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芦笋产业 推动乡村振兴

2021-12-24 11:30郑容茗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6期
关键词:芦笋园区

郑容茗

(四川省雷波县箐口乡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雷波 616550)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为当前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雷波县箐口乡抢抓机遇,务实作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扩大芦笋特色种植,经过不懈努力,芦笋产业现已成为雷波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1.箐口乡概况

箐口乡位于雷波县东部,距离县城25公里,辖区面积6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53米,最低海拔1337米,平均海拔1750米。全乡辖核桃坪村、双龙桥村、红岩村、罗汉沟村、太阳村、大保村6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全乡共2103户9177人,少数民族有4717人。箐口乡地处二半山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产农作物;以嫁接核桃、猕猴桃、罗汉竹笋等为主要经济作物。耕地面积25473.45亩,人均耕地2.91亩。林地面积51242.21亩,可利用荒山荒坡132269.95亩。

芦笋学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嫩茎形似芦苇和竹笋而得名为芦笋,以采收的嫩茎为商品进行销售。因其嫩茎富含天门冬酰胺、谢皮黄酮、香豆素、芦丁等多种活性成分,芦笋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和“食药同源食物”之一。芦笋生命周期可分为幼苗期、幼龄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其生命周期长达15~20 a,一般种子萌芽到定植前为幼苗期,定植后的1~2 a为幼龄期,3~10 a为成年期。箐口乡位于雷波县东部,介于东经105°13′18″-105°16′25″,北纬26°13′22″-26°16′58″之间,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 ℃,年平均降雨量1482.3 毫米。全乡地处中山河谷地带,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418.65米,土壤肥沃,景色秀美,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零工业污染,非常适宜芦笋产业发展。

2.箐口乡芦笋发展现状

2.1 高山芦笋种植园区基础建设情况

箐口乡高山芦笋园区总占地面积530亩,已规范性改造大棚芦笋地530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建设计划,并将在2020年10月完成园区主道路硬化、作业道硬化,附属管理用房建设,完成初加工分选场所、仓储冷链物流、育苗、田间作业便道、园区美化等项目建设及种植任务。

2.1.1 修建园区道路和作业道(硬底化)。已完成公路路基及作业道基础建设2.2公里、作业便道4公里、园区高低压线路建设,以及园区钢构装配式办公住宅用房(700㎡,包含专家大院,展示大厅,管理用房)等项目建设。

2.1.2 修建园区自动化泵房、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温室玻璃大棚,已全部完成。

2.1.3 改土、种植、施肥。(1)园区已完成改土面积530亩,其中核心区200亩,开挖芦笋种植沟2448条,已种植芦笋2260万株。其中330亩的芦笋已产生效益。(2)已采购有机肥料2500吨、羊粪224吨,培育优质芦笋种苗106万株,灌溉用水水池,自动化管网系统已全面完工,化粪池安装完成,滴管工程200亩建设已全面完成。(3)仓储冷链物流及初加工厂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4)目前,园区高山大棚芦笋园区扩建800亩(包括高标准大棚芦笋500亩建设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

2.1.4 机械自动化。目前,园区已购入秸秆换田机,开沟机、旋耕机、覆膜机等各种机械,秸秆换田机大量减少秸秆焚烧,在防灭火工作中降低山火风险。各种机器投入使用,减少人工,节约成本,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2 高山芦笋种植园区种植规范基本情况

2.2.1 严格规范芦笋种植标准,同时聘请了省农科院、州、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专业技术专家作现场指导。

2.2.2 严把芦笋种苗质量关,以省农科院经济所为芦笋种苗定购渠道,防止苗木带病进入园区。

2.2.3 种植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坚持每亩地种植2000株苗,每亩苗施8吨有机羊粪加配肥作底肥,以确保芦笋品质。

2.3 积极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

园区主动的对接建设区域内的脱贫攻坚任务,积极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

2.3.1 流转村民用地(每亩600元起),给园区当地村带来增收。

2.3.2 通过园区建设、大棚除草、施肥等形式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用当地农民工,累计每年支付民工工资200万以上。

通过将财政资金股权量化到贫困村集体及其村民的形式,芦笋产业先后带动雷波县4个乡镇的13个贫困村(贫困户共929户,其中汶水镇簸箕村41户、红花村44户、彭家山村41户;箐口乡罗汉沟村82户、太阳村111户、小海村59户、红岩村125户;雷池乡古研村96户、马木村104户,嘎窝村130户;桂花乡朱坝村51户、桂花坪村45户、干家村57户)。平均每年每户收入增加4000元。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上述贫困村及其村民稳定脱贫、逐步走向小康生活。

2020 年已预分红42万元,亩产800斤,2021年3月芦笋已经出产,亩产2500斤左右,今年总产值预计25万吨左右,截至9月产值预计928万元左右;2021年分红预计320万元左右;2022年530亩大棚芦笋全面进入丰产期,产值预计1130万元左右,预计分红420万元左右,2023年产值预计达到1500万元左右,逐年递增。

2.3.3 全民抗疫,人人有责,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在疫情暴发期间,芦笋产业园区向雷波县工商联先后捐赠了4000副口罩,消毒水50桶,向一车乡马尔洪村捐赠羽绒服1000件,坚持做到把关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个人,获得雷波县精准扶贫“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2.4 销售情况

销售模式:线下直销以及批发,附带电商以及自媒体运营。线上销售有淘宝,天猫,823。

销售渠道:各地蔬菜批发市场以及大型商超。现已签约超市有雷波县好佳生活超市、林家园、遇百味,永善万嘉生活购物超市、天苑超市、好乐购、食为天,宜宾绿源超市,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永辉超市正在洽谈中。

销售地区:成都、重庆、宜宾等地。

3.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集聚政府各方支持

提高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面,拉动投资和消费。政府部门要对芦笋产业发展给予充分重视,借助各种宣传途径,对芦笋产业进行展示与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芦笋产业良好的发展局面,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强化资源整合,扩大政府扶持力度,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与当地芦笋产业发展实际充分结合,出台相应政策,通过各种形式招商引资,调动各地企业来此兴办芦笋基地或者加工厂,树立芦笋品牌,打造聚集优势,进一步拓展芦笋产业链条。要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建议雷波县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培训和资金、基地建设等各个层面,对芦笋生产作业人员加强扶持力度,提高芦笋产业发展水平。并将芦笋产业发展列入雷波县支持产业项目,紧抓当前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带来的优势,提高芦笋产业培育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当地芦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组建专业组织,加大技术培训

将科技人才组织起来,结合雷波县芦笋种植产业实际,加强研究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产品开发等。对当地芦笋产业发展布局科学调整,提高芦笋产业发展水平。并对品牌进行创建,构建产业技术标准,采用芦笋产业园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协作的运作模式,把先进的生产技术落实到基地和个人,确保芦笋生产种植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对芦笋生产过程当中的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应用科学控制,根据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科学规范地进行种植生产,并将可追溯制度落到实处,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当地芦笋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进一步加大芦笋深加工方面的研究,对芦笋生产种植过程当中的病虫害加强监测与防治,通过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手段,提高芦笋整体栽培水平,并对广大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芦笋种植产业高效发展。

3.3 提升品牌意识,把控产品质量

重视品牌意识,在重视雷波县芦笋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进行商标注册,严格根据绿色认证质量要求,对知名品牌进行培育,将芦笋种植产业打造成雷波县特色绿色支柱产业,扩大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芦笋园区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芦笋
——防口干
这个九月,园区有点忙!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