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优390在花瑶梯田的表现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2021-12-26 16:32伍先喜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4期
关键词:软盘优质稻纹枯病

伍先喜

(溆浦县葛竹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溆浦 419300)

0 引言

花瑶梯田形态复杂,地域广阔,具有较为浓厚的自然文化氛围。因雪峰山处地处崎岖,劳动人民根据地域特色,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性的农耕技术,花瑶梯田最早开垦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葛竹坪镇山背村为开始,连接附近20多个临村的梯田,形成壮阔的自然景观。花瑶梯田的小气候适宜优质稻生长,当地农民积极发展优质稻,结合旅游,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1 花瑶梯田概述

花瑶梯田位于我国的怀化市溆浦县葛竹坪镇,总面积超过300 hm2,主要分布葛竹坪镇山背村。花瑶梯田是由花瑶族人,侗族人,汉族人共同开垦,其中瑶族,汉族是主要的开垦者。在最早期,部分瑶族人因种种因素被迫迁徙到雪峰山深处,开始了刀耕火种的传统农耕模式。雪峰山地处较为偏远,物产丰富,环境适宜,瑶族人为开垦更多田地,便以山峰的山势为基础进行梯田开发,用山泉水对作物进行灌溉,经几千年的发展成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花瑶梯田主要分布于雪峰山岭之中,位处海拔在400~1300 m之间,因高度落差较大,形成独特的农作模式。当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水充沛降雨量可达1400 mm左右,全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6℃,为优质稻的种植提供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花瑶梯田的土壤主要是黄土沙壤组成,最底积石为花岗岩。目前花瑶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一季杂交中稻。

2 主栽品种特征特性

花瑶梯田优质稻种植分布在海拔400~900 m内,通过近几年品种筛选,主要种植品种为泰390。2019年品种种植面积超过266.67 hm2,占花瑶梯田水稻种植面积的95%。

泰优390由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泰丰A×广恢390”选育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2013027)。该品种2015年引进示范面积1.33 hm2,在花瑶梯田种植表现为:全生育期145天,株型适中,株高105.2 cm,生长势强,分蘖力强,剑叶直立内凹,短顶芒,叶下禾,后期落色好,抗性好,米质优。有效重23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49.6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5.2 g。粒长 6.7 mm,长宽比3.4,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2015年推广面积达40 hm2,据梯田不同海拔测产:平均产量为643.6 kg/667m2,比对比的天优华占产 589.2 kg/667m2多54.4 kg/667m2,增产8.4%。其中:海拔400~500 m平均产量为661.1 kg/667m2,海拔500~600 m平均量为698.3 kg/667m2,海拔600~700 m平均量为 665.5 kg/667m2,海拔700~800 m平均量为595.9 kg/667m2,海拔800~900 m平均量为597.3 kg/667m2(表1)。

由于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米质优等优点,推广面积逐年增加,2020年推广面积达266.67 hm2。

3 优质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合理安排播期

根据梯田景区的特点和旅游观赏的要求,一是保证水稻正常安全抽穗,二是整个梯田在抽穗期、成熟期达到一致。海拔400~700 m,播种期为4月18日左右。海拔700m以上播种期提早5天左右。

3.2 精播细管,培育壮秧

精播细管育壮秧是争取低位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的关键,在操作上做到:①推广软盘育秧。一是备好软盘。用434孔软盘35块/667m2。二是选灌溉条件较好的大田,按湿润秧田要求,开沟整厢,做到厢平沟直,厢宽视软盘大小而定,即在厢面铺两行软盘后,厢面边缘外露10~15 cm。三是精细播种。播前先在厢沟里加入适量腐熟人粪尿与沟泥拌匀,再把软盘按两行铺在厢面上,轻轻拍平后将拌匀的沟泥填上软盘抹平,刮去孔隙间多余的肥泥。播种要求定盘定量,大田用种 0.75 kg/667m2,播种时按每1 kg干种用多效唑2 g拌芽谷,晾干后,采取“一播二补三填空”的撒播方法,每穴播1~2粒芽谷。播后轻拍塌谷。四是加强培管。水分管理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如遇气温过高,厢面过干,则在早晚灌跑马水。追肥以叶面喷施为主,用1%尿素+1%磷酸二氢钾液在一叶一心期及移栽期各喷一次,切忌厢面撒施尿素等。②推广高标准湿润育秧。秧田在播种前3天平整分厢,做到“肥足、草净、厢平、沟直”,秧田播8~9 kg/667m2干种。播前先每1 kg干种用多效唑2 g拌芽谷晾干后分厢过称播匀后泥浆踏谷。二叶一心期施尿素3~4 kg/667m2做“断奶肥”,移栽前4~5天施尿素5 kg/667m2做送嫁肥,并打好送嫁药,药剂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加吡虫啉或吡蚜酮,重点防治钻心虫、稻飞虱,做到带药下田,减少病虫危害。

3.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小苗移栽,返青快,达到降低分蘖节位,充分发挥水稻的分蘖潜力,提高成穗率,控制株高。而宽行稀植,会加强根系发育,使群体通风透光良好,减少纹枯病和其它病虫的发生机率,增加籽粒充实度。生产中一般软盘秧移栽叶龄3~4叶,湿润育秧叶龄4~5叶。插20 cm×26.7 cm、23.3 cm×26.7 cm,每蔸插2粒谷的秧,插基本苗为软盘秧2.5万苗/667m2,湿润秧7.5万苗/667m2。

3.4 定量施肥,促使禾苗健壮早发,穗多籽壮

根据花瑶梯田对米质要求,大力推广有机肥。将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N、P、K搭配合理,采取以有机肥为主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按照大田生长情况巧施穗肥,补施粒肥的施肥原则。一是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猪牛粪25~30担/667m2,菜枯20 kg/667m2,锌肥1 kg/667m2,配施过磷酸钙20 kg/667m2,氯化钾、尿素各10 kg/667m2或40%有机-无机复混肥25 kg/667m2。二是早施分蘖肥。在插后7天以内施尿素7~8 kg/667m2,氯化钾5 kg/667m2或15%有机-无机复混肥10 kg/667m2。三是巧施穗肥。在幼穗分化始期至倒二叶抽出期根据水稻长势进行酌情施用,如禾苗长势旺盛,叶色深绿可不施,对生长健壮、叶片挻直、叶色较淡,可施尿素2~3 kg/667m2,钾肥4 kg/667m2。四是补施粒肥,才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一般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分二次,每次用25%速乐硼50 g/667m2,谷粒饱25 g/667m2兑水喷施。

3.5 科学管水,实行间歇灌溉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围绕提高根系活力、养根保叶、严格控制无效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为主攻目的,坚持深水插秧护苗,浅水分蘖,适时露田通气,加速肥料分解,促进多发新根与根系下扎,促进低位分蘖早发与健壮生长。当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落水晒田,晒至田面硬皮跑白根时再复浅水。孕穗期和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干干湿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收获前7天断水,忌放水过早,以防早衰、降低千粒重和影响产量。

3.6 综合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以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为主。根据病虫预测预报结合田间调查,选择高效低毒农药适时适量用药,确保优质高产,达到水稻生产无害化目的。

稻飞虱:根据稻飞虱为害的特性,一般采用“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药剂防治;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剂于分蘖期、孕穗末期根据《病虫情报》开展防治工作。在穗期当百丛虫量达1500头时用速效药剂防治。生长后期确保喷药水 45 kg/667m2以上。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化学药剂防治主要做好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注重保护功能叶片。大发生情况下,提倡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分蘖及圆秆拔节期每百丛有50个束尖,穗期平有幼虫10000条/667m2以上,均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二化螟要抓好消灭越冬螟虫,减少越冬虫源及深水淹没稻桩,保持稻田深水2~3天,可以有效淹死大部分蛹。防治药剂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虫苯甲酰胺、高含量的甲维盐与阿维菌素。

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一是推广健身栽培。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普及推广种子处理技术,通过咪鲜胺、戊唑醇包衣或拌种,预防稻瘟病等病害。二是适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纹枯病:选用苯甲·丙环唑(壮谷动力)、噻呋酰胺、己唑醇、苯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稻瘟病:苗期、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及时实施药剂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瘟,药剂选用高含量三环唑、嘧菌酯、稻瘟灵、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稻曲病:遇适宜发病天气,选择合理时间施药,选择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在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破口抽穗前5~7天施药,防病控病,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防治穗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提倡一次用药同时兼治。

4 结语

近几年来,加强对稻谷的高质量、高产量栽培技术的分析研究已成为农业研究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综合运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大幅度提高花瑶梯田的稻谷产量和质量,花瑶梯田也得到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旅游业也将会成为花瑶梯田的第二发展业,为当地发展带来更多活力,营造当地良好的经济市场发展氛围。

猜你喜欢
软盘优质稻纹枯病
达州市达川区优质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湖南水稻品质育种主要进展
保存图标也出手办了?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小磁盘大时代
READINGS
软盘 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