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2021-12-29 16:05李孟孟王亚慧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宋词研学黄河

李孟孟,陈 楠,王亚慧

(1.河南大学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2.河南大学 研学旅行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

众所周知,黄河与开封的关系十分密切,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开封人民。开封简称汴,在古时被称为东京或者汴京。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东部,从河南省来看,开封地处河南省的中东部。开封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底蕴十分深厚的、有着特殊文化魅力的城市。到今天为止,开封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已经有4 100多年了,人们给开封的称号是“八朝古都”。尤其是到了北宋时期,开封形成了承接汉唐、开启明清、影响较为深远的“宋文化”,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都发明于北宋,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人们经常用“夷门自古帝王州”和“汴京富丽天下无”来赞美历史上的开封。开封在北宋时期,是当时全世界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开封流传着很多历史故事,比如孟子游梁、窃符救赵、陈桥兵变等。同时也是有名的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汴绣之乡,宋词就在这里诞生,历史灿烂又悠久。黄河在开封的历史遗迹非常多,开封的城市中轴线从来没有变过,从古到今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这一点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开封有着独特的城摞城奇观,在全世界的考古史和都城史上都很少出现。开封被黄河淹没数次,开封人数次在原址上修建自己的家园,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综上,开封在我国发展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具有璀璨的文化,要深入挖掘开封市的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悠久有趣的黄河故事,还有人类发展中留下的历史遗迹,以及在历史发展中衍生出的民俗、文化、艺术等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扩充学校课堂教学知识、丰富学校课程体系的良好内容。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促进开封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打造高质量的研学旅行产品。使之成为广大学生了解文化,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1 研究背景、意义及价值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众多文件支持鼓励各地市开展研学旅行。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年-2020年)》中就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1]。”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研学旅行等纳入中小学生的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2]。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3]。”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学旅行服务的提供方、研学旅行产品和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并且制定了研学旅行行业标准,对研学旅行的服务流程进行规范,旨在推进研学旅行健康良好持续发展[4]。2019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指出“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5]。”河南是中华民族开始的地方,许多中国人的祖先都在河南省生活过,河南省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优质的资源。2018年7月,开封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通知》[6]。另外,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内容是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并在会上发表了很重要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月3日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六次会议,指出要将黄河文化遗产发展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大力宣传与弘扬我国的黄河文化。

1.2 研究意义

黄河与开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开封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母亲河。开封拥有灿烂的黄河文化,对研究黄河的历史和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更加了解河南省以及我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提升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会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学习并掌握生存和生活的技能,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文章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随着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意见及文件,研学旅行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开封市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研究很少,还处于最基本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研究体系,基础理论与成果观点都较为匮乏。文章为开封市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新的研究角度,为不断完善开封市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1.2.2 开封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着悠久的黄河文化。通过开封市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播与研学旅行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打造新的开封城市名片,提升开封的知名度,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3 研究价值

进行开封市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既能为黄河文化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促进开封市研学旅行的发展。实现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目标。让学生更加了解开封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坚强的意志,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文明,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体验地域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体验生活、结交朋友,学会与他人相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望,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加开封市人民就业的机会,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开封人的收入。通过开封市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播与研学旅行的发展,还有利于丰富开封旅游产品种类,打造开封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开封市的吸引力以及知名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利于促进学生将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生活与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热爱之情。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们能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革命的光荣历史、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黄河文化的研究

通过知网查阅文献可知学界已有学者对黄河文化进行了研究。学者徐光春(2016)认为,人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成为文化的摇篮;“黄河文化即是生活、居住在黄河两岸、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明[7]。”王承哲(2020)从唯物史观角度来看,认为应当在黄河文化的生产力背景下研究黄河文化的概念,将黄河文化界定为“处在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物质、精神财富的综合,其内涵包括由在黄河流域衍生的社会规范、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各种精神面貌、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内容[8]。”薛宝琪等(2007)分析了河南省内沿黄河一线的旅游开发的现状,指出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9]。史玉琴(2020)提到郑州应依托郑州文化资源,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工程,让黄河文化在郑州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展示。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工程[10]。牛瑞芳等(2020)提出对河南省来说,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有非常特别和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6个措施[11]。程璐瑶(2020)等对河南省内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旅游的建议[12]。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关于为黄河文化旅游开发提出建议与措施,但很少有开封市黄河文化与研学旅行的相关内容。

2.2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研究

不少学者对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进行了相关研究,朱国兴(2018)指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要遵循文化导向原则、突出主题原则、满足多样化需求原则、注重过程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在进行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时,“应依托资源创造研学旅行品牌产品,围绕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开发,还要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不断完善研学旅行的核心产品体系[13]。”刘继玲(2019)指出一些研学旅行缺少课程设计,忽略了现实中时空的变化,照搬从前在学校里的课堂教学套路,最终导致研学旅行的效果不够好[14]。彭小珊(2019)指出研学旅行产品在开发时要遵循教育性、体验性、主题性、时效性等原则。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模式有4个:①学校自主开发;②商业化开发;③校企合作开发;④政府主导开发,并分析了每种开发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15]。总之,在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方面学者们特别指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对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有着指导意义。学校、旅行社、景区等主体快速推出大量的研学旅行产品有利于满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

3 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

3.1 宋文化——开封文化客厅

在开封文化客厅,学生可以感受到宋文化的博大精深。

3.1.1 感受宋词之美。开展宋词讲解小课堂,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宋词的基本知识,展现出宋词的精髓,给学生讲宋词写作的方法,加深学生们对宋词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宋词及原因。将宋词中描写的情景做成节目表演出来,欣赏不同风格的宋词节目。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蝶恋花》、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李清照的《声声慢》与《醉花阴》,另外还有柳永的《雨霖铃》等等。举行宋词接龙比赛,胜出的学生可获得精美的奖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宋词有哪些特点,背诵几篇较为经典的宋词,鼓励学生尝试宋词写作。还可以把宋词配上音乐唱出来,激发学生对宋词的热爱之情。

3.1.2 宋代绘画作品展示。利用现代科技,展示动态的《文会图》《听琴图》《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感受宋代文人雅士品茶、听琴的悠闲,感受诗词中汴京的繁华与富丽。展示宋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如李唐的《采薇图》与《万壑松风图》,郭熙的《早春图》与《关山春雪图》,马远的《踏歌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画家的作品。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画作,进行小组比赛,也可以选择图中的某个人物,模拟图中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学习到宋代绘画作品的特点与风格,感受绘画的美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1.3 宋代书法和四大发明。通过视频展示宋代苏黄米蔡的书法作品,介绍活字印刷流程。体验通过活字印刷的方式印书法作品,也可以印自己的名字,感受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专业书法老师的讲授,学习楷书、行书的知识以及宋代瘦金体的书写方法。另外展示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过程。结合相关图片与科技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1.4 体验制作木板年画。介绍木版年画的历史及价值,欣赏木版年画的万般风情,参观艺人制作木版年画的过程,感受木版年画制作艺人令人赞叹的精湛的技术以及十分高超的制作水平,感受中国工艺的博大精深,感受人民无穷的智慧。由于木版年画工艺复杂,学生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或某些制作过程,由艺人帮他完成其余步骤,在木版年画上刻上其姓名,留作纪念。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制作简单的木版年画,提高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木版年画的造型不一定是传统的图案,可以由学生来设计图案,在艺人的帮助下制作出来,增加体验性。

3.2 民俗文化——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开封最著名的主题公园。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参观,还可以参与体验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和娱乐活动。清明上河园重现了清明上河图里描画的景观,使游客就像进入到画里面一样,再现了开封古时的繁华景象。在这里学生可以穿着宋装,通过观看斗鸡、民间绝活、盘鼓、高跷、蹴鞠、皮影等节目表演,并能参与到节目表演里,增强趣味性。同时播放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参加投镖、射箭、荡秋千、蹴鞠等宋代游戏,尽情玩耍,深入感受宋代孩子玩游戏的快乐。

3.3 武侠文化——万岁山大宋武侠城

这里是以大宋武侠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学生观看李逵断案、三打祝家庄、杨志卖刀等节目表演,并能参与到表演中,使学生对水浒传里的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场景中深入感受宋朝的侠客文化。开展相关的水浒知识比赛,增加学生对课本中历史人物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成为正义感的人,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有高尚的品德。

3.4 美食文化——第一楼

可聘请专业人士介绍开封著名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美食文化的兴趣。如灌汤包、桶子鸡、套四宝、鲤鱼焙面、炸八块、红薯泥、黄焖鱼、锅贴、杏仁茶、炒凉粉等各种各样的美食。让学生现场参与部分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美食中蕴含的文化魅力。让学生了解开封美食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菜品,进行相应的学习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实操能力,体会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3.5 城墙文化——城摞城遗址

开封段的黄河文化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和交通便利的特点。在大约700年前,黄河就流经开封境内了。黄河在开封境内发生决口的次数众多,总共为338次,开封城被黄河水围困的次数高达15次,其中有4次被洪水淹没,给开封人民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在距离开封地面3m~12m的地方,上下一共叠压了6座城池,其中有3座城池是国都,有两座城池是省城,还有1座城池是中原的重镇,形成了稀有的“城摞城”景观,非常奇特和壮观。利用现代科技,数字化展示城摞城的形成,立体真实地展现开封2000多年的城市变迁,反映出一个个朝代的更迭。让学生讨论其形成的原因,增强学生对城摞城遗址及开封兴衰变化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黄河与开封的亲密联系,感受当时东京的繁华。当黄河多次淹没开封城后,开封人民又数次在原址上修建自己的家园,学生学习开封人坚强的品质。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立体拼图拼出城摞城、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城摞城,可分小组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深度感受城摞城遗址的魅力。

3.6 黄河文化——东坝头黄河湾

东坝头黄河湾是黄河9个转弯里的最后一道弯,形状是“U”形,由于它的地势十分险要,所以被人们称为“豆腐腰”。1855年6月19日,铜瓦厢北大堤被黄河水冲开,之后就形成了一道大约200多米宽的决口,就在那短短一瞬间,整个铜瓦厢就坍塌在了黄河里面,仅存的只有东坝头村这一历史遗迹。在铜瓦厢决口之后,黄河再次改道,在兰考,由原来的东西走向注入黄海,变为南北走向,在山东折向东北注入渤海,九曲黄河的最后这道弯就是这样形成的。此河段水势凶猛、浪花翻卷的场景也是黄河标志性的景观之一。这里有毛主席当时视察黄河的纪念亭,有十分宽阔的黄河河道。还有面积约13.3hm2适合人们进行垂钓的水面,学生们可以行走在风光优美的黄河大堤上,还可以在广阔的滩涂湿地和沙丘上玩耍。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感受黄河的雄浑壮阔,体验我国源远流长且充满无限魅力的黄河文化。进行黄河知识的学习,动态展示黄河的发展历史及黄河河道的变化。通过一些照片和视频了解关于黄河的知识,了解黄河地质从古至今演变过程,详细讲述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与黄河泛滥的历史。充分运用科技,依托智慧场景、数字影视、虚拟现实、声光电等先进理念与技术,设计仿真体验项目,让学生模拟体验水旱灾害等活动。展开对黄河相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方面的学习,设置趣味问答环节,加强学生对黄河水灾旱灾的防治、河水治理、水土流失、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了解。让学生了解黄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领学生思考黄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讨论交流环保知识,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提出保护黄河环境的措施。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尊重自然,争取做到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护我国自然环境,真正从内心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7 红色文化——焦裕禄纪念园

黄河在流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时,携带着从这里冲击下来的泥沙,一路向下游奔去。所以到了中下游的时候,黄河的河床便被不断抬高,高于地面的海拔,成了“害河”。黄河在兰考县内河道变迁的特点是既频繁又复杂,给在兰考生活的人民群众带来了痛苦而又难忘的经历。1962年12月,焦裕禄出任兰考的县委书记,为改变黄河流经后留下的风沙、盐碱、内涝这“三害”问题造成的贫穷现状,带领干部和群众治理风沙、盐碱和内涝的问题,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焦裕禄治理黄河的故事反映了中华儿女依赖黄河,又苦于黄河的历史,黄河见证并孕育了中原文化,为研究黄河的历史和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观看视频和照片,了解焦裕禄的事迹,了解兰考人民摆脱贫困的艰辛历史。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全方位地体验治理风沙、盐碱、内涝的故事,充分沉淀学生的心灵,学习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受兰考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提倡学生学习焦裕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做一个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人。

4 结束语

开封的历史非常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研学旅行能够使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促进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文章在开封市进行黄河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从宋文化、民俗文化、武侠文化、美食文化、城墙文化等方面入手,希望通过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河南省以及我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提升我国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宋词研学黄河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品读宋词
『黄河』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