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涉水农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2021-12-28 21:25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邓州坑塘邓州市

冀 潜

(邓州市统计局 河南邓州474100)

邓州市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中部偏西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全市辖 28 个乡(镇、办)、626 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85.79 万人,总面积 2 369 km2,耕地面积 253 万亩,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由于历史上邓州对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工程的特殊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自2017 年起,每年分配给邓州 6 亿m3的农业用水指标,为邓州涉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近年来,邓州南部13 个渠系覆盖乡镇,发挥淡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涉水农业,初步成为平原县域一大特色产业。据统计,邓州市2019 年涉水农业产值达到5.1 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8%,实现利润2.4 亿元。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市场需求日趋旺盛,涉水农产品市场潜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当前江、河、湖、海、天然水库全面落实禁渔政策的情况下,发展适度高效的坑塘淡水养殖,对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1 涉水农业现状

通过深入涉水农业乡镇,对重点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户进行调查,并对邓州市近年来涉水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从总体上看涉水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效益稳定可观;养殖类型较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高;发展势头强劲,潜力较大。

1.1 涉水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效益稳定可观

当前邓州涉水种植品种,主要是水稻和莲藕。据调查统计,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3.7 万亩,莲藕种植面积1.9 万亩。按照市场现行平均价格保守测算,水稻种植亩产值可达1 500 元,实现净利润800 元;莲藕种植亩产值可达4 000 元,实现净利润2 000 元左右。从总体来看,两者比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高。随着水利设施的不断配套、完善和技术的普及,水稻种植具有扩展趋势,是邓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可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之一。

1.2 涉水养殖类型较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比较理想

据调查,全市养殖类型主要包括养鱼(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鲈鱼、鳝鱼、鮰鱼、鳜鱼)、养虾、养蛙(青蛙)、养龟等。从分布上看,各种涉水养殖企业和农户总体规模不大,相对分散,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38 万亩,占全部池塘可养殖面积1.95 万亩的70.8%;水库养殖面积0.54 万亩;沟渠养殖0.1 万亩;稻虾混合种养1.24 万亩。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推算,各类养殖收益都比较高:小龙虾精养亩产值可达9 000 元,实现净利润5 000 元左右;传统鱼养殖亩产值可达1 万元,实现净利润4 000 元左右;名贵鱼(鲈鱼、鮰鱼、鳜鱼)养殖亩产值能达6 万元,实现净利润1.5 万元左右。此外,有的养殖户还顺便养鸭、鹅增加收入,效益更加可观。

1.3 发展势头强劲,潜力较大

邓州市水域面积较大,丹江水灌区干渠、支渠延伸至多个乡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分配6 亿m3优质水资源,为涉水种养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加之邓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涉水种养业的效益较高,使涉水种养业发展势头强劲,许多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入涉水种养产业,促进了涉水农业的发展。从邓州市统计数据看,2019 年,渔业产值达到10 262 万元,比2018 年增长9.4%;鸭鹅出栏41 万只,比2018 年增长10.8% ;涉水农业带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比2018 年增长2.1%。2020 年上半年,莲菜种植面积达到1.9 万亩,同比增长26.7%;渔业产值达到8 829 万元,同比增长13.6%。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 年上半年许多行业都呈现萎缩态势,但邓州市在涉水农业的带动下,农林牧渔业实现了正增长,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0.5%和0.3%, 体现出涉水农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涉水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目前,制约邓州市涉水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5 个方面。

2.1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龙头企业无论是在技术示范引领,还是原料设施购进,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对产业发展都起着十分主要的带动作用,这对于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邓州市目前仅有林扒的通威集团通力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和陶营、龙堰的宇中水产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这对快速做大做强涉水产业显然不利。

2.2 用地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对于涉水农业的发展模式,企业有稻渔混养的、有精养的,农户则基本上都是精养的,这是因为精养模式相对混养模式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更易见效。但是精养模式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不是利用自然坑塘,而是在基本农田里新建坑塘进行养殖,就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这不符合现有用地政策,从而出现想建坑塘或扩大规模却难以解决用地的问题,限制了发展。

2.3 投入大、风险高

涉水农业是一个高投入行业。以通威股份在邓州市林扒镇的稻虾混养模式为例,一年出三次虾、一茬稻,每亩的投入需要8 000 元,这是正常生产后的投入,不包括完善坑塘等前期投入。如果养殖鲈鱼等名贵鱼种,投入比这个还要高出很多。资金困难是部分企业和大多数规模养殖户共同存在的问题,既制约着规模的扩大,又影响着新的经营主体的介入。

同时,涉水农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管理的疏忽,特别是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控因素,都可能严重影响效益,甚至会给经营者带来灭顶之灾。2020 年的新冠疫情,给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均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刘集新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由于小龙虾生长所需饲料不能正常生产供应,食量不足,导致销售季节龙虾个体小、产量低,损失很大;高集楚豫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原本1 年可以生产3 季虾,在2020 年只能生产两季,效益大大降低。行业风险的存在,也是限制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因素。

2.4 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

一是末级渠系不配套,目前,刁南、刁北、湍西3 大干渠的支渠已改造配套到位,末级渠系,即斗、农、毛渠或称田间工程,大部分乡镇尚未配套到位。由于“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有水用不上,限制了涉水种养业的发展。二是一些村农田土地没有整理,渠水不能自流到坑塘或田地,需要抽取加注,加大了成本。三是一些种、养基地,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便。四是涉水生产服务缺乏 ,如在渔具购买、坑塘播种、打药、收获等方面,缺乏专业服务组织,不利于涉水产业的发展。

2.5 产业融合水平低

当前邓州涉水农业发展势头较快,但延伸配套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多数还处在设想、规划阶段,全市涉水农业产业化融合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到涉水农业的发展。

3 对涉水农业发展的思考

3.1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挖潜改造,引水入塘,扩大养殖面积

目前邓州有坑塘面积3.1 万亩,养殖面积仅有1.38 万亩,仍有1.72 万亩尚未开发,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疏挖渠道,对老旧坑塘清挖淤泥,引水进村入塘,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采取租赁承包、入股分红多种形式,发展水产养殖。实施小型坑塘种养精品化、大型坑塘种养规范化工程,推进健康种植养殖行动。

3.2 因地制宜,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和资源,解决好用地问题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文件精神,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涉水农业用地需要。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密切协作,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维护、促进全市涉水农业发展。二是在确保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大力推广稻渔、稻虾、莲渔混养技术,为精养户和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持。三是充分利用村边、沟边、路边荒地、工矿企业废弃用地以及不宜耕种的低洼、残次林地等发展涉水农业。四是继续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为涉水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和可能。

3.3 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首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涉水企业、涉水项目的引进作为邓州市南部13 个涉水乡镇招商引资的重要任务。涉及乡镇要摸清涉水产业发展的底子,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发展规划,使招商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避免流于形式。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优良的经商环境,使外地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其次,要强化对现有涉水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要选择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技术过硬的中小企业或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集中扶持,帮助其快速发展、快速提升,促使其早日成为龙头企业,及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服务机制

一是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对涉水农业经营者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①对新建种养场地,可按面积进行一次性补贴,这样既能缓解“创业者”的资金压力,又能起到引领、鼓励作用,促进发展。②结合邓州财政实际状况,对达到一定条件和规模的涉水农业经营者,给予年度持续补贴,补贴标准不一定太高,但以持续5 年左右为宜,保证使经营者能够稳定经营下去,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牢固基础。二是强化金融服务。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增加农业信贷规模;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稳步扩大政策性业务规模。三是积极探索推动农业保险向涉水农业延伸、倾斜,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保险产品,提高标准,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增强经营者从事涉水农业的安全感和信心。

3.5 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无论是末级渠系建设,还是土地整治、水库建设、水系联通工程,市乡两级都要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同时做好必要的资金配套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规划计划,逐年实施,发扬红旗渠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干,逐步完成。与此同时,用水管理部门要根据渠系建设和农田灌溉、水产种养情况,在乡镇之间科学分配用水指标,尽量确保水产种植养殖的需要。乡镇要及时处理化解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保证各方面协调发展。二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乡镇要尽可能为经营主体提供路、电、水等便利设施,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三是逐步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涉水农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产品销售等服务。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开展涉水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持肥料、饲料等农资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一体化方向转型发展,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区域性涉水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四是成立邓州市渔业协会。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为经营主体提供诸如技术、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3.6 培育发展二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

按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跨界配置涉水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一是建设以小龙虾为主的邓州水产批发市场,打造“渠首小龙虾”品牌。丹江水养育的小龙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绿色环保,要打响“渠首小龙虾”品牌,与水产批发市场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市政府可以考虑每年定期举办渠首龙虾节,扩大影响,助推小龙虾产销两旺。二是发展水产品加工业。①以小龙虾为原料,可制成精品虾仁、虾粉、虾条。②以鱼为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后进行真空包装,也可以生产鱼罐头、鱼子酱。③以莲藕为原料,加工莲藕酱、藕粉。④ 利用优质水资源,打造“渠首有机大米”水稻品牌,提高价值,扩大销售。三是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垂钓、乡村观光旅游业。引导、鼓励涉水种养企业在搞好主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坑塘周围打造观光带、观光点,栽种可供观赏和采摘的果疏,开发垂钓和采摘项目。开发餐饮、水产销售等地摊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水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邓州坑塘邓州市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党建引领环境治理 焕发乡村新活力
整治废旧坑塘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非法采砂不可为
非常时期,网上学习不停步
“中国·邓州第四届《红楼梦》读书竞赛总决赛”综述
邓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立足本职自加压 履职尽责求卓越——记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邓州市永泰棉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振献
河南省邓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资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