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中部小麦、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21-12-26 08:48吴严彬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丰基肥分蘖

吴严彬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盐城市大丰区分校,江苏大丰 224100)

0 引言

大丰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小麦、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以前大丰大面积种植了棉花,农户依靠棉花产业生活。但是棉花的病虫害以及人力成本过高,导致农户种植棉花并不能获得太多的收益。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小农民及种植大户种植小麦、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截止目前,大丰区小麦种植面积6.35万hm2,水稻种植面积5.2万hm2。大丰全区五百多家家庭农场有80%以上是从事稻麦产业的。但是在产业发展中,大丰区的稻麦生产方式还有一些问题:一是小麦、水稻播种较晚,影响高产稳产;二是播种量偏大、肥料运筹不合理;三是高产优质的配套栽培技术到位率低;四是农机农艺不配套的隐患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为了促进大丰区小麦、水稻产业更好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供农户参考。

1 选择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1.1 小麦

品种选择要能抗病,根据大丰区的土壤、气候等因素且近5年试验、示范,以种植宁麦13、扬麦15、扬麦13、扬麦20、镇麦12、西农979等品种为宜,有利于小麦的丰产丰收。

1.2 水稻

在品种选择上,必须坚持选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水稻按形态分:籼稻、粳稻。籼稻:籼稻米粒(籼米)黏性较弱(直链淀粉20%~30%),胀性较大。栽培上,耐湿、耐热和耐强光,较适宜热带生长。粳稻:粳稻米粒(粳米)黏性较强(直链淀粉20%以下),胀性较小。

栽培上,耐寒和耐弱光,较为适宜气候温和的温带。水稻按对日长反应不同分:早稻、中稻和晚稻。每个类型中又分为早熟、中熟和迟熟品种。所以,熟期共有9个类型。不同的类型适宜于不同区域,我区种植的粳稻品种主要是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如选择早熟晚粳,由于生育期过长,栽培上有一定风险。根据近5年实践以种植南粳9108、南粳5718、南粳2728、淮稻5号等为宜。这几个品种的水稻,在抗倒伏、抗病虫害、米的口感更有优势性。

2 提高播种质量,打好壮苗基础

2.1 小麦

2.1.1 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依据大丰区的气候特征,大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

2.1.2 适量播种。基本苗每hm2控制在240万左右。

2.1.3 适墒播种。适墒播种不能烂耕烂种,要促进齐苗壮苗。秋播时如果遇到干旱,应立足抢墒、造墒、抗旱播种。

2.1.4 提高秸秆还田到位率。在现代农业中,政府越来越鼓励农户将秸秆进行还田,避免焚烧,污染环境。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政府为了鼓励农户秸秆还田,给予一些补助。但是,我们发现有些水稻的收获机械匀铺装置不配套,造成稻草分布不均匀,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实践表明,农机农艺措施配套是秸秆还田的关键。

2.1.5 均匀播种。在不降低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要最大程度的采用机械条(匀)播,播种均匀、播种深度要适宜,防止出现深籽、露籽、丛籽的现象,保证一播全苗,齐苗、匀苗、壮苗得到实现。实践证明,匀播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促进穴间均衡生长。

2.2 水稻

2.2.1 适期播种。播期应根据天气气候变化进行。

2.2.2 精做秧床。冬翻冻土、春翻晒土的秧床,在播前的7~10天按每1hm2施腐熟有机肥15 000 kg加三元复合肥375 kg均匀耕翻在15~20 cm的土层中,保证秧田间高低落差不高于3 cm。精整后做成畦面1.3 m,沟宽25 cm,沟深15 cm的秧床,达到“实、平、光、直”的标准。

2.2.3 种子处理。我们可以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5g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g对水6 kg浸稻种5 kg,要浸足48~60 h(气温低于15℃时延长到72 h),浸后直接播种或催短芽播种,确保防治效果。

2.2.4 精量播种。每1hm2大田用种52.5 kg,每盘120~150 g,落谷密度22 000~27 000粒/m2。适量的播种,对农作物的丰产丰收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3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构建高产群体

3.1 小麦

依据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形成规律和需肥特性,通过精确定量施肥和促控措施应用,达到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的目标。小麦产7 500~900 kg/hm2,一般需施纯氮250 kg/hm2,同时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增磷补钾。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总施氮的50%~6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总施氮的40%~50%、总施磷的50%、总施钾的30%~50%),促壮秆大穗。

3.2 水稻

按10 500 kg/hm2产量标准需施足纯氮270~300 kg/hm2,磷60~75 kg/hm2,钾90 kg/hm2的施肥量,基肥:分蘖肥:穗肥1:0.5:0.8比例,满足不同时期的营养要求。N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4:2:4,基肥施足40%,以改善土壤肥料水平,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早分蘖、多分蘖、低节位分蘖。分蘖肥分2次追施,栽后5~天施10%;栽后12~15天施10%,以促进多分蘖,保证有效穗数,提高群体质量和成穗率。主茎叶龄余数3.5时施促花肥30%,以巩固有效分蘖、壮杆大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增粒增重;主茎叶龄数1.5时施保花肥10%,最大限度促进颖花分化和防止颖花退化,以满足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的要求。磷肥全部用于基肥,钾肥基肥、穗肥各50%。

4 主动抗灾应变,促进高产稳产

4.1 小麦,生产上要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

4.1.1 种子处理,化控促壮。于播前2~3天晒种,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 ml,加300 ml水拌25 kg小麦种子,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每hm2选用“春泉”小麦拌种剂20 g或用矮苗壮20 g加水0.5~0.75 kg稀释后均匀拌种8~10 kg,现拌现播,促进生根、发蘖、壮苗。对未拌种化控,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控旺促壮。

4.1.2 实行三沟配套,防涝渍干旱。播种后及早进行机械开沟,每3~4 m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 cm,沟深20~30 cm;距田埂2~5 m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 m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 cm,沟深30~40 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 cm,深40~50 cm,确保逐级加深内外三沟相通。

4.2 水稻,生产上要加强肥水管理、防止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

4.2.1 肥水运筹。机插秧根据机插秧生长发育规律抓好大田管理,采用相应的肥水管理和技术措施,实行“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在肥水运筹上做到“早搁、优中、稳后”,为高产稳产优质创造条件。

4.2.2 在水浆管理上,坚持“薄水栽秧、露田增氧、排毒促根、脱水上水、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间隙灌溉”。栽后2~7天脱水上水,做到夜间无深水,次日上新水,后水不见前水,促根增蘖;在栽后30 d左右,当总茎蘖数达到穗数80%(18~20万/667m2)时自然落干后进行搁田,遵循“早搁、轻搁、多次搁”的原则,已抑制无效分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将群体高峰苗控制在适宜穗数1.4~1.5倍(450~480万/hm2),确保成穗率75%以上。

4.2.3 加强病虫防治。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水稻产量将有非常重要的最用,如果水稻得了病,产量将会收到严重影响。加强病虫防治从水稻栽培的全过程和农田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将重大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严格用药品种,严格用药剂量,严格用药间隔期,坚持农药合理轮换交替使用。重点抓好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大螟、稻纵卷叶螟、及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实现机插机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2021年10月10日在大丰区大中街道大新村、德西村挖查不同类型田共25块,蝼蛄虫量0~444.67头/667m2,平均85.51头。

4.2.4 适时施用生化调节,防水稻倒伏,一是拔节前10天用矮苗壮,二是破口前用烯世宝兑水喷施。

猜你喜欢
大丰基肥分蘖
大丰麦秆画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