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面净化政治生态的路径探索

2021-12-24 10:01金静静
关键词:高质量监督干部

金静静 李 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年是 “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 “十四五” 时期,我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确保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保障。因此,全面净化高职院校政治生态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高职院校净化政治生态的时代意义

1.1 高职院校政治生态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污染,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1]因此,政治生态从内涵上看,是将 “自然生态” 的内涵引入到政治领域所形成的理论概念,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当政治生态与高职院校相遇,就表现为党风、政风与校风、教风、学风的结合,用党风、政风建设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因而高职院校政治生态不仅反映学校治理模式、制度建设、纪检体系建设,也反映师德师风建设、教风学风培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1.2 高职院校净化政治生态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高职院校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校风、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全校师生、职工的价值观。[2]高职院校承担着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的重任,学校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就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弊病从生,就不利于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限制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学校要想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净化好政治生态。

2 高职院校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各级巡视组的多轮巡视调查,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政治生态建设总体向好,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展现出新气象。[3]但是我们也认识到高职院校政治生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院校要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要找准问题,精准分析,对症下药。

2.1 思想引领 “四个意识” 不够强

“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4]因此,理想信念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石,理想信念若是丧失了,政治生态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全国高职院校经过各地巡视组的巡视后,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四个意识” 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这对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有着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党委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不明显,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一些方面存在表面化、形式化或者走过场问题,学习效果不明显;二是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三是师生主动融入学校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担当精神;四是课程思政与 “三全育人” 有机融合不够,有些教师担当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履行不够,未能很好形成 “三全” 育人格局。

2.2 管党治党 “两个责任” 不到位

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是管党治党责任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了党委的坚强领导,纪委的监督作用就难以发挥;没有纪委的有力监督,主体责任这个 “牛鼻子” 也就很难抓住。目前,高职院校政治生态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委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制度执行、工作力度方面略显不足,缺乏较真硬碰精神;二是纪委处理违纪问题存在宽、松、软现象,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偏弱;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 “四风” 问题仍然存在,密切联系师生不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不到位。

2.3 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

党内政治生活决定政治生态,没有健康的政治生活,就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就像大熔炉,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缺乏足够的温度,那就炼不出好钢,那么高职院校也就培养不出具有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高职院校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少数党总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二是部分党支部 “三会一课” 执行标准不高,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只强调了时间、次数,质量不够高;三是党总支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辣味不足。

2.4 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监督不到位

高职院校要想建设廉洁政治生态,必须正本清源,杜绝 “微腐败” 现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微腐败” 现象对于高职院校政治生态的净化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多发生在廉洁风险点较高的领域,如基建工程、校办企业、后勤管理、资产管理、招投标采购、科研经费、招生录取、选人用人等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巡视组对高校巡视的结果也反馈出部分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存在廉洁风险隐患,作风建设不够扎实;干部选拔任用不够规范,队伍建设统筹谋划不够,干部担当作为不够有力,基础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3 高职院校净化政治生态的路径方向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 就像环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样,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综合治理、久久为功。[5]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在全校范围内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从严治党才会从 “宽松软” 走向 “严紧硬” ,才能使受到污染的政治生态得到治理,进而实现党风清纯、干部清正、校园清廉、政治清明。

3.1 强化政治意识,把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方向盘”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把正这个 “方向盘” ,才能找准净化政治生态的路径。一是校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 “四个意识” 导航、 “四个自信” 强基、 “两个维护” 铸魂[6],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抓住机遇,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关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四是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事业发展中,在全体教职工中深入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在学生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从不同角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3.2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吹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冲锋号”

高职院校政治生态的净化,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学校要对标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各项工作。一是科学 “选”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 “20字” 标准,选拔出对党忠诚、对师生负责的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二是用心 “育” ,瞄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分层分级分类的精准化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提高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能力水平。三是从严 “管” ,做好干部考核工作,不局限于业务能力考核,还包括政治素质考核、作风建设考核、党建工作考核等,发挥好考核的 “指挥棒效应” 。同时对犯错误的行为实行 “零容忍” ,以刚性的纪律约束保证干部清正廉洁,既讲激励,也讲鞭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积极性。四是善于 “用” ,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真正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3.3 用好 “组合拳” ,奏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主旋律”

高职院校要用好 “组合拳” ,以纪律建设为保障,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一是要抓好巡视整改,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明确问题及任务清单,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保证整改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高举校内巡察利剑,通过巡察这把利剑去发现违规违纪、违反 “四风” 和八项规定、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瞄准方向,精准发力,层层传到压力。三是创新监督模式,发挥审计监督、师生监督、党外监督作用,将相关部门联动,整合各种监督力量,构建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四是用好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保持从严执纪高压态势,真正让党员干部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五是加强廉洁教育,统筹推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教职工廉洁从业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覆盖。

3.4 加强制度建设,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压舱石”

对于政治生态建设来说,如果制度建设存在短板,缺少完善的制度体系,就会出现 “木桶效应” 。[7]因此,要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政治生态制度体系,以此达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作用。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 “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高职院校也都有相应的制度,那为什么在某些重要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洁风险依旧很高?这就说明制度的 “笼子” 还有缝隙,没有扎紧。一是与时俱进地更新制度,查找制度的漏掉,在广泛听取师生和党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各个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形成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二是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注意问题导向,对廉洁风险高的领域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三是强化制度意识,对建立的制度进行深入的宣传,推进系统全面的制度内容教育,提升制度在师生中的传播力和认同度。四是强化制度监督,提高违反制度的成本,对于违规违纪的,坚决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用监督推动制度落地生效。

猜你喜欢
高质量监督干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