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疫病多发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分析

2021-12-24 05:05宋孝书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4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牧检疫

宋孝书

(播州区龙坑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

前言

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对由动物皮毛、油脂等加工而成的附加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畜牧养殖业的规模扩张非常迅速。然而由于受到养殖技术、养殖条件以及资金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疫病的种类和频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进而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对畜牧养殖疫病多发的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对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畜牧养殖疫病概述

1.1 畜牧养殖疫病的类型

畜牧是指采用人工养殖的方式对已经被人类驯化了的畜、禽等动物进行喂养并为其繁殖创造条件,待其成长到一定时期便可获得相应的肉、蛋、奶等畜产品的生产过程,它是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疫病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其主要是指牲畜受到某种病因的影响,身体的代谢、机能等发生紊乱,进而出现异常的行为和症状。常见的疫病有口蹄疫、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白斑综合征等。

其中根据《动物检疫法》的规定,动物疫病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疫病;第二类是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需要及时有效控制从而防止扩散的疫病;第三类是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从而防止扩散的疫病。

根据动物疫病的形式可分为普通型疫病、寄生性疫病以及传染性疫病。其中普通型疫病一般是指内外科病,如眼病、皮肤病、消化道病等。寄生性疫病是畜牧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疫病,主要是寄生虫通过寄生在动物的某个部位,然后摄取动物的营养并进行大量的繁殖,从而威胁动物的健康。传染性疫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微生物病原体并侵害到动物的体内,同时还可以通过接触、水、空气等进行快速传播,从而危害动物的身体。

1.2 畜牧养殖疫病的特点

通常畜牧养殖种类繁多、养殖空间狭小,一旦爆发疫病,必然会呈现易感群体多、扩散速度快、疫病复杂、多发等特点。因此如果养殖人员疫病防护意识不足或者防疫能力差将会在短时间内使大量的动物受到感染,养殖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

2.畜牧养殖疫病多发的因素

近年来,畜牧养殖疫病爆发的频率和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使得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威胁,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客观地讲,造成这种多发的趋势主要是养殖户防疫意识不足、养殖管理方式落后、养殖户防疫条件差等因素。

2.1 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不足

畜牧养殖业属于农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养殖场地绝大多数位于农村地区或者是城郊。而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性的加快,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了城市,使得从事畜牧养殖业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相对保守、学习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对畜禽疫病的防护意识不足,很多时候只是依靠经验进行养殖和疫病的预防。例如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省资金,省去了引种检疫工作,在引入品种的时候也没有认真了解其健康和疫病史,也没有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对其进行检疫,从而增加了畜禽感染疫病的风险。此外,有些小规模的养殖户目光短浅,由于害怕自己的畜禽或畜禽产品销售不出去,即使发现畜禽出现了疫病也不向相关部门上报或通知其他养殖户。这将会使疫病大肆传播,最终影响整个区域的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养殖管理方式落后

养殖管理方式落后是导致畜牧养殖疫病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当前畜牧养殖有散户养殖、小规模养殖以及大规模养殖,但还要是以散户养殖为主。散户养殖主要是由一些农民来负责,他们的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例如在养殖过程中,不能科学把握饲料的用量和喂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或者选择的饲料种类只是关注价格,而不关注能否满足畜禽的成长需求,这将会导致畜禽营养不良,长期下去就会出现疫病。与此同时,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资金,没有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导致养殖密度严重超过标准,如果畜禽产生的粪便清理不及时,会大大提高出现疫病的风险。此外,大部分的养殖户在平时养殖过程中都不太注意消杀工作,即使进行了消杀,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在消毒剂选择和使用效果方面进行评估,这也不利于疫病的防护。

2.3 养殖户防疫条件差

畜禽的养殖环境对疫病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如果养殖环境不好会滋生大量的病菌,另一方面养殖环境不好还不利于疫病的控制。尤其是对一些养殖散户来说,他们的防疫条件更差。首先,在养殖场选址的时候,一些养殖户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他们完全没有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水源等情况,致使养殖场通风不良,环境恶劣、污染物不能及时排放。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很多的养殖户也没有重视养殖场的卫生环境管理,一旦出现疫情,将会很难控制。

2.4 检疫工作滞后

当前很多地方的动物检疫单位由于没有经费支持,同时也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致使在畜禽检疫工作方面严重滞后,这也是疫病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很多的检疫工作都是在疫病暴发之后才开展,而没有在早期接种相关疫苗,致使疫病一发不可收拾,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

3.畜牧养殖疫病的有效控制措施

3.1 加强养殖户疫病防护意识

疫病的防护是保证畜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强养殖户疫病的防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当地政府要加强对检疫部门的重视,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使得检疫部门可以提前预防,从而有利于疫病的合理管控。其次检疫部门要加大疫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养殖户疫病的防护意识,从而提高其对畜禽疫病的发现与判断力,在源头上控制疫病的暴发。此外,养殖管理人员要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加大对畜牧养殖的投入,例如聘请专业的养殖人员从事养殖工作,同时定期邀请畜牧养殖专家到现场为养殖户开展培训,提高养殖和疫病防护技术。同时还可以成立养殖协会,加强养殖户之间的交流,做到扬长补短,共同遏制疫病的发生,从而促进畜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2 推进养殖呈规模化和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户的规模也达到了数千万,然而养殖方式却不能适应养殖业的持续发展。要想推进畜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散养形式,尽量减少养殖散户,大力推进养殖业呈规模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要鼓励养殖散户成立联合组织,扩大养殖规模,在联合组织中进行明确分工,如有人专门负责品种的引进、有人专门负责饲养、有人专门负责疫病的防护和治疗、有人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的整治等,从而使养殖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人严格把关,整体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小了疫病多发的风险。其次要大力发展智能化养殖,如在养殖场配置机器人和监视器,对畜禽进行24小时的监控,一旦发生疫病等隐患,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3 完善防疫基础设施

防疫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疫病的防治效果,因此畜牧养殖区必须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采购专业的消毒设施,且相关消毒剂要绿色环保。同时要将养殖区和生活区进行隔离,新引入的品种在经过隔离期之后再放入养殖区,从而降低畜禽疫病的传播风险。

3.4 完善防疫制度

防疫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畜禽疫病的发病几率,因此在现有的防疫制度基础上还要结合养殖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例如根据不同种类畜禽的成长规律和特性,制定其疫苗接种计划,从而有效防治疫病的发生。同时在引种过程中只有经过检疫的品种才能进入养殖区,从源头上减少疫病的发生。

4.结语

畜牧养殖疫病多发是近年来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实现有效控制疫病的暴发必须要全面分析疫病多发的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未来随着养殖技术、防疫意识和水平的提高,畜牧养殖业必将继续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牧检疫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畜牧兽医动物检疫的方式及问题分析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