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监测预警机制建立

2021-12-27 00:58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9期
关键词:病猪猪瘟猪场

李 琰

(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玉林 537000)

在我国2018年10月中旬,贵州省某市不幸发生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事件,全市第一时间启动猪瘟防控一级响应工作,当地大规模养殖场共43个,其中每个养殖场内都存有2000头以上的猪。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管控非洲猪瘟,确保猪瘟防控的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从多个环节入手,在掌握此次猪瘟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的基础上,根据猪瘟特点有效强化监测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非洲猪瘟应对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立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监测预警机制提出相应建议。

1.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特点

1.1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

造成非洲猪瘟的主要原因是猪群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热性、急性并且具有高度接触性特征。非洲猪瘟病毒的典型临床特征为患病猪突发性的死亡、皮肤发绀、猪全身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在猪感染此病毒后急性型的发病率高达100%,由此可见,此病毒对养猪行业存在巨大的危害性。非洲猪瘟病毒的临床表现会根据患病猪感染此病毒的严重程度变化,具体可分为特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其症状特征分别如下:其一,特急性型的症状是患病猪在无任何症状的前提下突然死亡;其二,急性型的症状是患病猪的体温升高至40~43摄氏度,其具体日常表现性格不再合群、对食物的兴趣降低,严重者会出现拒绝吃食的表现。病猪身体部分位置如耳、腹部、四肢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血、发绀,病猪眼、鼻出会出现粘液脓性的分泌物,病猪在排泄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且粪便表面会有微量的血液和黏液覆盖。病猪行走姿态与其他猪相比略为僵硬、不自然,并且会伴随呼吸困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患病猪为妊娠期的母猪,则此病猪会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现象;其三,亚急性型,致死率相对偏低,不过,其病症持续时间稍长。病猪体温值在41摄氏度左右波动,病猪存在呼吸困难、湿咳等症状,偶尔出现呼吸杂音,病猪还可能存在关节红肿等病症,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其四,慢性型,致死率较低,病猪存在呼吸困难、进食消极、身体消瘦等症状,病猪还常具有关节红肿、局部皮肤坏死等病症。

根据我国多年面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经验总结来看,其临床表现与猪丹毒和高致病性的蓝耳病较为相似,绝大多数的猪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体温较高且波动、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渗血和坏死、妊娠期的母猪流产等。在发病的顶峰值阶段,病猪的脾脏会出现肿大现象且肠道内出现弥漫性的渗血现象。

1.2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渠道有很多,其中主要传播渠道就是病猪与生猪之间接触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生猪接触到病猪的排泄物及咳喘出的飞沫的间接接触传染,此外通过药物及医护用品的不规范使用也是造成病毒传播的方式之一,也可能会因蚊虫叮咬的方式在猪群内传播[2]。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猪群在感染非洲猪瘟后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此病毒的传播渠道过于多样化并且具备突出的多变性,这也是非洲猪瘟扩散规模较为广泛的根本原因。患病后康复的生猪和患病猪二者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的传染源头,在此类猪群中的排泄物,如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如,汗液等都会存在大量的非洲猪瘟病毒。分析非洲猪瘟大规模扩散的影响因素发现,影响因素包含多种,比如,其一,野生猪、外来猪与规模化养殖的生猪接触,可能会诱发猪瘟病毒感染;其二,在传统养殖模式中,使用残余的食物垃圾和泔水喂养生猪,导致猪瘟病毒扩散传播;其三,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引进新猪,而引种不科学,现有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等,也可能会引发猪瘟病毒传播。

2.建立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监测预警机制的原因

2.1 猪场养殖人员防疫意识不到位

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存在很多中小型养殖户与个体养殖专业户,但受各个区域经济发达水平与管理力度的不同,部分地区的猪场养殖人员防疫意识不到位,没有经过专业的养殖技术与猪场防疫知识的系统化培训学习。因此,在面对非洲猪瘟这种传染速度快且破坏性强的病毒时,中小型养殖户与个体养殖专业户工作人员无法针对该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科学防疫控制手段,从而导致疫情在短时间内的大面积扩散,并给相关地区疫情控制工作的推进带来困难。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仍存在零散农户采用厨余废弃物、泔水等喂养生猪的情况,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猪群受到疫情侵袭的概率,也使疫情排查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此外,由于缺乏非洲猪瘟系统化防疫知识的培训,养殖户对非洲猪瘟传染烈度评估不足,也不了解非洲猪瘟的破坏性与防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使各地在建设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疫情监测预警机制的工作难以被养殖户认同,导致猪场建设规模坏非洲猪瘟监测与预警机制的积极性不高。

2.2 生猪产业隐患较多

我国生猪养殖中小型养殖户与零散个体养殖户比较多,受地理位置与地域差异化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并不具备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导致部分地区中小型与零散养殖基地的风险隐患较多,很难依据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进行实际疫情防控推进工作,导致非洲猪瘟在实际爆发时部分地区养殖基地不具备控制疫情扩散的能力,难以有效科学化控制非洲猪瘟的问题。此外,生猪养殖产业在对生猪及猪肉制品进行远距离调运时,也容易通过交通运输的方式使疫情沿线路进一步扩散。

2.3 隔离措施不到位

根据以往部分非洲猪瘟爆发案例分析,部分地区疫情引入的原因是因为零散养殖户盲目引种造成疫情发生,并且在疫情发生时没有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使周围生猪也被感染,并给非洲瘟猪的管控工作带来困难。与此同时,养殖场对于死猪的处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对因疾病致死的生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而导致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因此,各地养殖管理人员在处理死猪的各环节都要加强消毒工作,同时对病猪做好隔离处理,避免因隔离措施不到位造成非洲猪瘟等传染病的扩散。

2.4 疫病监测不及时

生猪饲养的数量普遍较多,部分零散养殖专业户没有对生猪进行定期的疫病检测也是造成疫情大面积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够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并建立相关的检测档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猪是否有健康问题,进行及时地治疗和控制疫情扩散,还可以为相关防疫工作人员提供更多防疫资料。但是部分养殖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养殖基地和一些零散的养殖专业户,实际养殖过程中并没有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也没有相应的记录数据,导致大部分生猪已经被感染,且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时才会被饲养人员发现,这使非洲猪瘟的疫情的防控增加很大难度,同时大概率出现疫情大面积扩散的现象。

3.建立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监测预警机制的策略

3.1 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

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养殖业内所有群体关于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危害、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的宣传力度,并制定相关条例政策下达到有关养殖业的各部门手中直至基层畜牧兽医、所有规模生猪养殖场、各地的生猪交易市场、无公害处理厂。同时还需要将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知识、潜在危害、如何预防等相关内容以图片讲解的形式发放至市中心地区和所有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宣传过程中做到无一死角,让相关部门及内部所有人员了解并认识到非洲猪瘟病毒及其危害性。此外,我国政府不仅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同时还需要做到通过分析各方面因素得出疫情的发展趋势。

3.2 建设跨区域综合防控机制,扩大疫情排查力度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监测预警机制的规定,加大对我国规划的重点区域的排查力度以及生猪养殖的监管力度,对规模中等的区域养殖户、多区域化的交易市场和屠宰场以及无害化处理厂等场所进行定期的常态化排查,在发现疫源时可以及时锁定该疫源所在区域,并追根溯源地对所有相关场所进行隔离消毒,对区域内所有可能接触过的生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及时止损。建立并优化完整的责任体系,召集多方人员加入并参与到全面排查的工作中,实现分层管理制度以及网格化管理方式。强化养殖场地和无公害化处理厂的发展与建设,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废弃物监管制度,监管部门落实监管措施,科学合理地增加废弃物监管力度和范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将监管职责全面有效地落实到各市场内部,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督义务,做好生猪的流动监管工作,对生产、屠宰、批发、市场流通渠道、餐饮等流程内所有节点展开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强化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店超市、集贸市场等场所的监管排查力度,认真做好每一步的监督工作,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发布的针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应急实施政策,建立并完善所有的疫情应急制度,保证各项物资储备良好。在发现疫病时要做到不隐瞒、不拖沓,及时上报并进行管控处理,各部门行动必须迅速,所有应急措施必须在疫情扩散之前落实到位,同时在采取应急措施时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3.3 建立非洲猪瘟疫情分析监测预警机制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应创建并优化非洲猪瘟疫情分析监测预警机制。首先,建立分析评估制度。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收集非洲猪瘟相关疫情信息以及监测信息,并结合病种和物种,积极实行纵向、横向的双向分析评估。而且,将所得结果与国家要求的标准进行比对,得出当前是否存在爆发动物疫情的潜在风险,针对存在潜在风险的地区,需要加强关注和及时干预。其中,对病原学检测结果使用溯源追踪式实施分析评估,而对危急疫情则采用辐射式分析评估方法。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定期预警机制。坚持定期实施动物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公布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还需抄送至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等一级业务部门,有效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的分析监测预警工作,并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做好非洲猪瘟疫情工作,有效预防及控制非洲猪瘟。

3.4 完善猪场重大疫情突发应急机制

完善猪场重大疫情突发应急机制的建立。首先,依据动物疫病监测分析资料以及收集到的动物疫情相关病例信息,同时结合发现疫情地区的历年动物疫情资料,其中包括疫病种类和周期性、区域性发病规律特点以及疫情周围地区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情况,然后制定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机制,并完善健该地区三级重大疫情突发应急处置机制。此外,为提高各地有关管理部门的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反应能力,可以向上级每年争取区财政提供应急储备资金,从而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充分与应急处置人员及时到位。

3.5 政府部门严格管控非洲猪瘟,建立完善的行政机制

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问题,要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完善非洲猪瘟的检测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对于非洲猪瘟检测的行政机制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规模化猪场“点对点”的生猪调运工作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审批监管制度,对生猪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政府部门需要在规模化猪场屠杀生猪的过程中,需设置完善的以及符合规范的科学行政机制,将传统的“运猪”转变成现在的“运肉”。针对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生猪的区域检疫以及运输检疫工作,争取构建无瘟的科学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加速推动无猪瘟养殖地区的建设。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行政机制,积极聘请专业兽医医疗团队,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临床化的检侧工作。生猪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在运输生猪的过程中,需要配备齐全的证件以及证明,确保运输生猪的安全性。同时,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可对规模化养殖厂的生猪运输模式进行有效调整,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工作人使用先进的运输技术对生猪运输,并且加强有效监管。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机制,明确自身对非洲猪瘟检测预警的工作职责,发挥自身作用全面贯彻免疫职责。而且,政府部门需要创新免疫机制,划分生猪检疫的指责,在防疫过程中采用科学化的手段,有效避免非洲猪瘟的传播。各个政府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强化对于非洲猪瘟检测预警的工作,加强防控能力。此外,政府部门需要设置防控中心以及指挥部门,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以及预警措施,设置专业的防控小组对规模化养殖场非洲猪瘟情况进行排查,一旦发现规模化养殖场中出现非洲猪瘟,需要第一时间向上报告并且采取隔离措施。政府部门也需要建立技术指导组,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目前各地生猪养殖环境、生产情况、实际经济水平以及兽医实验室,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理分析结果来看,各地在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准备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缺乏规模化的猪场猪瘟监测与预警机制,以至于各地养殖基地无法在疫情爆发后短时间内快速控制疫情扩散情况以及彻底的根除非洲猪瘟病毒。因此,我国各地相关部门应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猪场猪瘟监测与预警机制,逐步建立长期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同时加强对生猪养殖基地的监督管理力度,有效阻止此类疫情的再次发生,进而保障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猪猪瘟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