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结节性痒疹四例报告

2021-12-26 14:18陈佳雯张谊华彭佳美陈文纪超
关键词:结节性生物制剂乳膏

陈佳雯,张谊华,彭佳美,陈文,纪超

作者单位:350005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PN)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瘙痒剧烈的多发性结节为特征,通常发生在躯干及四肢伸侧;其反复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的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结节性痒疹的治疗较为困难。一线治疗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其他治疗手段包括瘙痒对症治疗、外用钙调磷酸抑制剂、皮损处注射糖皮质激素、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光疗等,治疗效果不一。

本文报告4例外用糖皮质激素无效且瘙痒剧烈的结节性痒疹患者,在本科选择使用靶向阻断白介素-4/13(interleukin-4/13, IL-4/13)生物制剂度普利尤成功治疗。患者皮疹体表面积 (body surface area,BSA) 指数及瘙痒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指数较前均有改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尚未见使用度普利尤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报道,本报道可为今后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1 病例摘要

病例1,患者男,51岁,因“全身多发结节伴痒1年余”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多发坚实性小结节,伴剧烈瘙痒。持续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效果不佳。虾类过敏史数年。余病史无特殊。专科查体:躯干、四肢多发对称性分布小结节,伸侧明显,全身散在红斑、鳞屑、抓痕,部分可见苔藓样变(图1A、B),BSA 3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2%(正常范围:0.4%~8.0%),IgE 1 380 IU/mL(正常范围:0~165 IU/mL)。患者主观评价:NRS 10分。患者慢性剧烈瘙痒史,对称分布的典型结节样皮损,该患者满足以上两条,且不满足特应性皮炎Willams诊断标准,故诊断结节性痒疹。治疗:(1)加强保湿,修复皮肤屏障;(2)避免各种化学物质及冷热刺激,改善环境;(3)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首剂600 mg,皮下注射,此后每两周注射300 mg;(4)新发皮疹予外用卤米松素乳膏,局部抗炎。度普利尤单抗注射5次后,皮疹较前好转(图1C、D),BSA 20%,NRS 3分,分别较前改善43%和70%。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目前仍在随访中。

图 1 病例1患者皮损情况A:躯干、四肢多发小结节,局部可见红斑、鳞屑;B:臀部多发小结节,局部可见苔藓样变; C、D:注射5次度普利尤单抗后,皮疹较前好转,部分消退

病例2,患者女,61岁,因“全身弥漫结节伴痒4月余”就诊于本科门诊。患者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四肢多发小结节,伴剧烈瘙痒。多次就诊于外院,予外用氯倍他索尿素乳膏、口服抗组胺药、甲泼尼龙等药物治疗,皮疹反复。既往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0年。余病史无特殊。专科查体:躯干、四肢多发对称分布结节,伸侧明显,局部可见散在抓痕(图2A、B);BSA 2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2.9%,IgE 42.8 IU/mL。患者主观评价:NRS 10分。患者慢性剧烈瘙痒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且不满足特应性皮炎Willams诊断标准,故诊断结节性痒疹。治疗:(1)加强保湿,修复皮肤屏障;(2)避免各种化学物质及冷热刺激,改善环境;(3)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首剂600 mg,皮下注射,此后每两周注射300 mg;(4)新发皮疹予外用卤米松乳膏,局部抗炎。度普利尤单抗注射3次后,皮疹较前好转(图2C、D),BSA 15%,NRS 4分,分别较前改善34%和60%。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目前仍在随访中。

图 2 病例2患者皮损情况A:手臂多发小结节;B:躯干、臀部多发小结节,局部抓痕;C、D:注射3次度普利尤单抗后,结节较前变平、部分消退

病例3,患者男,41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痒3个月”就诊本科。于外院予氯倍他索尿素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无特殊。专科查体:躯干、四肢可见多发散在丘疹及黄豆至蚕豆大坚实结节,表面粗糙,以后颈部及四肢伸侧为甚,其间可见抓痕、血痂;BSA 28%。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5%,IgE 8.33 IU/mL。患者主观评价:NRS 10分。患者慢性剧烈瘙痒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且不满足特应性皮炎Willams诊断标准,故诊断结节性痒疹。治疗上仍予对症处理并使用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使用1次度普利尤单抗600 mg后,患者诉瘙痒较前明显好转,躯干、四肢仍可见散在丘疹,结节较前变平,部分消退,BSA 21%,NRS 5分,分别较前改善25%和50%。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院门诊随访。

病例4,患者男,70岁,因“全身丘疹、结节10年余”就诊本科。于外院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效果不佳。既往“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0余年,余无特殊。专科查体:四肢可见数个圆形至椭圆形蚕豆大小结节,高出皮面,触之有坚实感,双上肢结节为暗褐色,大部分表面破溃,无明显渗液,双下肢为红色结节,表面粗糙,局部可见糜烂渗出,四肢可见抓痕,局部遗留陈旧性色素沉着;BSA 25%。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示显微镜下见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明显增厚,周围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形态似结节性痒疹性改变,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请结合临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2%,IgE 1 820 IU/mL。患者主观评价:NRS 10分。结合患者病史及病理活检结果,且不满足特应性皮炎Willams诊断标准,故诊断结节性痒疹。治疗上予对症支持处理及使用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使用1次度普利尤单抗600 mg后,瘙痒较前好转,双上肢结节较前稍变小,双下肢结节颜色变暗,未见明显渗出,BSA 20%,NRS 4分,分别较前改善20%和60%。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院门诊随访。

2 讨论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全身多发小结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本病常表现为慢性病程,躯干、四肢多发皮疹,且伸侧为甚。通常根据其皮疹多对称分布且瘙痒剧烈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但有时仍需注意与其他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疥疮结节、肥厚性扁平苔藓等相鉴别。

针对PN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大多是基于临床经验及病例报道[1]。目前针对PN的一线治疗为根据患者病情局部应用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局部应用麻醉剂或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其他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抑制剂、光疗等,其在临床上的疗效不一[2]。由于患者瘙痒剧烈,所以临床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代抗组胺药物使患者镇静,但通常效果不佳。这可能是因为PN所导致的瘙痒系非组胺途径所导致[2]。目前尚无获美国FDA批准用于PN的系统性药物,而临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对于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大,针对本文4例局部应用激素无效的PN患者,从PN发病机制入手,我们考虑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PN的发病机制不清,但已有研究表明PN与Th2型炎症反应有关。Hendrichs等[3]在2021年一篇综述中总结了PN患者的可能发病机制,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相似,PN患者中可见Th2炎症因子包括IL-4、IL-13、IL-31表达上调。

目前已有大量真实世界研究表明,靶向阻断Th2型炎症因子IL-4/13对大多数AD患者有效[4-5],为P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即使用靶向阻断IL-4/13的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治疗PN同样可能获益。

国外已有多例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PN的个案报道,均取得良好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6-8]。故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理解的情况下,为本文4例患者选择度普利尤单抗进行治疗。

病例1,经5次注射后,BSA改善43%,NRS改善70%;病例2,经3次注射后,BSA改善34%,NRS改善60%;病例3,经1次注射后,BSA改善25%,NRS改善50%;病例4,经1次注射后,BSA改善20%,NRS改善60%。治疗过程中观察到患者皮疹改善情况不一,但NRS指数均改善明显,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分也有所下降。4例患者的皮疹均有好转、瘙痒缓解、生活质量提高且未见不良事件发生。

目前我国尚未见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PN患者的病例报道,本文可为P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选择。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度普利尤在上述患者的疗效令人欣喜,使用度普利尤治疗PN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皮疹,还能有效缓解瘙痒,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目前笔者正在收集更多的证据以进一步验证度普利尤治疗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此外,从度普利尤治疗PN获得启发,今后本科室将对度普利尤治疗PN等Th2型炎症相关疾病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结节性生物制剂乳膏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
生物制剂时代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