵后加药变更为泵前加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实现PAC和废水的快速混合,保证了PAC与废水大约20s的接触时间。调整后,PAC和PAM形成的絮凝体体积大、密实,易固液分离。

(2)本工程原设计采用阴离子PAM,调试期间发现虽然PAC与PAM形成了较大的絮凝体,在气浮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絮凝体大部分沉降,上浮部分不足总量的30%,出水SS非常浑浊。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常用的亲水性的阴离子PAM或阳离子PAM虽然与矿井废水形成了比较密实、良好的絮凝体,但是并不适应气浮处理工况,絮凝体易沉降,上浮部分少,SS去除率不超过40%。而亲油两性PAM则对废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亲油两性PAM与废水形成絮凝体速度快、体积大、易上浮,出水SS的去除率在70%以上。

(3)虽然亲油两性PAM对本项目废水具有一定适应性,但SS去除率仅在70%左右,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调试期间发现,气浮溶气水气泡消融时间仅在30s以下,远低于设计要求的60s以上,通过分析后认为废水中存在一定的消泡成分,导致气泡与废水接触后迅速消融,不能起到使絮凝体上浮的作用。经过不断的试验和尝试,通过在配置PAC时加入一定量的洗衣粉可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洗衣粉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废水后,降低了废水的表面张力,提高了溶气水的品质,溶气水气泡消融时间在90s左右,絮凝体在气浮的作用下迅速上浮,出水SS去除率在95%以上。

(4)亲油两性PAM在水中溶解速度慢,不充分溶解会造成结块,失去助凝效果且堵塞泵及管道,一般夏季应保证搅拌溶解1.5h以上,冬季应保证搅拌溶解2.0h以上。

(5)高效浅层气浮机回流比在20%~30%,溶气水泵扬程在40m以上,空压机供气压力在0.6Mpa以上时,气浮机处理效果最佳。

(6)洗衣粉投加量应控制在3~5mg/L,投加量太小不起作用,投加量过大会造成气浮表面泡沫太多,不利于浮渣的压滤和脱水。

(7)经调试和运行结果得知,PAC投加量55~60mg/L,PAM投加量5~6mg/L,洗衣粉投加量3~5mg/L时,整套系统具有最佳的处理效果,系统出水稳定达标。

4 运行效果

本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同时满足《GB/T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及《DB 13/2796-2018子牙河水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制要求。

表4 出水水质

5 运行费用

(1)人工费。污水站按6人编制,每人每年工资及福利费用按照14400元计,折合吨水人工成本为0.006元;

(2)电费。本工程总装机负荷为295kW,运行负荷为206.5kW,电单价按照0.7元/kW·h计,折合吨水电费成本为0.087元;

(3)药剂费。PAC投加量为60mg/L,PAC单价为2元/kg,PAC吨水投加成本为0.12元;PAM投加量为6mg/L,PAM单价为25元/kg,PAM吨水投加成本为0.15元;洗衣粉投加量5mg/L,洗衣粉单价为5元/kg,洗衣粉吨水投加成本为0.025元。吨水药剂费投加成本为以上三种药剂之和,计0.295元。

综上,吨水运行直接运行成本为人工费、电费和药剂费之和,计0.388元。

6 结语

(1)实践证明,以混凝气浮+纤维转盘滤池为核心工艺的矿井废水处理工艺是可行的,出水水质同时满足《GB/T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及《DB 13/2796-2018子牙河水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制要求。

(2)在气浮机溶气回流比20%~30%,PAC投加量55~60mg/L,PAM投加量5~6mg/L,洗衣粉投加量3~5mg/L时,处理系统对SS、CODCr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5%、92%以上,出水满足设计要求。

(3)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粒径分布范围广,水质复杂,应在工程设计前进行必要的小试和中试工作,以便保证处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4)混凝气浮+纤维转盘滤池矿井水处理工艺与传统的混凝沉淀+砂滤矿井废水处理工艺相比,占地面积和投资费用减少40%以上,运行费用减少15%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混凝悬浮物洗衣粉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二级强化混凝法处理含Mo(Ⅵ)废水的研究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净水混凝效果影响因素的正交小试研究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悬浮物和Cl4-浓度控制优化
水体悬浮物的危害及其监测方法
分级混凝过程的效能与影响因素
低泡洗衣粉更适合于机洗
浊度计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