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2-29 03:56阳玉珍
当代旅游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导游思政

阳玉珍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指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就要求教师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必然趋势。

一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思政”研究有了一定进展

笔者以“旅游”“旅游管理”“思政”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具体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改革研究,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等课程思政教育研究[1-2]。二是高职课程思政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育人模式研究,通过“红色旅游+旅游[3]”“礼仪教育+旅游[4]”等融合方式,提升学生思想认识。三是对旅游专业教学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如何思政创新进行了探究[5-6]。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意义。

(二)高职学生情绪化较严重,但对专业课程学习普遍重视

高职学生学习情绪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较为重视,非专业课程则相对不重视。《导游业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非常对口的一门课程,学生普遍重视。加之《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导游业务》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教育效果更明显。通过连续性地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导游业务》课程内容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

《导游业务》课程综合性强、内容丰富,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导游服务工作基本知识与技能,如导游服务基础知识、团队及散客旅游服务规程、导游讲解技能、导游带团技能等;另一方面,又需要培育学生成为优秀导游的品质,如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这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

在分析《导游业务》课程性质和特点基础上,结合目前导游服务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导游业务》课程包括三大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即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爱国之心

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导游人员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一言一行关乎祖国形象,特别是外来游客很大程度是通过导游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来了解中国的。此外,导游讲解的来源是祖国壮丽的山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导游讲解无从讲起。导游必须树立坚定的爱国之心,自觉维护国家形象。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导游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但任务繁重,具有工作方式独立、工作任务艰巨、服务对象复杂、脑体高度结合等特点,并长时间接待形形色色的游客,直面各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这极大地考验导游的职业定力。这就需要导游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具备爱岗敬业、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才能保持初心,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

(三)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的品质,坚定文化自信

导游服务工作艰辛,但社会上频繁出现黑心导游的事件,让人们对导游失去信心,甚至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对未来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存在迟疑。导游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是一项高尚的职业。通过《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在导游讲解中自觉传播文化的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导游正面形象,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的品质(见表 1)。

三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

“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相适应的方法才能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从专业课教师自身建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活动设计、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全面发力。

(一)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

专业课程教师是“课程思政”最重要的实施者,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进行思想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传道”摆在第一位置。有效的“传道”离不开三个关键步骤:一是“上道”,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熟悉并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内涵和精髓;二是“认道”,专业课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充分尊重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三是“布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性格和品格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专业课教师应该以良好的师风去影响学风,用自己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表1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点映射及价值引领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聚焦育人本源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将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维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导游业务》课程育人本源既来自于教材,更来源于生活。大量的旅游景点和社会题材都可作为育人素材,在讲授“导游工作的性质与特点”这一知识时,以“最美导游—刘萌刚”为案例,从刘萌刚导游援藏事迹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吃苦耐劳、传播传统文化、热心公益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在讲解“导游员的职责与行为规范”时,通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导游版),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为什么导游要爱国”,强化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共鸣,深刻体会到是强大的祖国培育了导游人员,更加坚定爱国之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针对《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进行有针对的价值引领。教学中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如在讲授“景区讲解员服务规程”时,举行“红色中国、游我来说”活动,学生自主选择红色景点,查找资料,撰写出高质量的导游词。通过讲解红色文化的方式,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育学生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效果。学生在讲解和聆听中掌握了景区讲解员的对客讲解的要领,更深刻体会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爱国之心,增强了文化自信,树立了运用自己所学讲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增加思政考核内容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传统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导游业务》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已经不适用了。除了对学生已有的导游服务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外,更要对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导游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进行考核。笔者在传统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学生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学生平时表现成绩比重,在平时表现中增加学生导游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的考核,主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现场考核。如要求学生讨论当遇到“游客调换房间”“游客要求参观中国不对外开放地区”等要求时该如何处理,以此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耐心服务、尊重中国法律、国家安全观等意识。

四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高质量育人的一项重大工程。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落实,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才刚起步,本文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挖掘《导游业务》课程的思政融入点和映射点,并探索《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的有效的方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以点带面,以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能找到思政教育元素,专业教学活动都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最大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导游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黄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