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的主要类型

2021-12-28 01:32
关键词:声符正字俗字

韩 健

《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的主要类型

韩 健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文章在穷尽性搜集《福建民间文书》共2791件约1100个俗写字形基础上,将这些俗字分为12个主要类型进行研究,以增补《中华字海》和《汉语大字典》失收字形、字义。

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类型;失收字形;增补

影印本《福建民间文书》[1](以下简称《文书》)共六册,收录文书自明万历二十年(1592)至20世纪50年代。所收文书分别来自厦门、泉州、惠安、寿宁、罗源等18个市县,其种类主要有买卖、典借、找贴、施赠、租佃等交易契约与合同议贴等。这批契约集中反映了明代以来,特别是清代和民国年间福建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民俗的真实状况,具有鲜明的经济史、社会史、农业史和汉语史等多学科价值。本文在穷尽性搜集了《文书》共2791件约1100个俗写字形后,将这些俗字分为12个主要类型,所举俗字字形大多是大型字典如《中华字海》[2]和《汉语大字典》[3]等失收的字形。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大型字典的编纂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一、汉语俗字分类举隅

在汉语俗字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俗字类型的分类不尽相同。例如孔仲温《〈玉篇〉俗字研究》,将俗字分为“简省、增繁、递换、讹变和复生”[4]55-166五类;黄征《敦煌俗字典》,则将俗字分为“类化、简化、繁化、位移、避讳、隶变、楷化、新造六书、混用、准俗字”[5]20-33共10类。即使是同一学者,面对不同的材料,俗字的分类也是不同的。例如,张涌泉在《汉语俗字研究》中将俗字的类型分为“增加意符、省略意符、改换意符、改换声符、类化、简省、增繁、音近更代、变换结构、异形借用、书写变异、全体创造以及合文”[6]44-117共13类,而在《敦煌俗字研究》中,则将俗字分为“偏旁增减、偏旁改换、偏旁易位、书写变异、整体创造、正字蜕变,异形借用以及合文”[7]4-5共8大类,其下又分为几小类。

二、《文书》俗字的主要类型

本文根据《文书》中俗字的特点,将其分为“变换结构、笔画易变、增加笔画、省略笔画、改换声符、改换意符、音近更代、异形借用、全体创新、合文再造、增加意符和意符省略”12类。下面以这些类型为纲目,试析《文书》中俗字的类型特点,所例俗字皆是《中华字海》和《汉语大字典》失收的字形或字义。

(一)变换结构

变换结构,是指相对正字而言,正字为左右结构的变换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变换为左右结构;或者字形内左右、上下两构件调换一下位置等情况。例如:

(二)笔画易变

笔画易变,是指“横、竖、撇、捺”等笔画之间的互相转变。有的则在这些转变的基础上作了位置的变易。例如:

(三)增加笔画

增加笔画,是指相对于正字字形而言,在正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笔画所构成的俗字。例如:

(四)省略笔画

省略笔画,是指在某正字字形上省略一些笔画所构成的俗字。例如:

(五)改换声符

改换声符,是指原正字为形声字,现将声符替换成其他声符所构成的俗字。例如:

(六)改换意符

改换意符,即正字字形一般为形声字,将原正字意符改换为另一个意符而构成的俗字。例如:

(七)音近更代

音近更代,和假借字或音误字不同,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原来的字,字形整体做了替换。包括音译外来词时,所创造出的俗字字形及别国的字形。例如:

(八)异形借用

异形借用,即俗字字形与其他字形相同,但音义却完全不同的一种类型。例如:

(九)全体创新

全体创新,是指完全抛开正字字形,重新创造一个字形。也包括一些草书或草书楷化而成的新字形。例如:

(十)合文再造

汉字记录汉语,通常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但也有一个汉字表示两个音节的情况。这类汉字一般各取原来音节代表汉字中的一部分,组合成一个新的字形。例如:

(十一)增加意符

增加意符,即于正字字形外增加一个意符,帮助说明本字意义类属。但有些并不是帮助说明本字的意义类属,而是受到前后其他字形的影响。例如:

(十二)意符省略

意符省略,是指原正字为形声字,今求字形易写易识,故而省去意符所形成的俗字。

结语

以上所例举《文书》俗字的十二种类型,都是与正字字形作比照所归纳出的。曾良指出:“从编纂字典来说,有的从规范化的角度出发,专收规范正字,将俗字、通假字等排斥在外;有的从现实实用性出发,正俗兼收。”[12]286《中华字海》和《汉语大字典》等属于正俗兼收的一类,它收录的大量的俗字。本文所例举的二十四例俗字,大都是这两部大型字典失收的字形,有的则可以为已收字形增加义项。

[1]陈支平.福建民间文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冷玉龙,韦一心.中华字海[M].北京:中华书局;中国友 谊出版公司,1994.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九卷本)[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4]孔仲温.《玉篇》俗字研究[M].台北:学生书局,1988.

[5]黄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8]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0.

[9]吴大敏.唐碑俗字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1]顾南原.隶变[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12]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The Main Types of Folk Character’s in

HAN Ji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The study exhaustively collected 2791 pieces ofabout 1100 folk characters in total, and divided these folk characters into 12 main types, to supplement the lacking characters and meanings inand.

; type of folk characters; the lacking type of characters; supplement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1.06.11

H122

A

2096-9333(2021)06-0074-05

2021-06-16

韩健(1989-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契约文书学、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声符正字俗字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战国“注音形声字”声符加注探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四)
英文摘要(Abstracts)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