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高产繁种栽培技术

2021-12-26 08:48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原种营养液马铃薯

赵 蓓

(右玉县威坪牧区管理委员会,山西右玉 037200)

0 引言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也叫微型薯,是脱毒马铃薯苗在隔离的条件下生产的种子,虽然个头小,但是其纯度高,是繁育优良马铃薯的种子,因此,在当前的马铃薯种植产业中受到重点关注。依托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进行种植,能够收获更为理想的马铃薯产量与产品质量,从这一角度来看,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繁育技术要点展开探究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1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的发展情况分析

马铃薯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重要农作物,区域春耕备耕工作中,在脱毒马铃薯栽培方面投入了较大的支持。以2020年山西省右玉县的春耕备耕工作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春播耕种面积规划方面,区域总播面积稳定在4.43万hm2左右,马铃薯种植等特色园区达到0.33万hm2;在农资物资储备方面,储备脱毒马铃薯原原种20万粒、原种50万kg;在质量兴农战略规划与落实方面,全县实施杂粮绿色高产创建166.67 hm2,马铃薯原原种繁育0.27 hm2、原种繁育28 hm2,示范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33.33 hm2以上。

2 脱毒马铃薯的性能与特点优势分析

相比于普通的马铃薯而言,脱毒马铃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优势更为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脱毒马铃薯经过了脱毒处理,所以其脱除了种薯的马铃薯病毒,呈现出原品种的特性,栽培后获得的马铃薯更为强壮,品质更加理想。第二,在实际的脱毒处理中,马铃薯所感染的细菌、真菌等多种类型的病原物也被同时清除。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种植操作中,产生病害的概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整个生长过程的安全程度更高,且生长活力、势头也表现出相对理想的水平。第三,经过脱毒处理的马铃薯在栽培产量与质量方面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相比于普通的马铃薯来说,脱毒马铃薯的产量能够增加30%~70%,甚至更高。

同时,由于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脱毒马铃薯基本上不会发生病毒感染问题,软腐病、干腐病、环腐病等常见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概率极低,有效避免了腐烂、畸形等问题,因此脱毒马铃薯的栽培质量、产品品质更优。

3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高产繁种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3.1 播种前的准备与处理

3.1.1 科学选择种植区域

如果使用重茬的方式栽培脱毒马铃薯,则难以保证脱毒马铃薯栽培的最终产量与质量。特别是在同一区域内多次重茬的条件下,马铃薯根部感染病毒的概率大幅提升,造成其产量与质量下降[1]。基于这样的情况,想要保证种植脱毒马铃薯的高产以及品质良好,就必须要选择更为合适的区域种植。实践中,普遍要选择土壤养分充足、土质疏松、环境良好的地块栽培脱毒马铃薯,并保证可以及时提供充足水分支持。随后,要求引入深耕处理,设定深耕的深度维持在40 cm即可,为脱毒马铃薯的生长营造更为理想的环境。

3.1.2 播种前的处理

可以选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播种前处理。第一,将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放置于2℃~4℃的环境内,并进行见光保存;在播种前3个月时取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将其转放至温度稳定在20℃~30℃的环境中,促使其自然休眠。依托这种处理方法,能够保证相应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在半年内产生的养分损失更少,应用其展开播种后,出苗速度也相对较快,生长态势、最终产量与产品品质理想。第二,选取赤霉素溶液作为催芽媒介,使用赤霉素溶液浸没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加速发苗,打破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休眠特性。

实践中,选取收获1~2个月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将其放置于赤霉素水溶液(浓度稳定在30~50 mg,且提前使用酒精化开)中进行浸泡处理,持续浸泡时间为0.5 h;0.5 h后捞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实施埋沙处理;分期拔出萌发的幼苗,引入见光存储;待所有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均转入萌发状态后,同时展开入土栽培,体现出对生产整齐度的有效维护。

3.2 栽培管理

3.2.1 农作物轮作

避免进行脱毒马铃薯的连作,并设定轮作的年限维持在至少3年的水平。在实际的农作物轮作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规避与商品薯在同一区域内种植,降低病害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

3.2.2 栽培时间

不需要过早的展开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通常情况下,在10 cm地温维持在8℃~10℃的范围内时更适合展开脱毒马铃薯的入土栽培,即将实际的栽培时间设定在4月下旬~5月上旬即可。

3.2.3 密度与深度控制

在控制脱毒马铃薯的栽培密度时,需要切实考量繁育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实际所具备的增产潜能。山西省右玉县所繁育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在70~90 g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大增产潜能,因此在实际的脱毒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主要将栽培密度维持在4 000~5 000株/667m2的范围内。除了要控制栽培密度,还应当对栽培深度实施适当调整,保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可以更好地发芽破土。通常来说,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栽培中,将种植深度维持在8~10 cm的范围内更为合适。

3.2.4 温度控制

在夏季环境温度相对较高的条件下,可以在上午加设遮阳网(遮阳率维持在70%的水平下),避免温度过高、阳光强度过大导致脱毒马铃薯植株生长受抑制的问题发生,防止阳光直射灼伤植株。而在清晨与夜间阳光强度较弱、温度偏低的条件下,可以撤除、揭开遮阳网,保证脱毒马铃薯植株受到充足光照。

3.3 施肥管理

肥料的施加是保证脱毒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操作,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应当灵活施肥,针对脱毒马铃薯植株的现实生长情况设置施肥方案、落实施肥管理。一般情况下,在脱毒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草木灰1 5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kg/hm2以及农家肥30 kg/hm2。当脱毒马铃薯首次齐苗后,应当及时施加以尿素为主的肥料,将追肥量维持在300~375 kg/hm2的范围内。如果选种的脱毒马铃薯为晚熟品种,则需要在其转入开花阶段之前实施追肥,并将尿素的施加量维持在150~225 kg/hm2。

3.4 病虫害防治

3.4.1 常见病害防治

1)早疫病。选取早熟耐病的品种种植,并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适当增加钾肥、磷肥的施加量;控制植株种植密度保持合理水平,并及时展开对病残枝的清理。一旦发现该病害出现,应在发病初期,立即施加代森锰锌、代森锌、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实施防治[2]。

2)晚疫病。选取耐病性强的品种种植;保证土壤肥力,适当增加钾肥、磷肥的施加量;控制植株种植密度保持合理水平,及时展开对病残枝的清理;设置无病留种地。一旦发现该病害出现,应在发病初期立即施加代森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霜脲氰、氰霜唑、唑醚菌胺或氟啶胺等药剂实施防治。

3.4.2 常见虫害防治

1)蚜虫。使用涂满有机油的黄色板对蚜虫实施诱杀处理;适当投放蚜虫天敌,如瓢虫科的甲虫和食蚜虫的黄蜂等;在脱毒马铃薯栽培区域内喷洒浓度合适的联苯菊酯乳油,尽量规避投药操作中误杀蚜虫天敌,可向脱毒马铃薯叶面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20%氰戊菊醋乳油2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等[3]。

2)地老虎。定期落实对种植区域内杂草、病残枝的清除处理,破坏、消除地老虎幼卵的繁殖与生长环境,同时清除地老虎幼卵。针对地老虎成虫,可以引入基于诱虫灯的诱杀方式,一旦观察到脱毒马铃薯栽培区域内出地老虎虫害,则需要第一时间组织虫害处理工作。傍晚期间,在脱毒马铃薯栽培区域内喷洒浓度合适的氯氰菊酯和辛硫磷混合物,以此达到杀除地老虎的效果,维护脱毒马铃薯栽培质量与产量。

3.5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

为了提高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产量,可以引进、推行先进的雾培种植技术。对于雾培种植技术而言,其属于一种根系完全生长在雾化的营养液环境中的无土栽培技术。由于有效解决了根系氧气的供应问题,所以在繁育(栽培)过程中产生基于根系缺氧而导致生长不良的问题发生概率更低,养分与水分的利用率也呈现出较高水平。

在进行雾培种植中,需要设置雾培种植床、供液系统,以此保证营养液可以全面、均匀的喷射在所有作物的根系上。定植、营养液管理是雾培种植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在定植的过程中,要保证幼苗进入定植孔后不会脱落,可使用岩棉、聚氨酯或海绵进行适当填充。在管理营养液的过程中,控制其浓度高于普通水培繁育条件下所使用营养液浓度的20%~30%,配合间歇供液(一般为每供液5~10 min,间歇5~10 min)的应用,体现出对植株无法获取充足养分、营养液供应不及时问题的有效规避。

在山西省右玉县的实践中,通过使用雾培种植技术进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单株产量提升了10倍,由以前的生产3~4粒提高到现在的30~40粒之间,整体繁育效果理想。

4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于普通的马铃薯而言,脱毒马铃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优势更为明显,值得重点推广、繁育保存。实践中,通过科学选择种植区域、播种前的处理、栽培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的要点落实,结合基于雾培种植技术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操作的展开,能够保证马铃薯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增高,且获得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效果更为理想。

猜你喜欢
原种营养液马铃薯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阳台生菜品质的影响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