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溢泪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例报道及分析

2021-12-25 05:25鹰,孙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眼轮特发性面神经

张 鹰,孙 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通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患侧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吹口哨漏气等[1]。2016年以来,接诊3例以溢泪首诊于部队基层门诊部眼科,最后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女,60岁,部队家属。因吹冷风后右眼溢泪不止1 d到门诊部眼科就诊,查体:视力双眼0.8,右眼下睑松弛,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泪道冲洗通畅,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可见少许点状浸润位于睑裂处,荧光素染色阳性。诊断为“点状角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眼膏治疗,嘱患者随诊,第2天起床后患者发现口角歪斜,急来就诊,初步诊断为面神经麻痹,建议立即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询问病史,患者无眩晕、复视、耳鸣、听力下降、发热、头疼、呕吐等不适,既往身体健康,查体:面部皮肤未见疱疹、溃疡,右侧额纹变浅,皱眉不能,右眼眼睑闭合不全,贝尔征阳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鼓气、吹口哨漏气,四肢肌力正常。门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收住院治疗,住院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营养神经(维生素B1,甲钴胺等)及局部理疗,眼科随诊,因右眼睑闭合不全,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液点右眼,左氧氟沙星眼液预防感染,每晚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膏包盖保护角膜,20 d后患者治愈出院。

例2,男,31岁,士官。因吹冷风后右眼溢泪不止半天到门诊部眼科就诊,无外伤、复视、耳鸣、听力下降、发热、头疼、呕吐等不适,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视力双眼1.2,右眼睑明显较左眼松弛,无眼睑闭合不全,上下泪点形态正常,右眼泪道冲洗通畅,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余无异常,左眼未见异常。右侧额纹较左侧浅,鼻唇沟稍浅,遂建议患者立即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门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片)、营养神经(维生素B1,甲钴胺等)、理疗等治疗,局部给予左氧氟沙星眼液点眼,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膏包盖保护角膜,12 d后出院,继续门诊康复治疗。

例3,男,22岁,战士。左眼溢泪不止1 d到门诊部眼科就诊,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双眼矫正视力1.2,左眼睑较右眼明显松弛,眼裂稍大,眼睑轻度闭合不全,上下泪点形态正常,下泪点未能接触泪湖,左眼泪道冲洗通畅,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下方1/3处可见点状浸润,余无异常。右眼未见异常。左侧额纹较浅,鼻唇沟稍浅,口角轻微向右偏,遂建议患者到医院神经内科进一步诊治,在门诊行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眼部保护(妥布霉素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局部理疗等治疗,16 d后治愈出院。

2 讨 论

2.1 临床特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病因未明,可能原因包括寒冷刺激/神经血管缺血、病毒感染/再激活、面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2]。本病通常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月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连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鱼泪现象[3]。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司眼睑闭合,而泪液的排出依赖于眼轮匝肌的“泪液泵”功能,闭眼时,眼轮匝肌收缩,牵拉导致泪囊扩张,腔内形成负压,泪小管内液体被吸入泪囊,睁眼时,眼轮匝肌松弛,泪小点张开,虹吸作用使泪液进入泪小管,泪囊回缩,挤压和重力作用使泪液排入鼻腔。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溢泪[4];溢泪的常见原因可分为解剖性泪道阻塞和泪道功能异常[5],前者是指泪道引流系统中病理改变和异常,如泪道阻塞或狭窄、泪囊炎等,通过一般检查和泪道冲洗,可明确诊断,后者指泪道功能不全,如眼睑外翻或内翻、眼轮匝肌张力降低或眼睑松弛等。3例患者均泪道冲洗通畅,考虑为泪道功能不全导致溢泪,分析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①面神经麻痹后,眼轮匝肌无力,“泪液泵”作用较弱或消失,泪道虹吸功能不全,泪液排出受到影响,是引起溢泪的最主要原因。②眼轮匝肌无力,导致下眼睑松弛甚至外翻,下泪点不能紧贴于眼球表面完全接触泪湖,泪液无法顺利吸入下泪小管而引起泪溢;二者叠加在一起,导致患者溢泪不止。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①急性起病,通常3天左右达到高峰;②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③排除继发原因。鉴别诊断:需要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的病比较多,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脑炎、面神经肿瘤、听神经鞘瘤、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神经莱姆病等,可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等进行鉴别,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常以双侧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很快出现其他颅神经损害,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发性硬化常有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3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先后出现了典型单侧周围性面瘫症状,无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未见异常,住院后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2.3 治疗方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治疗、神经营养剂)、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其他(理疗、针灸等)。

2.4 经验教训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早期症状轻,不易被发现,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在出现明显口角歪斜之前,仅有眼睑闭合障碍,轻者仅为眼睑闭合力弱,容易被忽视。若接诊时只关注眼科检查,而忽略了全身的检查,就容易漏诊,如例1患者只进行了眼科的检查,没有注意患者面部的表现。再者对于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相关性缺乏认识,例1患者角膜病变比较轻,但是溢泪症状特别重,特别是起病急,有受凉诱因,没有第一时间考虑到本病。

2.5 防范误诊措施 开拓诊断思路,建立完善的临床思维,不能局限于本专业疾病,要关注全身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有疑问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重视患者回访,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以突发溢泪症状就诊眼科的患者要注意检查面部运动功能[6],特别是起病急,眼科体征较轻,而溢泪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生于面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恢复,减少并发症[5],因此能够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基层门诊部医务人员,保障对象是空军机关大院官兵及家属,责任非常重大,尤其要避免漏诊误诊而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同时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猜你喜欢
眼轮特发性面神经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