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经验分析

2021-12-26 08:48利,高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棉田壮苗虫害

冯 利,高 军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山东聊城 252100)

0 引言

山东作为棉花产业经济大省,纺织产业发达,对原棉供需缺口大。省内棉花种植面积却在逐年降低,导致省内原棉的依存度90%靠对外远超过65%的棉花安全警戒线。就此,积极培育棉花种植产业示范区,强化政策扶持,推广棉花高产种植技术,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进一步促进棉区棉花种植结构优化,为棉花高产填补棉花产业经济原棉空缺意义重大。

1 棉花高产种植技术

1.1 播种前准备

适时适地种植,本地选中早熟、中熟品种,耐抗枯、黄萎病,以原种或原种1、2代为主,杂交品种易选1代。播种前,注意脱绒、包衣等等,以抗病、促长势。底肥用足,以促苗生、育壮苗。腐熟有机肥,用2 000 kg/667m2;饼肥,用50 kg/667m2;专用复合肥,用50 kg/667m2,混合堆沤1~2周,于播种或移栽前3周施肥。播前1周,浇足底墒水,用35~40 m3/667m2。浇足底墒水后,选在适耕期,耕松土壤,耙细保墒。留足棉行,呈背龟形,上实下虚,墒口好,以培育壮苗创造土壤环境。

1.2 促全苗、育壮苗

1.2.1 适时播种

为防高温烧苗和低温冻害,山东建议选在4月中上旬晴天播种。如果为营养钵育苗,建议提前到四月初,选在晴天播种。

1.2.2 播种密度

种植方式不同,播种密度对应调整。地膜直播,一般肥力,播种控在1 500~2 000株/667m2。高肥力地块,播种控在2 000株/667m2。营养钵育苗,一般肥力,播种控在2 000~2 500株/667m2。高肥力地块,播种控在2 500~3 000株/667m2。

1.2.3 合理播种

地膜直播,可播种后覆膜或覆膜后播种。一般用播种后覆膜技术,按行距拉线开沟,带尺定株距播种。播种播深2~3 cm,每穴用2~3籽粒,注意播深一致。播后覆膜前,用除草剂喷施,除杂草,而后覆膜。覆膜要平整,无褶皱,紧贴地面,边角用湿土盖严实。营养钵育苗,营养钵高10 cm,直径6~7 cm。钵内按有机肥、土壤2:8的比例加填,有机肥需充分腐熟。营养钵摆放,上面平整。浇细水,取小棍下插水流进钵底,水下渗无明水后,按每钵1~3粒播种。播种后,覆盖湿细土。按规格搭棚架,覆盖地膜,四周压实。

1.2.4 苗床管理

地膜直播,出芽后,抓在晴天,及早开孔放苗,以免高温烧苗。待子叶水分干后,用细土封严,以确保地膜增温保墒效果。苗出齐后,及时间苗,除弱留壮,每穴留壮苗2棵。定苗,凡有缺苗情况,就近双苗取一棵。两穴都缺苗,建议用营养钵补栽,以确保栽植密度。营养钵育苗,苗出齐后,开口通风调温,先两端后两侧,风口由大到小。到2片真叶时,白天揭膜,晚上盖膜。移栽前1周,昼夜不盖膜。但是,遇到寒潮,要始终坚持盖膜,苗不栽完膜不离床。苗出齐后,晴天间苗,1片真叶定苗,每钵留1株壮苗。苗变红后,浇水、浇透,禁止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

1.2.5 适时组织移栽

营养钵育苗,苗长3~4片真叶,临近5月初,组织移栽。移栽,标准行距开沟,带尺按株距移栽。覆土营养钵2/3处,浇水,下渗后覆土,整平。

1.3 大田栽培管理

1.3.1 蕾期管理

始蕾期,7~8片真叶时,喷施生长调节剂,轻控为主。整枝增产,密度每超2 000株/667m2,及时打掉营养枝,以减少养分损耗。当密度低于2 000株/667m2,需预留2~3个营养枝,以保持好增产优势。轻浇水,尤其遇到旱期,应隔沟轻浇水。追施蕾肥,结合中耕深开沟,追蕾肥。底肥不足时,用三元素复合肥,用30 kg/667m2。同时,配用尿素,用20 kg/667m2,以促株壮、增高产。培土清沟,中耕同时培土成垄形。同时,注意排水清沟渠。

1.3.2 花铃期管理

追施花铃肥,初期,尿素用15 kg/667m2。坐两棉桃时,尿素用20 kg/667m2。一般距棉株25~35 cm处,开沟施肥,而后封沟。施肥时间,干旱时节,初花期一次施入。多雨季节,适当晚施,待1~2个棉桃后,再施。到7月初,及时揭膜。

化学调控,初花期,用缩节胺原粉,用1.5~2 g/667m2,兑水稀释喷雾,以防旺长。盛花期,主茎打顶后1周,用缩节胺原粉,用2.5~3 g/667m2,兑水稀释喷雾,抑制无效花蕾生长。7月下旬,主茎打顶。棉田2 000株/667m2,每株留果枝14~17个。棉田2 500~3 000株/667m2,每株留果枝13个。打顶标准,打去1叶1心。主茎、枝叶下,有赘芽、疯杈等,需及时抹掉。进入8月,植株根系吸肥能力减弱,可叶面施肥,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待溶后,叶面喷施,间隔1周,用1次,持续用3~4次。

合理排灌,花铃期需水量大。一旦遇到高温干旱季,水分失调,还会导致蕾铃脱落,造成早衰。由此,一定要浇足丰产水。灌水,以中水漫灌为主,禁止大水漫灌。化学除草,用盖草能、精喹禾灵等除草剂喷施,以控草害。

1.3.3 初絮期管理

遇到旱情,勤浇水促早熟、增铃重,浇水以小水沟灌为主。期间,棉叶早落黄,及时喷施叶面肥,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进入8月下旬,除去棉株第3果枝下主茎、老叶、空果枝,以改善通风,增加透光性,促进吐絮。9月初,摘取发黄老熟株,以避免出现烂铃。

1.4 及时组织采摘

吐絮成熟后,及时组织采摘。一般收花间隔,控在1周左右。收花时,依品种、用途、质量等分收。吐絮不完全的,不要急于采收。采摘完毕后,用棉花布袋装载,运输,避免受外来物污染,确保原棉的质量。

2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遴选良种,经审定病虫害耐抗品种,是增强植株病虫害抵抗力的前提。消减病虫害基数,结合秋翻冬灌,清除棉田内、路边等杂草,以降低地老虎、棉叶螨等虫害基数。同时,控好田边杂草上的棉叶螨、棉蓟马等,喷药封闭,控制虫害内侵。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以促进早发,培育壮苗,优化群体结构,增强抗逆性。加强肥水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肥水一体化,提升水肥利用率。玉米诱虫,棉铃虫有玉米上产卵的习性。由此,可通过在棉花田周边种玉米的方式,诱集虫害集中捕杀,以控制玉米落卵数量。

一般选在4月下旬~5月上旬,选在棉田地头、田埂,每间隔10~12 m种植1行玉米,以集中诱捕1代棉铃虫。7月上旬,建议在复种一次玉米,集中诱捕2代、3代棉铃虫。同时这样方式,一方面保护天敌,另一方面减轻虫害危害,为提高棉花品质效果不错。

2.2 物理防治

1)色板诱虫,利用虫害趋色性诱杀。比如:棉蓟马等害虫有趋蓝色习性,可通过棉田周边悬挂蓝板进行诱杀。悬挂数量,一般用在15~25片/667m2最佳。蚜虫等虫害有趋黄色习性,待棉蚜迁向棉田时,开始悬挂黄板诱杀。悬挂数量,一般用在30~40片/667m2最佳。悬挂色板,每月需更换1次。遇到风沙气候,建议早更换,以免影响驱杀效果。

2)灯光诱杀,棉铃虫、地老虎等等虫害,可通过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悬挂时间,5月上旬~9月下旬,夜间开灯。悬挂数量,可每次2.67~3.33 hm2安装1盏。

3)人工捕杀,有地老虎幼虫啃食棉花茎叶时,可在定苗、间苗时,通过挖开受害植株周边土壤进行人工驱杀。

2.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益虫,棉田周边种植苜蓿等作物,可为益虫提供繁殖场地,优化防虫害农田环境。推广生物制剂,减少化学药剂用量。比如:防地老虎等低龄幼虫时,可用苏云金杆菌制剂(Bt乳剂)防治。

2.4 化学防治

拌种早防,去病害,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次500 g,拌棉籽每次100 kg。去虫害,用70%吡虫啉,每次500 g,拌棉籽每次100 kg。

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棉花不同生长期特点,针对性遴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同时,抓好关键期用药,尽量选在虫害幼虫期、发病初期喷施。喷药期间,加注适量增效剂,以增强药物的粘着性、扩散性、渗透性,提升药物药效。比较高效的推荐药物,棉蚜用苦参碱、吡虫啉、啶虫脒等;棉叶螨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尼索朗等;棉盲蝽用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等;棉蓟马用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用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等。

3 结语

棉花是山东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这些年,山东省棉花种植产量和质量在逐年降低,与高产技术落后、病虫害统防不利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后,为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在优化棉花田间农艺技术、推广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必须要作出调整。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播种前,注意遴选高产品种、用足基肥,促全苗、育壮苗。同时,要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在肥水、促控等方面加以优化,为培育高产、优产田创造条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始终贯彻“安全、经济、高效、增产”的原则,综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重在维护棉田生态系统,主攻主要病虫害,抓重点、抓区域,合理给药,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将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另外,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人员、棉花种植户的培训力度,加快高产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提高棉田病虫害防控整体水平,为棉花产业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方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棉田壮苗虫害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
走失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