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1-12-27 09:48郭亚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思政高校

郭亚钢

摘要:随着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落实,思政教育已经渗透到各科各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目前各高职类院开设的通识教育类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因素很高。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研究与示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学生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全新剖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侧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思维,扩大视野的培养;通过挖掘与课程紧密关联的思政教育案例,巧妙融入课程教学。

关键词:高校;大学计算机;思政

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念、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技能。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计算机课程当中的德育元素案例,以正确的方向、积极的态度指引学生进行学习变得日益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不仅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識,同时还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1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

1)计算机基础已经从一门技术转变为一种文化。作为技术,人们是可以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而作为文化,则是不可以选择的,它是一种生存方式,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的必备技能,不懂计算机等于文盲。

2)课程内容更新快。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相应的课程内容也必须紧跟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做相应调整。

3)计算机基础课同其他课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互联网加的时代,也要大力发展计算机加课程。例如,计算机同物理学、生命科学及社会科学等结合,形成计算物理学、计算生物学和社会计算等新学科。

4)计算机课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面对的学生人数多,涉及的专业广,学生的基础差别大。

2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优势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重点讲授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如何使用工具软件解决日常的事务和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也深深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范围广,影响面大,理工科的课程特点和通识课程的学科定位,使得其课程内容的难度、广度与思政的人文导引更易融合。刚刚迈入高校的新生朝气蓬勃,对一切充满好奇,且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社会阅历浅,面对多元、多变、复杂的信息空间和时代容易迷失方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其思想引导可以更具体、更专业、更有吸引力,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3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3.1德育知识点挖掘

高校计算机学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积极进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价,并将教学环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其次,对计算机理论课教材进行修订,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活跃、大众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再次,要转变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模式,采用研究式、主题式、参与式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网上研究、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活动,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方位、立体多视角的教学有效形式,促进计算机思政课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习惯,督促学生文明上网,遵纪守法。在知识讲授上,计算机课程蕴含着我国计算机发展当中的巨大成就、杰出人物事迹等,教师通过结合这些实例介绍知识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上机环节中,教师更要要求学生遵守机房使用规范,爱护机房设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3.2带动课外实践思政体验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特别是要积极鼓励和指引学生参加各种课程以外的实践活动,如各种竞赛(挑战杯、互联网+、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等)、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用课内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接近社会、更贴近现实。在体验式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展示、锻炼、提升自己,理解创新的含义,面对困难,积极探索,承受得住压力和失败,学会团结、协作,有爱心、有毅力、有担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合的评价机制和各种参与方式,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迅速成长,也更好地发挥了课程思政的作用。计算机学科在学生工作、学习、实践等各个方面的高渗透性,计算机基础课面对低年级学生的特性,使得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能够更早地在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起到更持续的指导作用,可以用自己专业知识的视角和良好的个人素养、较高的政治觉悟,对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让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更长久,更深远。

3.3督促学生观看微课

有些微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观看的。这容易导致学生偷懒,不去观看这些课程。这些微课资源的浪费不仅会让教师错误地估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打乱他们的授课计划,影响其授课效果,而且容易让教师对微课留下错误印象,造成微课应用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把微课应用到教学中时,对学生进行督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采用考核的方式督促学生。比如,在教学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时,待微课讲解完成,教师可在教学视频中插入一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切换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只有学生把题目做对了,才算完成这节微课。这样,教师既了解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也督促了学生观看这些微课。

3.4强化创新精神

在讲到计算机的应用时,我们从基础的人与人的网络通信过渡到物与物的连通。5G时代正在逐步到来,“万物互联”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物联网的发展带给MCU行业新的发展周期。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是21世纪的十大创新技术之一。这种创新有利于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极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面对如此巨大规模的应用市场,我们要强化创新精神,应对未来生活形式的巨大改变。

结语

通过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切记不要将不适当的案例强行引入课堂,一定要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自然地引入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多为零零后独生子女,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他们。在课外也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细致、长期的任务,要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2020(17):4-16.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朱征军,李赛强.基于一致性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24-28.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思政高校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