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保山市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措施及效益

2021-12-28 21:25谢志坚刘婷婷陈国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山市高质新品种

谢志坚 刘婷婷 陈国斌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保山678000)

玉米是保山市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8 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 140.35 万亩,单产448.6 kg/亩,总产 62.96 万 t。玉米产量的丰歉对全市粮食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保山还是一个畜牧业生产大市,畜牧业已成为保山主要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来,保山市发展畜牧业饲料粮缺口较大,需长期依靠外调或进口解决,成本较高,不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因此,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保山市经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 背景

保山市玉米大部分种植在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脆弱,绝大部分靠雨水灌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由于立体气候突出,生态环境较为特殊且复杂,玉米叶部病害发病严重,造成产量损失较大、防病成本增加、面源污染较重,通过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选育、筛选鉴定并大面积示范抗病、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势在必行,实施该项目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对加速全市玉米发展步伐,满足快速增长的畜牧业对饲料玉米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土地无法扩展的情况下,通过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方式,大面积推广玉米生产配套集成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意义重大。

2 目标任务

在西邑乡下坝社区和板桥镇小永社区各实施100 亩核心区,单产指标700 kg/亩以上;在下坝、真峰、铺门前、罗汉、鲁图、补麻、窝角等村实施1 000 亩示范区,单产指标650 kg/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面积1 万亩,单产指标600 kg/亩以上。

3 项目采取的措施

3.1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组

项目领导小组构成成员为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负责对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为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技术指导小组构成成员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研究室团队、西邑农科站、板桥农科站等相关人员,负责项目计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物资供应,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3.2 技术措施

(1)针对项目区玉米叶部病害较重的实际情况,选择了 ‘保玉 16 号’‘保玉 17 号’‘兴玉 101’‘云瑞62’‘云瑞668‘等高产抗病品种。

(2) 核心示范区每亩统一供应玉米专用控释肥40 kg,施用生物有机肥400 kg,同时结合实施全生物可降解膜技术推广。

(3)在4月中旬至下旬翻犁晒垡理墒,深耕25~35 cm,行距 1.0 m 开墒,施肥后覆土平整墒面,6月17~19日透雨后统一湿墒播种,每塘播3 粒种子,出苗后每塘留苗2 株,株距为 0.33 m,留苗密度4 000 株/亩左右,待透雨后,拉线播种。

(4)苗期查苗补缺,播种的同时,用营养袋培育10%的预备苗,待玉米苗2 叶1 心时带土移栽补缺,补后及时浇水,覆土保墒,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使其生长发育赶上正常苗。

(5)以节省用工,降低成本为原则,由于采用控释肥,肥料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有序释放,间苗后,除少部分水淹或干旱造成的黄苗、弱苗应追施少量尿素外,正常幼苗不需要追肥。

(6)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由于2020 年草地贪夜蛾危害严重,6月27日至8月10日间共组织样板区农户喷施甲维·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复配剂等防治草地贪夜蛾3 次,同时结合使用草地贪夜蛾诱捕器捕杀雄性成虫,将虫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3.3 宣传及培训

5~11月份共举办现场技术培训及室内多媒体培训18 期,培训农户及科技人员846 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 400 份;11月份组织全市五县(市、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人员、部分种子经销户、村组干部、示范户共计156 人次进行新品种现场观摩,并邀请云南省玉米产业体系专家到现场为参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4 项目取得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保山市项目专家验收组,根据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对该项目复测验收,结果认定项目实施单位测产结果真实可靠,合计11 200 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加权平均产量672.95 kg/亩,合计总产 753.704 万 kg,比当地 2019 年玉米单产(570.30 kg/亩)增加产量 102.65 kg/亩,合计增加粮食产量114.968 万kg,按照目前市场价2.0 元/kg 计算,增加产值229.936 万元,由于选用抗病品种和推广专用控释肥,每亩减少了农药和肥料投入26 元,合计节约成本29.12 万元,超计划完成了任务指标。

4.2 社会效益

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的实施,增加粮食总产量114.968 万kg,在为样板区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为全市玉米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和产量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对解决玉米供求矛盾,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种田积极性,使良种良法深入人心,扩大了抗病、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覆盖面,并带动畜牧业及饲料加工业的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加强科技培训,培养锻炼出一支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服务“三农”的科技队伍,为保山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使用玉米专用控释肥、统一使用优良品种、推广全生物可降解膜技术、规范化栽培、草地贪夜蛾防治和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等,为下一步保山粮食生产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试验、示范筛选鉴定出一批抗病高产的后备品种,为全市玉米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3 生态效益

项目区全面推广抗病、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由于品种抗病较好,可以有效减少防病农药投入,减少环境污染。推广测土配方玉米专用控释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减少资源消耗,节约成本,切实做到了绿色、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技术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5 经验体会

(1)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对解决保山市玉米供求矛盾,加快山区经济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带动畜牧业及饲料加工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了山区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扩大了良种覆盖面,并带动养殖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2)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显著提高了示范区农户的玉米种植水平,且较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通过对基层农科人员、乡村干部技术培训及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推动了保山市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实施该项目,培养锻炼出一支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服务“三农”的科技队伍,为保山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有效地推进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通过良种选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全生物可降解膜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促进保山市玉米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4)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保山市玉米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工作的顺利推进,筛选出表现较好的杂交玉米新组合 ‘保C19-882’‘保C19-883’‘保E18-64’,完成新品种展示一组、自育及引进新品种鉴定试验一组。鉴定出可以扩大推广应用面积的品种有‘保玉 16 号’‘保玉 17 号’‘云瑞 408’‘云瑞 31’‘田玉 8 号’‘YR901‘(青贮)等,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

6 存在的问题

项目计划下达迟、资金下拨慢,不利于项目开展;耕地基础设施薄弱,受气象因素影响大,集中连片难度大;受粮食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

猜你喜欢
保山市高质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科技创新促艾草产业高质发展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青菜新品种介绍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