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26 08:48姜德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姜德华

(枣庄市市中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枣庄 277101)

0 引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和重要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1 主要实践

1.1 建强基层堡垒,铸造集体经济发展“发动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为此,市中区聚力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主攻战”,切实提高村党组织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一是实施“雁阵”提升工程。针对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大、学历低、能力弱等方面问题,打破“矬子里选将军”的窘境,通过集中选、动态调、内部挖、外部请、上面派、社会招等多种渠道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2019年以来,全区通过调整村党组织书记、选派机关干部、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等措施。目前,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4人,享受机关干部报酬待遇的55人、占比50%,村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已突破5万元。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将集体经济作为“必修课”,每年在区委党校集中轮训村党组织书记,并分类型、分批次,小班化、专题化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培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提高本领。三是实施“育苗升级”工程。在镇街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党支部,做好“双建、双培、双转”等基础工作,注重把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纳入组织视野,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库,每村至少储备2名后备力量,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1.2 强化扶持引导,注入集体经济发展“催化剂”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整合资源,多龙注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资金支持。坚持以“输血”带动“造血”,引导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村聚集,下拨区管党费作为引导资金,协助有关银行发放“强村贷”,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增长到村均10万元以上,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是政策扶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印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实施方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等文件,对村集体增收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在融资、办证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优先办理。三是平台保障。全面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开展农村机动地“四荒”地依法回收、重新发包试点,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按照“一标一徽一旗一栏一墙(廊)一广场”“六个一”标准,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确保村级有规范的阵地抓经济、搞服务。四是制度规范。结合村级审计督查试点,印发《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实施村级财务管理共性问题专项整治,做到集体经济底子清、来源清、支出清、账目清。将集体增收、脱贫攻坚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管理的硬指标,与星级评定、评先树优、薪酬待遇挂钩,压实责任促发展。

1.3 用好“四股力量”,当好集体经济发展“助推器”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支撑是关键,必须汇集多方力量,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强大牵引力。一是领导帮包力量。建立区、镇两级帮包联动机制,区级党政领导每人联系1个镇街、1个经济强村、1个经济弱村,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帮包发展集体经济最困难的村,示范推进抓党建促进集体增收。二是激发内生力量。在全市率先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从当年度村集体经济收益增量中拿出20%奖励村干部,创新建立“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奖励”的村干部报酬体系。三是专业人才力量。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遴选专家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选派科技副镇长。四是外部助推力量。连续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覆盖所有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引导第一书记积极协调资金,引进致富项目,切实发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先锋和尖兵作用。同时,用好“万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等帮扶力量,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4 探索思路模式,绘制集体经济发展“样板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广辟路径。为此,我们立足市中“大城区、小农村”实际,组织镇街逐村开展村情研判,结合自然禀赋、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探索增收模式和差异化增收方案,推动形成“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新格局。一是企业集团带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集团将新动能、新产业向农业农村转移,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二是致富工厂驱动。腾笼换鸟、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砖瓦厂、荒滩地建设标准厂房,积极引入纺织电子、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既让村集体增收,又让百姓不离家门口、把钱挣到手。三是物业经济滚动。引导城中村依托区位优势,按照“集体规划建设、集体资金投入、集体收益分红”的模式,规划建设临街门市、写字楼对外租赁,“滚雪球”式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四是合作社拉动。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服务。五是土地流转联动。扶持城郊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 存在问题

目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整体较好,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还需转变。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个别同志思想转变较慢,缺乏敢想敢闯敢干精神,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中存有畏难情绪、守成思想。二是成果还需巩固。虽然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万元,但是在发展规模、层次、水平上还相对较低,在10万元水平线徘徊村占1/3,持续增收后劲不足。三是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客观的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引导资金、人才保障、业务指导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缺口,缺资金、少能人、无经验问题依然突出。

3 对策及建议

3.1 与时俱进,拓宽用人渠道,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 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将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为村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强班子战斗力,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实现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水平和可驾驭全局能力的最终目标。

3.2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思路,有针对性选择项目

每个镇街和每个村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先天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应从地方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摒弃“一刀切”思想,走科学发展之路。从地理位置分析,应指导城中村与路边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村集体资金原始积累,逐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产业形态来看,要坚持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成为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可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同时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这一特色产业。从客观地形来看,充分开发利用村集体闲置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自然资源,创办集体经济项目。

3.3 多方努力,形成整体合力,逐步加大政策扶持

一方面要坚持“输血”促“造血”的原则,要通过以奖代扶、贷款贴息的办法,扶持发展一批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集体经济项目,将建设征用地补偿费和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返还给村集体,为返乡创业人员领办、承包集体企业的,给予资金扶持,会同多部门为期开通绿色通道,减免和简化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相关程序;另一方面要坚持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帮扶思路,各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且利于长远发展的帮扶计划,坚决摒弃帮扶就是发慰问金的思想观念。帮扶单位可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与“三资”清理工作有机结合,根据村级“三资”实际情况,帮助村级制定近期与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加大技术、物资、人才输送力度,为逐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供强大支撑。

3.4 创新模式,加强激励保障,着力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建立村企合作新模式。按照“支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经济,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与工商企业在政策、资本、技术和信息方面长期而有效的对接,通过共建共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加强激励保障。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待遇同集体收入相挂钩的考评制度,落实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量奖、保持奖,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乡村组织振兴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扩大权重比例,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将压力传导到位。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