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及其启示

2021-12-28 07:16杨云龙仲艳妮
前进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君宇太原支部

□ 杨云龙 仲艳妮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同样,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在山西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回顾中共太原支部创建的历程,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见识信仰的力量,给我们留下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不断传播发展

1919年,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在山西和太原的最大影响,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高君宇作为山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五四运动不久,便帮助指导王振翼、贺昌等省立一中校友创办《山西平民周刊》,以“为人民奋斗”为宗旨,“以山西实况报告世界,代人民呼号”“将世界新思潮输入娘子关内,供给晋民以奋斗有效的径途”。1920年5月,高君宇在北京又与省立一中留京校友会创办《今生》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题为《学生自身底文化运动》的文章,明确提出,“新人生观的条件应当是真实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的,重艺术的”。之后,高君宇又在1921年8月委托回太原的王昉与王振翼、贺昌等以集股的方式筹资创办晋华书社,销售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就遇到阎锡山的抵制。1919年阎提出“用民政治”,借鉴日本的军国主义,试图通过编制一个严密的行政网把人民看住,使民德民智民财为其所用。“用民政治”一经提出就遭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李大钊、陈独秀、范鸿劼等先后在《向导》《新生活》《政治生活》刊物上撰文批判阎锡山的“用民政治”,批驳“用民政治”实质上是欺人的“江湖政治”。1921年6月阎锡山召开“进山会议”,声称“因资本主义之剥削,演出共产主义,是两极端之错误。就世界人类说,应产生一个‘适中的制度’。”阎所谓“中”的哲学,不过是“骑墙派”哲学。就在“进山会议”召开期间,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等进步青年便在《山西平民周刊》上撰文批驳阎的论调,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抵制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阎还邀请江亢虎等到太原讲学,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王振翼等在《山西平民周刊》发文批驳,宣传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日益显现出真理的光芒,越来越多的太原进步青年集合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王振翼、贺昌、张叔平、傅懋恭(彭真)等成长为太原也是山西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为后来山西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左图:王振翼等在高君宇指导下创办的《山西平民周刊》。1922年5月,该刊出至第78期后,被阎锡山当局查封。

右图:1923年11月1日,《山西平民周刊》改为《平民》,在北京复刊出版。由高君宇、贺昌等负责编辑,每期在北京出版后,由铁路工人秘密运回太原发行。

马克思主义在太原传播的历程昭示我们,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坚定。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彰显其生命价值和真理力量的。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斗争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信仰是支撑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力量

192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精神和李大钊的指示,北京区委决定派高君宇回山西建立党的组织。也是在这个时候,北京警察局发出查缉“激进”分子的命令。5月21日,京师警察厅分三路搜捕全国铁路总工会所在地,高君宇装扮成厨师才得以脱身。石评梅在《狂风暴雨之夜》一文中曾记录高与之告别的情形。听到抓捕高君宇消息的石评梅浑身颤抖,一脸苍白,高君宇却安慰道:“就是被捕去坐牢狱他也是不怕的,假如他怕就不做这项事业。”后来高君宇在给石评梅的一封信中写到他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为了信仰无所畏惧的高君宇回到太原,时逢贺昌从安源回到省立一中,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他们将符合入党条件的团员由团转党,建立中共太原支部。从此中国共产党在阎锡山统治的中心区域有了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山西革命迈上一个新阶段,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王振翼是山西早期共产党人重要代表之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以“虎啸”为笔名有理有据地反驳江亢虎的观点,令山西当局大为震惊。阎锡山下令查封《山西平民周刊》,追查“虎啸”其人。为诱逼王振翼放弃信仰,不再与当局为敌,阎锡山先让校方出面规劝,王不为所动。校方又请其胞兄出面劝说,以“断绝经济往来”威胁王放弃《山西平民周刊》,王依然坚决表示决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因此,王振翼也就为当局所不容,被迫离开山西,到他乡继续为信仰而奋斗。这就是山西的早期党员,他们不为权贵所迫、不为利益所动,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太原党组织创建的历程昭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信奉革命理想高于天,忠诚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坚守信念和初心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中共太原支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自身建设。高君宇在帮助建立太原党组织时,带回一份《中共旅莫支部会议记录》。新成立的中共太原支部以旅莫支部为榜样,召开党员会议,严格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太原党组织高度重视报告制度,及时把开展的各种活动报告给中央。1925年3月,傅懋恭担任中共太原支部的书记,当年8月到石家庄工作。在他担任支部书记的五个月时间内,据不完全统计写给中共中央、团中央的报告即达20份之多。6月8日,针对党团组织内一些同志存在的“好出风头”“专尚空谈”“借团体做个人活动”等毛病,傅懋恭致信中共中央,建议“加强团体训练,要派人亲自调查指导”,防止党组织走向“官僚化”。7月,中共北京区委派袁子贞到太原调查指导工作,帮助支部整顿思想,纠正缺点,改进作风。

太原党组织还非常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1925年10月份,李大钊和北京区委成立北方区党校,罗亦农担任校长,中共太原支部即选派纪廷梓等人到党校学习。1926年4月,派送北方区党校学习的党员学成回来后,在支部内“将党及政治情形作了一个报告”,提升了全市党员对党的认识,激励了大家的工作热情。除选派党员到北方区党校学习外,太原支部还输送党员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参加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

正因为有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和严肃的纪律作防线,保障了党员的质量。这些早期党员离开山西,离开太原后,都为一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22年7月,王振翼离开太原后,曾被北方区派到京绥铁路开展工作,是张家口党组织的创始人,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病逝于天津狱中。1923年1月,贺昌离开太原赴京就职,曾任团中央委员,在党的三大当选中央委员,1935年在赣南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英勇牺牲。1925年8月,傅懋恭被派往石家庄领导正太铁路工人运动,是石家庄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25年10月,纪廷梓在北方区党校结业后被派到南口,开辟京绥铁路总工会南口分会工作,是南口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931年在狱中英勇就义。1925年10月,侯士敏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在广州起义时中弹牺牲。1925年底,张叔平从太原调往上海杨树浦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赴杭州组建中共浙江省委,1928年在狱中壮烈牺牲。

图为反映中共太原支部成立时的油画

太原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更需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建设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营造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高君宇太原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人造太原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除夜太原寒甚
一片红叶寄相思
院友高君宇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