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

2021-12-28 14:54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精神

易 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重要品质。自近代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的一部分,红色文化的内容不断丰富。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年一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树立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由全体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沉淀与传承。红色文化中最关键的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创立的革命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去传播。例如井冈山精神代表着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红船精神代表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长征精神代表着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前赴后继。延安精神代表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看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在很多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的资源和载体,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既能更好传承和传播好红色文化,又能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落实好立德树人总要求。

二、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功能

(一)引导功能

红色文化对高职大学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运用一些典型的红色故事和先进事迹去引导他们,那里的英雄人物才应是高职大学生们崇拜的偶像,可以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让高职大学生作为对照,去除身上不好的习惯,向英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二)激励功能

红色文化中蕴含了非常多的道德品质文化,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能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们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在现在多种社会思潮涌现的时机,高职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对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时刻以革命先辈们的红色故事激励自己,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三)凝聚功能

红色文化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永恒的,在新时代尤为重要。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用红色文化凝聚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和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引导广大高职大学生树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未来发展规划,将“小我”与“大我”相结合,并为之奋斗不息。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拓宽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资源

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思政教育的资源,资源的丰富性是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红色文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开始出现,随着100多年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完善成为内容完备的文化体系。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知晓历史进程中的客观规律。让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理论层面,推进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让高职大学生了解历史、知晓历史,懂得珍惜好幸福生活,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坚韧的性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国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创新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类型,红色文化通常通过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物质载体,如井冈山革命遗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秋收起义旧址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天宫、天眼、蛟龙、墨子、悟空、大飞机等重大科技项目相继面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等。这些看得见的物质形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勇于开拓的精神。另一种是非物质载体,指的是融入红色文化的党的各种规章制度、价值信念等。表现得虽没有物质载体那么直观,但对全人类作用却巨大。中国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现在中国进入新时代,党的各项制度规范仍然是我们的行动纲领和精神导航。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能丰富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三)开创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主要采取的是理论满堂灌的传统方式,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方式。这虽然能够传播大量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方式单一而被动,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思政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实际上,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博大,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App、抖音的出现,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一定的便利处。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创新方式方法,通过“课堂内+课堂外”“线上+线下”,打造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随着经济的繁荣,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应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方文化中所倡导的民主平等与我国的发展理念在形式上不谋而合,然而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会成为阻挠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辩证统一地表明了对外文化的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思政教育的引导,而以生动的方式讲好红色历史故事,重温红色革命历史,能深度激发大众的内心认同,因为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无私奉献、爱国爱民等精神是完善社会风气的重要来源。

四、红色文化在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暴露的问题

将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是持续在开展的,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之前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中,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形成行之有效的举措,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感较低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高职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红色文化属于我国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引导高职大学生产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共鸣,进而认同和传播红色文化是当前重要工作。当前,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渠道教育,高职大学生基本了解红色文化,但对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缺乏透彻理解和认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抖音、直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存在一些歪曲革命英雄、对历史存在错误解读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造成高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错误认知,且会促使高职大学生无法树立牢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从而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不要只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需要开拓创新,占据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

(二)教育的内容方法单一,影响高职大学生的积极性

高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思政教育,而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比较老套,缺乏创新,教育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大都通过理论满堂灌和说教的方式,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很难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引起一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如何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从而增加高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和理解的积极性,是摆在教育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育的方式缺少与实践的融合,尚未形成体系化。

现在高职大学生大都是00后,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是通过网络、老师或者书本的渠道,很少通过实地实践的方式来理解红色文化的真正内涵,在学校学习到的红色文化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活动这一块缺少有效的探索,很少去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学习。而且高职院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这一块缺少系统化,尚未形成体系,仅仅停留在某个主题党日或者政团活动日开展红色文化的理论学习,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化的红色文化学习体系,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难以产生深刻影响。

(四)红色文化缺乏深入的挖掘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然而高职院校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仍然非常匮乏。一方面,在载体方式上,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本地区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挖掘、运用,甚至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了合作,在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对于本区域之外的,甚至是较远地区的红色文化基地,未进行实践和运用。另一方面,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这一块,由于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向偏单一,缺乏多维度多视角的探讨。

五、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丰富课堂教学和讲座中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思政教育中,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与教材内容相融合,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对于专业课,要深入思考红色文化如何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专业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等元素,高职大学生们全方位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此外,还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运用视频、图片、音频、影像等直观方式,提升红色文化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老一辈的革命先辈来给高职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专题讲座,讲解红色历史故事,将红色文化理念深植高职大学生心中。

(二)拓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载体和方式

目前,高职大学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要化被动为主动,带领学生去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和教育,通过这种直接鲜明的方式让高职大学生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领悟红色文化,从而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认同与升华,学习到革命前辈们奋斗史和革命精神。在教育方式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注重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红色文化教育中来,学校可以在网站上专门开辟红色文化学习版块,并利用近几年涌现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红色文化内容延伸到课堂外,从而形成课内课外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化,增强红色文化育人成效。在学校内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学习展览馆和红色文化长廊,将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这样可以近距离让高职大学生感知红色文化的魅力,产生内心的认同。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分支持,全国各组织机构开展了很多创新创业比赛,开辟了专门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学校可以运用红色文化的优势融合当下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上的支持,引导学生到红色文化革命老区进行建设,融入互联网技术和专业优势,开展红色主题创新创业,从而成为有抱负的有为青年。

(三)整合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多方力量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重任,他们的成长成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的成长不是在单一环境中养成的,我们需要统筹政府、社会、家庭、高校等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在政府层面,要完善各项机制,规范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地完善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设施,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底蕴,加强对红色文化基地的管理,增强红色文化活力,鼓励并引导红色文化景点与学校进行长期合作,为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作出贡献。在家庭层面,要重视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有良好的红色家风,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诸多革命精神,家长要从小就传播给孩子,带领孩子一起学习红色文化,一起去红色文化革命基地参观和实践,一起看红色革命电影,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感受红色文化。在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社会氛围。社会各级组织都有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义务,宣传好红色文化,学习好红色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四)强化高职大学生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的责任意识

高职大学生要想获得思想上的升华,综合素质上的进步,就必须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课堂上,高职大学生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红色文化,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阅读相关红色文化书籍,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参加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网站等多途径深入理解红色文化,丰富自身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能运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高职大学生还可以与社会中的革命英雄、道德模范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他们身上的可贵精神,并化精神为行动,开展各种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例如暑期去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贫困地区利用专业为当地农民讲解惠农政策,开展家电维修下乡活动、去偏远地区送书送教活动等。在红色文化的持久影响下,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人格得以完善,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