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1-12-24 11:19曾玉娥郑晓彤潘艳东曾祥坤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进针癌痛结果显示

曾玉娥, 郑晓彤, 潘艳东, 曾祥坤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510500)

疼痛是人体的一种主观感觉, 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现。 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降低其生活质量, 故疼痛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腕踝针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创立, 是在腕部或踝部选取相应进针点施予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针刺疗法。 张心曙教授将人体划分为 “两侧两段六个区”, 并在上肢腕横纹上2 寸和下肢踝关节上3 寸的部位各定6 个进针点 (上1-上6、 下1-下6), 按病症所在纵区或原发病灶所在区域对应选择进针点进行治疗。腕踝针操作简单方便、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少、 价格便宜, 而且见效快、 疗效显著, 对诸多内、 外科疾病均有良效, 尤其对各种痛症镇痛效果明显,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故本文针对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骨伤科疼痛

1.1 腰痛根据临床观察, 应用腕踝针治疗急性及慢性腰痛有显著疗效, 故腰痛是腕踝针疗法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温馨等[1]应用腕踝针治疗50 例急性腰痛患者, 认为腕踝针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感, 且起效迅速, 同时患者对腕踝针治疗的疗效预期、 信任度较高, 可一定程度提升腕踝针的镇痛作用。沈乐等[2]应用腕踝针结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 认为使用腕踝针治疗腰扭伤可缓解肌肉痉挛, 从而减轻疼痛, 配合常规体针治疗可促进腰部疼痛的缓解, 恢复腰部的正常活动功能, 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且腕踝针具有镇痛迅速、操作简单、 疼痛轻微的特点, 对于畏惧针感的患者尤为适合。王宜娅等[3]比较腕踝针与物理按摩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效果, 结果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腰部功能障碍, 但与物理按摩治疗相比, 腕踝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更有优势, 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改善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3.3%。

1.2 颈椎病陈盼碧等[4]运用腕踝针治疗颈椎病急性发作颈痛患者30 例, 选取患侧上4、 上5、 上6 区行腕踝针治疗, 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 (治疗前、 治疗30 min 后、 治疗24 h 后及治疗1 个疗程后) 的镇痛效果, 结果提示腕踝针治疗颈痛有确切疗效, 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 腕踝针的即时镇痛作用更好,且Meta 分析也显示腕踝针疗法及其联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3 肩周炎杨征塔等[5]运用腕踝针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患者40 例, 结果显示与封闭治疗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德) 相比,腕踝针配合电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减轻肩部肿胀, 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 尤其是肩部前屈、 外展、 外旋及内旋的活动范围, 从而逐步缓解肩周炎的主要临床症状, 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缩短治疗时间, 其临床疗效优于封闭治疗。

1.4 膝关节炎董春枝等[6]运用腕踝针治疗70 例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其中35 例患者每天接受腕踝针治疗1 次,另外35 例患者每两天接受腕踝针治疗1 次, 结果显示腕踝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产物代谢, 加快疲劳肌肉恢复, 在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镇痛作用明显; 同时, 与每两天1 次腕踝针治疗相比, 每天1 次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1.5 运动损伤临床中使用腕踝针治疗肌肉撕裂、 骨折、 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 镇痛效果显著。 李敏等[7]用腕踝针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扭伤32 例, 结果显示治愈率显著提高, 通过在患侧下4、 5、 6 区行腕踝针浅刺, 能调整相应经络气血,同时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缓解病灶局部痉挛, 改善患侧肢体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水肿及炎症吸收, 发挥镇痛作用。

2 内科疼痛

2.1 头痛高军宁等[8]运用通窍活血汤结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患者20 例, 与常规西药治疗 (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比较, 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取腕踝针进针点, 顶痛取上1、 6, 前额痛取上1、 2, 侧头痛取上3、 4, 后枕痛取上5、 6, 结果显示腕踝针治疗能有效缓解头痛, 减少疼痛发作次数, 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且腕踝针留针时间长, 可有效弥补传统针刺疗法止痛时间短、 疗程较长等不足, 故腕踝针能更好地祛除邪气, 激发体内经气, 推动气血运行, 加强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之效。

2.2 脑卒中后疼痛朱婕等[9]对40 例中风后遗症肢体疼痛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 与疼痛常规西药治疗比较, 结果显示腕踝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顺利进行, 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中应用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 腕踝针不仅可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 还能显著减轻患者的肩痛程度, 对脑卒中后肩痛具有确切疗效。

2.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容易遗留严重的神经痛,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有较好的效果, 腕踝针可促进镇痛因子的释放, 提高痛阈, 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神经鞘膜水肿及神经受压程度, 从而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显著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3 外科疼痛

黄泽燕等[10]应用腕踝针治疗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术后患者49 例, 选取下1、 下2 分别于术前15 min及术后6 h、 12 h 各针刺1 次, 结果显示腕踝针具有缓解疼痛和促进排石的作用, 与单一西药治疗相比, 腕踝针能够更好地改善术后碎石所致的输尿管痉挛, 其止痛效果更佳, 排净结石的时间更短。 刘春亮等[11]用腕踝针治疗腹腔镜胆囊术后疼痛患者50 例, 在麻醉前施予腕踝针治疗, 并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记录腹壁切口和内脏的疼痛程度, 结果显示腕踝针可有效治疗术后疼痛, 包括术后切口痛及内脏痛, 可有效缓解疼痛, 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可作为术后镇痛的常用辅助手段之一。

4 癌痛

欧严[12]将40 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 “三阶梯” 止痛法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5%, 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运用腕踝针配合 “三阶梯” 止痛法可明显缓解疼痛,治疗癌痛效果显著。 癌痛当属虚实夹杂, 而腕踝针疗法有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的作用, 同时腕踝针针刺在皮下层, 可调节植物神经, 改善肌肉血管痉挛, 从而缓解癌痛。 吴秋兰等[13]将60 例难治性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依照 “三阶梯” 镇痛原则, 采用阿片类药物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或芬太尼透皮贴剂) 进行镇痛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 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原发病灶部位选穴, 结果显示腕踝针配合阿片类为主的药物治疗能提高难治性癌痛的疗效, 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5 总结与展望

腕踝针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近5 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 腕踝针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效果确切、 起效迅速。 从中医角度来看, 腕踝针镇痛作用机制与经络学说中的标本、 根结理论及皮部理论有关。 腕踝针的进针点均位于四肢肘膝以下的腕踝关节附近, 相当于十二经脉的本部、 根部, 因此针刺四肢相应部位时, 易于激发经气, 调节脏腑经络; 同时, 腕踝针的进针点分别位于相应的十二皮部, 腕踝针主治疾病也对应十二皮部的主治疾病, 结合腕踝针与十二皮部的关系, 针刺相应部位可刺激皮部, 从而调整经脉脏腑之气, 故腕踝针法起到祛邪扶正的治疗作用。 从西医角度来看, 腕踝针创始人张心曙教授认为其作用机制是神经反射的复杂调整作用, 通过皮下针刺以刺激传递过程中各级神经中枢调整而发挥效应。

腕踝针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迅速、 经济安全等特点, 尤其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疗效确切, 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 腕踝针针刺过程几乎不会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 打破了需要得气来镇痛的传统针刺模式, 极易被患者接受, 适用于各种疼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进针癌痛结果显示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最严象牙禁售令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养老穴治疗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