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2-26 08:48侯秀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绿色生产农业

侯秀兰

(菏泽市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菏泽 274700)

0 引言

山东省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大省,在山东省内也蕴藏着大量的丰富农业生产资源,其中郓城县农业发展就是一大典型。它在推动山东省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也切实解决了郓城县的“三农”问题,加速了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1 郓城县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1 郓城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郓城县下辖21个乡镇,总面积达到1 643 km2,其中耕地面积达到10.47万hm2。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郓城县过去10年的粮食平均产量达到3 150 010 t,大约占到全省的7.3%,油料作物总产量达到128 008 t,位居全省前十位[1]。

1.2 郓城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2.1 优化农业结构。目前郓城县农业结构中畜牧业、种植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特别是种植业占比达到一半以上,所以目前郓城县的农业结构是逐步完善的。第一,必须进一步优化作物结构,确保全县粮食作物与农业经济作物整体上保持在相当高的发展水平之上,实现地方农业全面均衡发展。

1.2.2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全面有效优化农作物种植结布局与整体品种结构优化,郓城县也希望结合地方政府有效补贴建立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机制,优化农作物品种优良种植过程,结合大量优质农作物形成种植机制,确保郓城县农业种植面积达到至少40万hm2以上,当然,郓城县也希望大规模推广农业技术,确保农业种植面积有效扩大,如此,对地方农业生产制备覆盖率提升都有一定好处。实际上,优质种植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效益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简言之,就是要保证郓城县农业整体发展趋于稳定良好发展,优化建立区域化农业机制,形成专业化生产布局,优化规模化经营管理机制,保证郓城县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位。其中,培育大量的优质农作物,保证地方农业乡镇数量均在10个以上;另外全县也希望夯实农业种植基础,优化农作物整体生产面积达到66.67万hm2以上,使得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向前快速稳定发展[2]。

1.2.3 积极发展生态建设。在稳步发展林业基础之上,不断提高造林质量与数量,这确保郓城县农田林网化实有面积超过50万hm2。为发展生态示范县与示范区建设,目前县内已经形成了20万hm2生态农业示范区。作为农业大县,其农作物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在秸秆能源化过程中,为减轻因为燃烧秸秆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当地大力支持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运用先进技术支持发展环保节能产业,确保秸秆能源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且激发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郓城县已经在县内建设大量附属设备与服务网点,保证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这为郓城县良性建设农业生态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3]。

2 郓城县农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2.1 自然灾害不断发生

为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程度,围绕三大方面展开分析,例如旱涝灾害威胁相对较大;第二为当地存在大面积盐碱地产种植面积,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面临严重威胁;再者,自然生态环境被大面积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劣,无法继续种植农作物,另外地方虫害灾害频发,郓城县农业生产受到直接影响[4]。

2.2 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

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相对偏低,当地农产品在加工方面能力偏低,产业化经营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具体来讲,当地未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机制,农业生产规模效应明显表现低下。另一方面,郓城县绿色农业发展不利,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作物产品质量有限、良莠不齐且农业市场发展竞争力表现不强。

2.3 缺乏特色与规模农业发展建设思路

缺乏绿色农业发展思路,整体看来特色与规模农业发展建设不到位,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郓城县在农业品牌产品发展方面极不到位,农业名牌项目任务建设方面也相对艰巨[5]。

3 郓城县农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并不采用固定发展模式,主要基于劳动生产率提升、规模化经营等等来建设绿色农业以及循环农业发展机制,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深入探索建设适合于当地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总体而言,就是综合考量郓城县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发展程度,建立发展指导观,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加速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争取走符合郓城县特色的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道路。

3.1 郓城县绿色农业发展有效对策

目前,郓城县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希望建设大量农业种植示范点,配合农业生产过程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结合农业产品质量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建立农业发展机制,保证有效提升农业整体建设程度,扩大地方绿色农业食品生产规模,创建绿色知名品牌。结合上述原则,展开农业生产过程,确保绿色农业示范点能够在郓城县大面积建设形成规模,大量种植瓜菜、粮食、林果三大类产业,形成绿色农业示范点布局[6]。

以当地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建设为例,郓城县主要种植优质玉米、小麦,做好农业农作物有效分布,确保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超过2万hm2,不断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等农作物,注重良种化粮食基地化建设,确保粮食种植分布普遍到位,结合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建设优质绿色小麦基地。同时,郓城县逐渐普及粮食高产综合技术,重点推广适期足墒播种,配合精播、半精播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做好绿色粮食种植工作。另外,郓城县也大量种植棉花,建立棉花生产基地。为重点做好棉花优质稳定高产,当地加强棉花的产业化经营,确保生产过程中建立产业发展链条,有效提高棉花产品生产的竞争力[7]。

总之,郓城县希望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优化生产环境,提出无公害农业生产建设机制,确保农业发展进程全面推进,对大气、土壤、水文等环境进行全面改善。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提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机制,提出绿色农业投入使用与监督管理机制,把握好绿色农业生产控制关[8]。

3.2 郓城县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有效对策

郓城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对策,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应用推广农业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追求更大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利用较少资源消耗来实现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举例说,郓城县在追求绿色循环农业生产流程设计方面就建立了绿色循环化发展机制,将农业生产活动组织内容纳入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流动过程中,确保循环农业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经过生产环节被传递到另一个生产环节中,满足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要求。整体来说,在整个生产、消费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三效益统一发展。

当然,郓城县绿色循环农业不仅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也希望将生态环境维护目标与农业生产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结合起来,建立相互之间的协调管理机制,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满足低污染、低排放条件,将循环农业重点纳入到绿色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体系中[9]。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山东郓城县农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生产管理机制,结合绿色农业与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地方农业整体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山东省现代农业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