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粮食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2021-12-26 08:48梁祥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链粮食

梁祥连

(兴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兴业 537800)

1 当前粮食产业链概况

1.1 粮食产业链概述

粮食产业链的概念,以粮食商品属性为出发点,为实现粮食市场价值各节点为链条归类,将粮食产业链细分为:生产环节—粮食农资供应、生产;流通环节—收购、存贮、加工、销售;消费环节—销售、消费。这样各环节紧密相联,确保粮食产品安全,提高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1.2 粮食产业链面临的问题

1.2.1 弱小的生产者与强势的消费大市场不匹配,生产与消费市场脱节。粮食产业链条体系中,粮农势力弱小与大市场强势力的矛盾突出最明显。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生产以散户经营为主,这与大规模、高效率的市场需求严重不对接,供需之间的矛盾关系最为突出。

1.2.2 生产经营方式单一,流通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流通渠道不畅,生产与流通脱节。当前粮食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生产方式单一,交易方式单一。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直接导致粮食的商品率低、品质差,成本高,粮食产业对比效益低。加上农村地区又有其特殊性,信息流通不畅,交通不便捷,长途运输缺乏。所以,传统的粮食企业很难借助规模经济优势做大做强,这也导致国内粮食流通企业少之又少。

1.2.3 消费流通脱节。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粮食绿色生态消费的市场需求愈发高涨,市场上急需供应高品质的口粮,面对着大市场、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粮食产业对流通领域同样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粮食流通能够更加快速和高效。但是粮食流通行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①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能不完善,因此造成争夺权利,推让问题、责任等。②市场不健全,供求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在市场管理规范性方面缺少法律保障。③粮食物流设施的落后,既便利又节约成本的散粮专用设施少,信息化水平低。④粮食流通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落后,不思进取,仍止步于现有的流通设备和装置,根本难以形成现代化的粮食流通产业。

1.2.4 粮食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低。当前,粮食生产普遍规模小,农业新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资金投入短缺,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不高,在发挥地方优势、推动地方名优特粮食产品提档升级、做大做优,挖掘地理和特色文化的品牌价值等方面能力不足,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低。

2 粮食合作社及在粮食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粮食合作社

粮食合作社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以增收创效益服务合作社成员为宗旨而成立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该合作组织将农户、企业、公司有效融合在一起,使三者更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管理,对于发展壮大粮食产业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粮食产业链中粮食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2.2.1 推进粮食产销产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第一,粮食合作社以土地承包关系为纽带,将分散的、经济实力弱的农业散户有效聚拢在一起,在推进粮食产销产业化发展方面独具优势。同时,扩大的联产经营模式,在生产市场竞争势力更强,合作社可深入市场做好调研,针对市场按需生产产品,提高生产效益。第二,粮食合作社扩大新农技覆盖面,以往农粮散户种粮产粮的目的,多数为糊口,余粮可用于创收入。所以,田间耕种技术多数由人来完成,对大型精密农机设备望而却步,不舍得投入资金,生产效率普遍不高。粮食合作社拥有发展资金,在推广新农技方面优势突出,更有利于全程机械化推广。同时,合作社更利于聚拢老百姓进行集中培训,更加方便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有利于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第三,粮食合作社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合作社是农粮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将单一的农户联系到粮食产业链中,进而调动农户成为自主经营主体,大大提升粮农生产积极性。此外,在粮食销售期间,合作社会委派专业人员与各大经销商洽谈,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农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2.2.2 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产品等,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一,逐渐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产品。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合作社创建自身品牌将成为必然。为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分羹经销商差价利润,合作社必须要走品牌之路,以品牌优势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便捷消费者将跨过经销商,直接通过微信、电商平台等媒介联系合作社,避免了中间商的盘剥,保证产品直接走向消费市场,确保老百姓获得粮食产业链流通中的部分利润。第二,平衡粮食流通领域利益分配。合作社作为互动经济组织,介于市场、粮农之间,对加深粮农与市场联系意义重大。而且,合作社是小规模散户的聚合体,提升散户的组织化水平,提高粮食流通期间老百姓与企业的议价能力。这样,就保证在粮食流通链条上,老百姓尽可能大的争取自身利益,使参与主体公平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第三,改善粮食存贮、加工、流通的质量。散户仓储粮食品质差,浪费严重。而合作社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可以筹建高质量的粮仓,配备大型粮食烘干机等设备,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提高粮农收益。

2.2.3 促进粮食流通,降低价格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一,直接与物流公司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粮食浪费。未来粮食产业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存储,而且还需要便捷的粮食流通,以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体系为粮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就此,合作社将牵头加强与物流公司合作,直接对接储运系统,以将粮食损失降低到最低,确保绿色安全高质量粮食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第二,集中有计划地销售粮食,降低价格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散户生产和销售粮食,往往都集中在收获季节,量大难免集体抛售,不可避免导致季节性粮食价格下跌。待到其他季节,又出现季节性价格上涨。合作社经营则将分散的粮食集中起来,有计划、有规律地销售,这样就避免出现集中抛售,价格波动大的情况,减少农户经济利润的损失。

3 培育粮食专业合作社,壮大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建议

就上述分析来看,粮食专业合作社对于粮食产业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逐步壮大粮食专业合作社,引领粮食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

3.1 鼓励龙头企业创办粮食专业合作社

鼓励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创办粮食专业合作社,是今后推进粮食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创办粮食专业合作社方面,地方龙头企业还是畏手畏脚,能领办、参办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也就寥寥几家。为此,地方政府要以政策优化为前导,创造条件就领办、参办粮食专业合作社进行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并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的方式,让地方企业认识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是未来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自身发展探索农业发展新领域的内在需要。

3.2 培养能人牵头管理粮食专业合作社

就粮食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与缺乏有胆识、有管理经验的能人管理脱不了关系。就此,农粮部门、粮食发展协会等等,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为培养粮食专业合作社管理能人开拓思路。要使这部分责任人,既要通晓三农政策,又要了解合作社的性质、内部结构、运行方式等等,以区别化经营最大程度提升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3.3 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和效益联结机制

粮食专业合作社办得好不好,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会不会中途流于形式,关键看其运行机制是否完善,链接群体是否有利可图。实际上,这些年发展起来的粮食专业合作社不在少数,但是由于运行不佳,不少农户开始退社,合作社也名存实亡。分析哪些强竞争力的粮食合作社,无外乎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完善得好。更关键的是,入社的老百姓年年有分红。于此同时,还要强化社内诚信教育,健全粮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壮大粮食专业合作社保驾护航。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就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属性来看,扶持合作社建设就是惠民。由此,在合作社建设方面,务必要在落实财政优惠政策方面下足气力。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方面,建议划拨专款用于粮食专业社建设,增加粮食产业扶持政策,用于引导合作社农民推广新品种,开辟新品种试验田,完善新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扩大农保补险险种种类,减轻合作社经营风险压力。对参办合作社企业成效突出的,应在购买大型农机设备、建仓、修仓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以调动其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

4 结语

粮食产业链的形成,以为实现粮食市场价值各节点为链条归类,具体划分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就国内粮食产业链发展来看,普遍存在生产消费脱节、生产流通脱节、消费流通脱节等问题。在解决链条环节脱节问题上,粮食合作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推进粮食产业化生产、平衡流通领域利益分配、降低价格波动造成的经济损等方面彰显极大的优势。今后,为进一步发展粮食产业链,增强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在壮大合作社建设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创办粮食专业合作社、积极培养能人牵头管理粮食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和效益联结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壮大粮食合作社整合促进粮食产业链条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链粮食
珍惜粮食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筑牢产业链安全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美国的蔬菜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