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24 05:05刘秀芹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椒发展

刘秀芹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咸阳 713600)

花椒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属于分布很广的香料、油料树种,且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北方地区食品调味必不可缺的佳品之一,属特用经济林类,在林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我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花椒在我县裁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零星栽植,视为珍贵树种,用果品、叶子调味、治病。80-90年代,在种草种树、农林牧副齐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县花椒经济林总体水平发展较快,累计发展花椒3700亩,1986—1994年,县上综合开发的调控政策,指导群众走多元化发展路子,并出现了一些规模发展的典型。花椒栽植的特点是不占耕地,由于在地埂边栽植,也方便耕作管理。由于花椒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限定了它的栽植立地条件,我县基本集中在黑河沿岸的山坡台前护埂栽植,栽植形式除花椒护埂栽植外,主要为群众自发零星、四旁为主,九十年代中期埂边大量栽植及群众房前屋后广栽的花椒经济林树种,深受群众喜爱。但近几年,我县花椒已进入衰老期,保存面积产量、株数都在逐年减少,全县实际保存面积不足2000亩。

2.我县花椒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是花椒栽植零散、品种单一,没有形成规模。目前主要品种是大红袍、小红袍,以花椒护埂、庄前屋后零星栽植居多,成片纯林较少。二是管理粗放,许多花椒种植农户对花椒认识不够,不注重花椒的施肥、中耕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重栽轻管,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还没有和苹果一样进入常态管理阶段,更谈不上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三是规模发展和效益未形成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2.1 冬季低温和春季晚霜形成冻害造成减产

我县地势较高,冬春季风大寒冷,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晚霜冻危害发生概率较高。容易造成新植苗木抽干、成年树枝枯死、树势变弱、生长缓慢、花椒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严重时则整株死亡。在1990-2001年,全县发生冬季低温冻害5次,春季晚霜冻害7次,果实减产50—60%,经济损失2000—3000元/公顷。最严重的一次冬季低温冻害发生在1991年12月28日,最低温度-24.9C,致使一些地方10年生以上花椒树树皮开裂死亡,花椒死亡率63.4%。2010-2014年五年中,有两年全县花椒几乎绝收,其余年份不同程度的也发生过霜冻。每年春季晚霜冻时,我县花椒正处于萌芽期,晚霜冻易造成部分区域花椒嫩芽枯死,嫩枝干枯,危害较大,因此冬季低温和春季晚霜冻害已成为制约我县花椒产业发展的“瓶颈”。

2.2 劳动力成本上升,花椒增收不明显

由于花椒带刺,因此,其除草、施肥、采摘等各环节都较为费时费力。近些年,花椒收购价没有明显提升,劳动力成本又大幅攀升,使花椒种植的纯收益越来越低。据估算,1个劳力采收一亩花椒需要花费15天时间,按现在80元/工时计算,每亩花椒仅采摘成本就达到1200元,加上平时除草、施肥等环节的用工,以及肥料等的使用,每亩花椒的总成本超过2000元,达到花椒产值的50%—60%。特别是花椒采收主要以手工采摘为主,且采摘有很强的时限要求,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人员进行突击采椒。因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花椒成熟时采摘工价随着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逐年上涨,通过对比算账,群众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花椒“价涨却不赚钱”的“怪圈”。

2.3 比较收益渐失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已呈萎缩态势

由于苹果、核桃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加之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的推广以及其它农副产品价格的攀升,相比之下花椒却面临农资成本上升、采椒费用增加、市场价格偏低的困境,比较收益连年下降。成本高、利润低,但随着花椒比较收益的连年下降、花椒种植人员的锐减以及冻害天气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花椒种植面积已呈萎缩态势。一些老种植区,花椒栽培管理技术滞后,出现树势老化,单产下滑,品质下降的情况,也间接造成花椒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多数花椒种植户盲目跟从,建园时不考虑坡位坡向、到处乱栽,觉得栽上就完了,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好多花椒树处于“高、大、空”现象,树体荒芜、自生自灭,直接导致椒农积极性受挫。同时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花椒产业与劳务输出、苹果发展、核桃产业等产业的发展矛盾日益凸显,花椒产业优势有所减弱。相比较花椒管理周期长、采收费工,成本攀升,花椒种植积极性不高。

2.4 花椒生产经营模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

花椒产业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县受技术、市场、规模的限制,花椒没有经过精、深加工,大多数的花椒以干花椒经简单筛选后直接出售,每年只有少量的花椒经过去籽、去杆、筛选靠商贩对外贩运进行销售,没有一家花椒加工包装企业对花椒充分加工利用,更没有调料成品,未形成产业链,经济效益不高。

2.5 缺乏品牌效应,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产品基本是以原材料形式进入市场,主要靠客商到贩卖收购,没有形成稳定的营销渠道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市场开拓能力弱,价格波动大。同时,由于我县花椒产业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更谈不上品牌效应,不利于我县花椒知名度和市场知晓率的提高。

3.发展对策

我县花椒产业的发展以保持适度的优质资源建设为保证,以生产绿色环保的花椒为原则,以有效的利益分配为导向,以现代林业科技为支撑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把发展重点从扩大面积转变为加强管理,提高产量,增强质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向管理要效益。

3.1 做好总量控制,提高精品花椒护埂栽植数量

在花椒下一步发展中,应以抓好现有花椒的低产改造为主,加大花椒护埂示范园建设力度。应采取“政府引导、财政扶持、技术帮扶、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地域和气候条件,总结经验,科学规划花椒种植区域,鼓励群众在田边地头、庄前屋后栽植花椒,对现有老椒园,通过实施更新改造等措施,保持全县花椒产业的良性循环和积极发展。帮助农户树立信心,加强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力度,提高全县椒园的管理水平,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动花椒产业的发展。对遭遇低温霜冻死亡比较多的花椒园和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椒园,有序进行淘汰和更新改造,有效防止花椒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打造精品椒园。

3.2 依托科技支撑,强化花椒防冻技术的研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力量,有效利用花椒科研成果,将花椒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风险,为发展壮大花椒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广科学施肥、整形修剪、机械采摘、机械干制等新技术,实施科学栽植和科学管理、对新产品研发,有效解决花椒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到产业带动,突破瓶颈制约。一是开展优质花椒苗木的培育、霜冻、及花椒深加工领域的科研活动,改良传统种植方法,促进全县花椒的生产和管理转型升级。二是尝试对花椒保鲜技术的研制开发,控制市场供应量,稳定花椒市场价格,稳定增加农户收益。三是做到产业带动,通过做强做大以花椒贩卖、购置清杂机加工为主的花椒加工厂等龙头企业,拓展花椒深加工项目,带动花椒产业发展。

3.3 示范带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施“一村一品”政策及龙头带动作用,长武花椒要想长久而深远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加大龙头企业扶持,示范带动全县花椒的发展,延长花椒产业链。做好花椒产品宣传,培植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花椒产品研发,提高花椒产品的附加值、商品值。二是挂靠林果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支以产学研为一体的农业技术管理队伍,对花椒的生产从栽植、管理、采摘、产品开发实行一条龙管理。

3.4 实施科技扶贫,积极推广现代高效栽培技术

必须把花椒种植当做精准扶贫的一项工作来抓,一手抓现有花椒低产改造、一手抓地埂花椒的栽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有序组织群众观摩先进地区花椒管理经验,学习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是产业的基础,科学种植的关键是要做到“品种优良、适地适树”,做好科技支撑工作,要围绕产业建设进行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树立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户)发挥其引导、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定奖励激励机制等行政、技术措施,实现高效丰产种植。

3.5 加强品牌营销,加大市场监管

品牌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我县花椒市场的知名度尤为重要。要加大花椒品牌宣传费用的投入,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林产业(花椒)、农产品等博览会、展销会,“中国麻辣大会”等节会,提高我县花椒的知名度。加强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花椒收获季节加强市场监管,及时查处以次充好、花椒掺假等不良行为,净化花椒市场,不断提升花椒的品牌效应。注重品牌打造,积极开拓市场。继续加大实施花椒富民战略强度,以科技服务为重点,“抓基础、育品牌、强科技、促发展、助增收”,提高产量质量,提升加工档次,完善市场化运作与服务,着力打造“长武花椒”品牌,积极申报注册“长武花椒”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优化花椒生产、加工技术,使花椒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园林化的现代发展模式迈进。

猜你喜欢
花椒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国内花椒产业进入低谷期
芮城花椒好味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花椒泡脚好处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如何识别假花椒?
韩城大红袍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