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研究

2021-12-26 08:48贠杨婧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块茎种薯技术推广

贠杨婧宇

(海东高原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青海海东 810799)

0 引言

近些年来,青海结合本地地缘特点,依据农作物高产效益分析,逐渐将马铃薯列为本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农作物产业项目之一。同时,为促进该产业项目的飞速发展,分别自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综合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使本地的马铃薯种植产业得到突破发展,并逐渐成为广大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青海省马铃薯种植面积9.33万hm2,马铃薯产量224万t,产值可达31.36亿元。

1 青海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育良种

良种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环节,选用适栽且有高产潜质的良种,有青薯2号和9号、中薯18号、下寨65、陇薯5号和3号、大西洋等等。

1.2 选地整地

马铃薯高产地的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以略显中或微酸性的砂质土为上佳。而且,尽量选平地、缓坡地。为减少马铃薯种植期间病虫害的影响,建议种植地要合理轮茬,前茬地不用宜种白菜、甘蓝、甜菜等地块,可选用小麦、玉米等为前茬作物,对于防控病虫害效果要好。整地,时间秋季。先除杂草,后深翻,深25 cm,细耙地。后开沟,开腹沟或十字沟。标准:深40 cm上,宽50 cm上,方便灌水。间隔2 m开厢,每厢4条播种沟,沟深13 cm以上。

1.3 用足底肥

底肥即基肥,是深翻地、细整地的重要环节。底肥要用足,以为马铃薯高产创造条件。底肥占总肥量60%以上,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磷肥、钾肥。一般情况下,腐熟有机肥,用1 000~1 500 kg/667m2;过磷酸钙,用20~25 kg/667m2;草木灰,用100~150 kg/667m2。施肥期间,以作畦或穴施,深施10 cm以下。

1.4 播种前种薯处理

选种薯,选适栽良种的基础上,挑选薯形规整、品型较好、薯皮光滑、色泽鲜亮、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挑选种薯时,要剔除畸形、龟裂、芽眼坏死、有病斑的块茎。切块,切块为打破休眠,促发芽、提苗势。切刀消毒不严,有经切刀传病的可能。由此,用切刀必须消毒,切块20~30 g。纵切成块,每块要留有芽眼。为避免刀传病的情况,当前有用小整薯播种,播后出苗齐、芽数多、主茎多,一般用50 g以下健壮小薯作种。整薯播种,休眠期长、生长期短,后期常有早衰。由此,栽培应控好密度,注意催芽,增施钾肥,配施磷肥、氮肥,以激发种薯生长潜力。

催芽,是马铃薯丰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催芽,可淘汰烂薯,避免出现断苗、缺株的情况。催芽的方法,播种前1周,选赤霉素、1%硫脲混合液,浸种10 min。之后,取出晾干,覆盖砂层催芽。一般情况下,先平地铺盖层湿沙,耙平后盖层种薯,加盖一层细沙。这样依次摆3~4层,最后覆盖5~6 cm湿沙。经1周催芽后,芽苗可长1 cm左右。取出,放阴凉处炼芽,而后播种。

1.5 适期组织播种

确定播种期,最应考虑的因素是生育期温度。原则上,要保证其结薯盛期日平均气温在15℃~25℃,这样可保证块茎持续的生长。最佳时间,宜选在晚稻或中稻收获后。秋薯最佳播种期在9月下旬~10月下旬,冬薯最佳播种期在12月下旬~次年的1月中旬。

1.6 合理组织密植

合理密植,是确保高产的基本前提。具体栽植密度,应根据作物品种、土壤水肥等情况。一般情况下,种薯栽植,应控在5 000株/667m2以上。早熟品种栽植,应控在4 000~5 000株/667m2。晚熟品种栽植,应控在3 500~4 500株/667m2。而以种植用途分类,以加工炸片为主的原料薯,应控在3 500株/667m2。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原料薯,应控在4 000~4 500株/667m2。

1.7 重视水肥管理

1.7.1 田间控水。自幼苗出土到开花,直接蹲苗不浇水。蹲苗可增加根系数量,通过促根生确保马铃薯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合成、积累更多的光合物质,有利于块茎淀粉积累。通过试验比较来看,开花前,对马铃薯进行控水蹲苗比浇水未蹲苗的,至少要增产20%~25%。

马铃薯进入初花期,开始浇水。从初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段时间,块茎的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的需要量也很大。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无机元素都必须溶于水才能被根部吸收,如果土壤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株也无法利用。通常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60%~80%。此时,由于水分充足,也往往会引起马铃薯中后期徒长,消耗养分和倒伏,导致减产。为此,一定要实行化控。当马铃薯株高50~55 cm时,喷施15%可湿性多效唑粉剂50 g/667m2,施药后4天浇水,可收到明显的控高效果。马铃薯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浇水,可提高其品质,并较耐贮藏。

1.7.2 施肥管理。马铃薯需肥以钾肥最多,磷肥、钾肥次之。就生长特点来看,生育期短,结薯早。由此,前期吸肥多,养分应该充足。在施肥上的调整,要重施基肥,辅以追肥。基肥以腐熟人畜肥为主,用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667m2。配用适量的磷肥和钾肥,过磷酸钙,用20 kg/667m2;草木灰,用150 kg/667m2。

施肥方法:起垄播种,垄上开深20 cm沟,将基肥均匀施入,先腐熟有机肥后化肥,而后覆土平垄。及早追肥,结合生长期特点而定。一般情况下,幼苗期追施氮肥,用尿素5~8 kg/667m2,兑水浇施,结合中耕培土用,以利于保苗。开花后,控制氮肥,不可追施氮肥。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用50 kg/667m2。2期间,缺氮严重,可追施尿素,用100~150 g/667m2,每间隔2周,喷施1次,持续用3~4次。此外,马铃薯对锌肥、硼肥敏感。由此,要时刻根据地力,酌情加施硼肥、锌肥。可用硫酸锌补锌肥,根外喷施,用60~70 kg/667m2,每间隔1周,喷施1次,持续用2~3次。特别注意的是,马铃薯喜钾多,后期要重施钾肥,多用硫酸钾。禁止过量用含氯肥料,比如,氯化钾,以免影响马铃薯品质。

1.8 做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仍然是威胁脱毒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重点需防的虫害为红蜘蛛,需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体现防重于治,优化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选植耐抗品种、增施有机肥等,以强病株降低虫害威胁。发现病株,务必及时拔除,以免扩散。重点需防病害为晚疫病,发病初期,叶片有水渍褪绿斑。后期,逐渐扩大,近褐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萎靡,发黑,全叶枯死。药物防治,用杀菌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每次各用1 000倍液。或者,用1:100比的波尔多液,每次用药间隔1周,防治3~4次,控病效果显著。

2 适期组织收获

马铃薯收获期标准,地上茎叶枯黄,块茎脐部与块茎脱落时,可组织收获。但是,考虑到经济用途不同,收获期可略作调整。一般,食用或加工为主薯块,进入成熟期可收获。种薯为减少病虫害侵扰,应酌情提早。个别为提早上市,通过扒薯的方法,先将大块茎采收,而后追肥浇水施肥,以继续催生地下小块茎。此外,山区下霜早,应在枯霜期采收。平原下霜晚,可待到茎叶全枯黄时采收。个别地区,低洼多雨,建议早收。

3 青海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推广

3.1 提升马铃薯种植科技含量水平

结合本地市场特点,优化农艺栽培技术,扩大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合理运用覆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高垄栽培、机械化种植等新农技,促进新品种、新品种在马铃薯高产栽培中的应用。尤其加大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合理密集栽培,做好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不断提升马铃薯种植水平。作为技术推广人员,应走向田间地头,做好技术问答以更好为老百姓服务。

3.2 提高马铃薯高产栽培机械化水平

马铃薯高产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需要农机推广部门加快与农业部门合作,并结合本地土壤地形特点,着力推进马铃薯机械化耕种技术水平,推进适栽不同地型的农机具,以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

3.3 加强马铃薯高产示范田建设力度

加大马铃薯高产示范田建设,形成以市场为引领,以科技带动为驱动力的产业田,并充分发挥产业田的示范引领,扩大良种覆盖面,推进新技术应用,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示范田的建设,要利用好现有高产良田,借政策和扶持导向,推进生产企业打造国家级的良种繁育基地,做好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扩大马铃薯高产栽培的覆盖面。

3.4 健全完善高素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是马铃薯高产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起先应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农技推广队伍,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以不断提升现有技术人才的科技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多渠道宣传推广高产科研成果,以提升马铃薯产学研水平。

3.5 营造促进马铃薯高产栽培的良好环境

各级部门要把科技促产放在马铃薯高产技术推广的重要位置,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强化农技技术推广措施,扩大先进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同时,鼓励科研部门申请科研立项,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以不断提升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块茎种薯技术推广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