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

2021-12-28 20:10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杜 倩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加强了对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力度,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对地方经济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寻找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提高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本文对协同创新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国家加强了对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随着高校科技成果的日益增多,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承担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任,还肩负着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不断加强,但科技成果质量不高,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1 协同创新的概念

协同创新的概念来源西方,其基础来于协同和系统创新等理论的研究。协同创新是把知识增值作为重点,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开展的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是以国家意志的引导为核心,将资源进行整合,为了促进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加速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是当今科技的新范式。可见,协同创新是一个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上聚集着各方资源,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整合。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可以将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将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有效汇总,充分整合资源、信息和技术等要素,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1]。

2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2.1 政策研究不深入

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文件,例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了《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但各高职院校对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入,未能把相关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2.2 科研成果未被重视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不断加强,每年论文和专利数量不断增加,但多数科研成果未被重视,价值没有体现。教师只停留在写论文,申请专利层面,没有考虑这些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大多数科研成果被闲置,导致科研成果的浪费。

3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3.1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如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少相应的奖惩制度,科研成果认定和职称评审等方面主要还是以理论成果为主,很少考虑成果转化方面,这就导致教师只注重理论成果,忽视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成果无法与市场对接[2]。

3.2 高职院校科技管理队伍不完善

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科技管理团队,不能充分了解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不能对学校科研成果做出合理的规划,教师想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找不到方向和渠道,导致很多科研成果被搁置浪费。

3.3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建立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然而高职院校缺少这样的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的生产者对自己的成果比较了解,对市场需求不了解,而企业对市场需求了解,对科技成果不了解,如果两者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交流彼此之间的信息。

4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即需要高职院校的软件建设,还需要重视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

4.1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软件建设

(1)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科技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转化的效率。高职院校重申报轻结题、重合作开发轻合作应用,从而导致科研成果的质量堪忧。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的质量是关键。首先,选题时要科学,要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其次,要加强科技研发质量的管控,根据市场的需求,寻找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3]。

(2)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部分高职院校缺少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这是导致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高职院校师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来激发师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师生在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分担和转化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市场和资金等都存在很多复杂性和未知性,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失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管控,在学校内部建立风险分担和转化的长效机制。对不同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等级进行分析评估,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建不同风险的分担和转化的长效机制。另外高职院校在接受企业委托之间需要和企业签订风险防控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双方之间做好信息沟通,设立专项的资金,进行转款专用[5]。

(4)建立浓厚的校园协同创新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参与协同创新工作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师生们的协同创新理念,深入研究协同创新的内涵,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文化氛围,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协同创新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对国家政策进行组织学习的力度,让师生都了解协同创新的理念。同时高职院校需要注意形成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要注重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发展,互相取长补短,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5]。

(5)开发多种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协同创新模式带来的效果和作用也不同。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协同创新模式。而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的多样化是提高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创新元素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方法,主要可从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政校企合作和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同创新合作模式。高职院校无论采取哪种协同创新模式都要与其他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和实践资源[4]。

4.2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

(1)加大基础科研经费投入。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经费都投入到教学中,而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经费很少,导致教师想做科研而没有条件。高职院校应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在科研设施方面的投入资金,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做科研提供基础条件。

(2)打造高素质的创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中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团队是关键,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对企业行业的技术发展有前瞻性的见解。首先,高职院校要聘请一些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有很强的造诣。其次,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对校内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体系,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最后,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互聘机,制吸纳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加入创新研发团队,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

(3)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流平台。专业的技术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调动内部和外部的创新力量,建立成果和市场的有效对接运行机制,实现资源的互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技术平台了解企业所需技术,了解技术前沿信息,增加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避免浪费资源开发过时技术。企业可通过技术平台了解高职院校已经有的科技成果,避免企业重复研发,造成资源浪费。政府等有关部门也可以加入到平台中,为学校和企业解读国家有关政策,了解校企合作的情况,跟进合作进度[1]。

(4)建立高职科技园。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组建高职院校科技园,实现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紧密结合的科研机构模式。一方面,学校的创新研发团队及其成果融合到科技园中,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研资源,推动学校的产学研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引进高科技公司进入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催化转让,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6-7]。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政府和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参与。高职院校想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应该从协同创新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的协同创新能力,并优化创新路径,同时强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才能更好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