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业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对策

2021-12-26 23:45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天然林森林资源树木

罗 骏

(营山县绿水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营山 637700)

林业资源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同时还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相关生产部门,可以采用高超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来保护、培育以及利用林业资源,充分发挥林业的最大用处,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生态的平衡稳定,通过双赢的手段来保证经济、人口、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但是,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了生态平衡,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劣、森林资源的短缺、空气质量破坏、水土流失加快,都极大的影响到了人类及其他生物。因此如何加强林业发展建设,从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是目前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这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步骤。

1.滥采滥用林业资源的教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总结历史的发展,有些国家的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走了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道路,即利用无节制、无计划的开采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林业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无法挽回的损失。虽然有些国家因为这种原因快速崛起,但是也为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导致对于林业生态资源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为生态资源的恢复周期十分漫长,导致人类所能用的资源也就很匮乏。这些以先发展后治理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国家为破坏生态环境付出了惨痛代价。我们国家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也需要以此为鉴,在对待林业资源的开发上,要以科学合理的计划,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目前仍出现一些现象,即我国的林业资源出现了整体恶化、局部好转的情况。对于林业资源的开采速度远远是高于生态的恢复速度的。对于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林业资源不能与经济共同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每年经济上的损失。例如,在1960年,政府提出来以粮为纲的相关政策。这项政策在当时更符合国情,主要倾向于粮食的生产,该政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出现了毁林开荒的现象。之后又因为众多因素的干扰,尽管政府已经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但是这项任务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在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的带领下,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但因此林业资源也受到了重大破坏。森林覆盖率大幅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资源的完整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林业资源良好发展的重要部分,被称为地球的肺,与人类的生存、动植物的生存密不可分。因此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重视林业资源,做到从实处建设林业资源、保护林业资源,这是不可推脱的。首先要想保护林业资源,就要对已经遭到破坏的林业进行重新建设以及保护,并根据这个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事实上,目前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的原因来说,就是人类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造成的一系列恶果。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森林覆盖率的减少、水土的大量流失、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减少等等,这些逐渐恶劣的生态环境在不断迫使我们重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目前林业资源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我们要打造“生态-经济-生态”的可循环的健康环境,让绿色环境与生态发展平行、平稳的向前发展。以绿色无污染的生产产品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政府部门或者是普通民众来说,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2.林业的发展状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2.1 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保障

森林资源属于循环性的生态资源,随着我国对于林业资源管理的不断加深,对林业管理制度以及模式有着更高的要求,不断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林业资源不断走向合理开发的发展方向。林业发展的建设模式不仅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形成。

2.2 能够适应生态环境社会基础的要求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能够平衡和谐发展,就需要人们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林业发展在建设过程中,能提高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并促进持续性的发展,循环利用森林资源。同时也让人类能够正确意识到森林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等各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人类形成保护生态资源、构建美好家园的重要意识。

2.3 能够切实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

陆地生态系统一般以湿地和森林资源为主,决定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就要重视并实行林业的发展建设,这样才能达到净化空气、节能减排、不让水土流失等目的。

3.在林业发展建设中所出现的现状及问题

3.1 经济建设造成原生态的损毁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但是经济建设在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对原生态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毁。例如,目前的新农村建设,现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常做的就是旧村庄的改造以及土地复垦、周围的卫生环境等等的整治。这些措施往往就是清理一下地上的树木、草皮等。还有一些在当地没有经济价值的树木,会被认定为杂树,但是它们与当地生态稳定有着很大关系,与本地的野生动物存在着良好的生态循环。一旦被清理掉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到其他生物链。

3.2 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引进外部树种。

目前有很多地区为了地区美观和观赏,就会盲目地引进外地那些好看的树木,但是可能因此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好的结果。当引进大量的外地树木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地生态安全评估,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3.3 森林抚育措施破坏到森林生态环境。

工作人员在进行森林抚育的时候,会减掉多余枝杈,除掉林下灌木以及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虫、防害、除草等。这些措施都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剪除枝杈会影响到鸟类的栖息地,同时因为降低了森林的透光度,也会影响到林下菌类群体的生长。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也会影响到鸟类以及动物的生活。除草的话就会直接造成水土流失,最后损坏生态系统。

3.4 进行大树移植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近年来在进行城区园林艺术的时候,很多地区都会进行大树移植,将大型树木移植到公园、小区,充当绿化成果。但是进行大树移植除了会出现经济投入高和高难度的技术之外,还会在生态上造成环境破坏。在进行大树移植的时候,一般会切除大量的枝杈和部分根系来保证树木能够顺利移植。这些会影响到移植后树木的长势,最后影响到生态防护功能。这些都是值得相关部门重视的。

4.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对策

4.1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只有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中,人类才能有正常的生存、生活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内容。森林资源有着丰富的动植物,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只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才能够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环境。因此作为人类要加强林业相关行政执法的法律体系,切实保证生态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工作能够合理规范的实施。

4.2 一定要加强天然林的防护工作。

天然林中有很多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树木资源。对天然林的防护工作进行加强,不仅能够保护动植物和树木,而且还能够让森林资源能够有持久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的恶化状态,就要保护好天然林的资源,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果已经出现了天然林的破坏,那么相关部门要立即进行生态修复。

4.3 相关部门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工作

我们在获取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大植树造林的投入工作。植树造林能够增加森林的面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的作用,能够造福子孙万代。大力进行植树造林,就能提高森林绿化的覆盖率,让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绿化的重要作用。

4.4 进行人退水清的工作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实行人退水清的工作。对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地方,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的局面,从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搬迁的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带领群众奔赴小康,这也为林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方案。

5.结束语

我国占地面积大,物产丰富,林业资源也处于发达地位。但是目前出现了滥砍滥伐的情况,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林、实行人退水清的工作等等建议,望能促进林业资源建设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天然林森林资源树木
浙江省首个市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树木之最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辨认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