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24 05:05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4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舍猪瘟

韦 军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南宁 530699)

非洲猪瘟对于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威胁,因为一旦发生无法救治,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人员要积极做好防控措施,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

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肉鸭饲粮的最佳非淀粉多糖酶谱:甘露聚糖酶为0.015 mg/g、β-葡聚糖酶为0.008 mg/g、木聚糖酶为0.007 mg/g。在肉鸭饲粮中添加该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还原糖含量,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我国中小型养猪场非常多,应该加强中小型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提升经营效益。

1.非洲猪瘟病症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疾病,他与传统的猪瘟病状类似,但是更加严重,无法进行救治。非洲猪瘟的症状主要有高烧、淋巴结和内脏出血严重、皮肤发红。当猪发病后,它的体温可达到42度,猪死亡前或体温下降时才会出现精神萎靡、器官衰竭、行走困难、停止进食的症状,眼鼻分泌液体,耳、腹部下方、鼻端等出现发绀症状;而后持续体温下降,直到死亡。非洲猪瘟只在猪身上发生,死亡率可达到95%~100%。

2.诊断技术

2.1 临床诊断。非洲猪瘟其实与其他猪瘟的发病症状高度相似,所以仅凭最初的临床症状难以快速地进行判定,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如果生猪连续四天都处于高热的状态,在第五天左右,使温度开始下降,但是猪明显处于面临死亡的情况,而且猪的皮肤表面可以明显的看到紫色并斑有的皮肤出现干性坏死、腹腔淋巴结类似于血瘤,明显出现出血性变化等情况,基本可以判定为非洲猪瘟,因为注射过猪瘟疫苗的生猪发生猪瘟的概率非常低,基本为零,而猪场出现了生猪表现出类似于猪瘟的症状,死亡率还特别高,那么是非洲猪瘟的概率非常大,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实验室分析,确认最终结果。

3.2 盲目引种调种,隔离措施落实不严。很多养殖场进行引种时,没有向当地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检测,也没有提前进行隔离观察,而是直接进行引种,这无疑加大了疫病传染的风险。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物安全意识淡漠,建设布局不科学。很多中小型养殖场的主人对于生物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并且养殖场的建设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批,养殖场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建设,有的养殖场离居民区或者是水源都比较近,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要求,而且很多养殖场的设备不健全,提升了疫病发生的概率。

2.2 实验室诊断。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是否为非洲猪瘟的判定,主要通过免疫荧光、动物接种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前,需要对病猪的血液进行采样,然后将采集的血液应用到实验当中。免疫荧光试验:制作血涂片或白细胞涂片,切片剖检部位,观测非洲猪瘟的荧光抗体染色反应,发现荧光颗粒即为非洲猪瘟。动物接种试验:将抽取的血液注射到已接种猪瘟疫苗和未注射过疫苗的的猪体内,观察猪的状态变化进行诊断。

4.1 科学选址,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进行养猪场建设,需要科学选址,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完善养猪场的各功能区,加强对于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得养猪场的工作人员能够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并且能够切实落实各种防控措施。

4.5 搞好饲料控制,禁止使用餐厨废弃物。要做好猪场的饲料控制,从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且要注意,不要买到疫区的饲料。不要使用餐厨的废弃物,投喂生猪,减少疫病发生风险。

3.5 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处理不严格。有的中小型养猪场没有构建有效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对于病死猪通常是通过掩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留下了安全隐患,对于猪粪便的处理也不合格,很多都是堆放到猪舍的外面,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增加了病菌的传播途径。

4.3 搞好车辆、人员和工具管理。养猪场应该做好车辆管理工作,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严格禁止外来车辆以及人员工具等进入,尤其是跑长途进行各种运输的车辆,要严格进行控制,养猪场可以将采购的设备、饲料等放在固定的装卸点,然后经过消毒之后,再由养猪场的车辆拉进养猪场内,对于养猪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管理,严格规定每位工作人员的进出场时间和次数,而且每次出去回来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并且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携带不符合规定的商品进入养猪场内,养猪场内的设备以及员工的工作服等,也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严格防控病毒传染。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康健捷,杨红军,邓兵梅,等(4·314)

3.6 大门管控不严,人员车辆随意出入。有的养猪场对于外来人员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允许外人随意出入,并且这些人可以不经过消毒随意地进入猪舍,还有一些小狗小猫等动物,也可以在猪场中乱跑,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4.对策

3.3 消毒设施不足,消毒不规范。很多中小型养猪场并没有购买建设专门的消毒设施,有的即使购买了,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使用,没有定期对养猪场进行消毒,有的是在进行消毒时,操作时不规范,导致消毒不彻底,病菌得到了机会传播和生长。

在笔者走访养殖场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人面对现在的高压政策有点无所适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的鸡场,甚至觉得蛋鸡是不是就不能养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当前的情况下,之所以用药是因为鸡群发病,而只要控制了鸡群的发病情况,用药自然就会减少,这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

(7)高效性。软件的效率性一般用程序的执行时间和所占用的内存容量来度量。在达到原理要求功能指标的前提下,程序运行所需时间愈短和占用存储容量愈小,则效率愈高。

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发展和改革的大趋势,其目的是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和发挥实验室资源[13]。自动化实验实训与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开放性体现在各类实验室资源面向自动化学院教师和各专业学生的开放性。2014年以来自动化实验实训与创新中心实行开放实验室管理,并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登记制度。利用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型性实验等形式实现了实验内容的开放;另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自由地选择实验场所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技术方法、知识点进行分析研判[14-15]。网上实验预约系统如图1所示。

4.2 搞好引种调种管理。各个养猪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原则,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不从外部尤其是疫区引进种猪,如果必须要引进种猪,那么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引进,提前做好非洲猪瘟等病毒的检测,并且在引进后要隔离饲养至少21天,等到隔离期满之后,如果种猪非常健康,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则可以进行应用。

4.4 搞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养猪场应该加强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养猪场内可以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和消毒室,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消毒操作处理。对于猪舍以及公共环境,可以每周消毒一次,并且消毒的药水要定期更换,以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病死猪,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可以采用焚烧或者使用化尸井来进行处理。

3.4 程序化免疫不科学,没有因病设防。很多中小型养殖场的养殖人员经验不够丰富,在进行疾病免疫操作时,听信兽药推销员的介绍,或者是直接照搬其他猪场的经验,没有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免疫程序设计,最终难以达到预防效果。

4.6 搞好程序化免疫工作,提高猪体抗病能力。养猪场应该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免疫工作。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需要对猪群进行免疫检测,当发现有生猪的免疫力减弱或免疫系统出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而且每年也要做好猪群的驱虫工作,避免生出寄生虫,影响生猪的生长。

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青枯病和病毒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蚜虫、棉铃虫和烟青虫。

4.7 搞好饲养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对于生猪的生长环境也要做好管理工作,每天保持猪舍的通风情况,注意猪舍的温度,夏季要注意防晒,冬季要注意防寒,在猪舍周围,不要随便的堆砌杂物,定期进行消毒。还要禁止猫、狗或者是飞鸟等小动物进入到猪舍内,以免带来病菌感染。

4.8 注重宣传引导。由于很多中小规模的养猪场管理人员,养猪方面的疾病防控意识较弱,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尤其是对于非洲猪瘟这一比较厉害的传染病,应该进行重点宣传。可以向所的养猪人员讲述非洲猪瘟的发病症状,以及他与其他猪瘟之间的区别,可以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得更多的养殖人员能够对非洲猪瘟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养殖过程中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减少养殖户因为非洲猪瘟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

4.9 开展防控技术培训,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培训,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兽医和防疫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在与养殖户的日常接触中,将疫情防控技术传授给养殖人员,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一旦出现疫情,要立即采取动物疫情处置方案,,封锁疫区,禁止猪产品和猪运入或流出,谨防疫情扩散。

5.结语

非洲猪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对于养殖户来说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国应该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力度,政府与养殖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应该联合做好防控措施,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病率,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舍猪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