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型图书馆构建

2021-12-29 16:05宗承玉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5期
关键词:智慧型馆藏图书

宗承玉

(山东科技大学 泰安校区 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19)

近年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已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十几年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构建的智慧型图书馆已在国内各类型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FID技术简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应用于图书管理上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无线射频技术来识别馆藏图书上的标记以获取相关图书信息。使用RFID技术可代替过去图书馆文献资料借阅中“磁条+条码”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资料数据采集的速度,实现了文献资料在运动过程中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并确保文献资料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在图书馆中实现快速馆藏盘点、图书顺架、自助办证、自助借还、安全防盗、读者管理和统计、图书自动分拣、自助图书借阅、智能书架等功能,这使得图书馆的工作变得更轻松简便,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RFID技术已成为图书馆实现智能化、智慧化服务的首选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和使用RFID系统构建智慧型图书馆[1]。

1 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型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采用“条码+磁条”的借还方式进行图书流通,无论从人工成本、磁条的安全性、读者的便利性等多个方面都无法与RFID技术相媲美。智慧图书馆旨在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自助借还书、入藏和上下架等管理工作方面的优势,并通过软硬件设备产品系列的扩充、功能完善的数据库建立以及配套必要的安防系统来进一步改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现代化、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图书馆服务。

1.1 快速自助借还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24小时全天候自助图书服务,图书馆将不再配套各岗人员值守,读者进入无人图书馆中就好比到了自己的书房,可以自由地进行图书阅读以及办理借阅手续。同时,采用智能书架技术,在架图书的每一次变化都将被反应并记录进图书馆系统,读者能够准确和快捷地了解到图书馆内的所有图书具体位置,从而实现非常人性化的服务。

1.2 智能化管理实现图书馆工作重心转变

RFID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图书自动分拣上架、智能化查找图书以及智能盘点馆藏图书等繁杂的工作,极大地减轻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强度,可以使大部分馆员从简单的借书还书中解脱出来,进而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服务、课题跟踪服务等延伸服务工作。使图书馆从借书还书的守馆服务,变成功能齐全的开放型、多样化、智慧化图书馆。可以说RFID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从根本上解放出了众多的图书馆员从事更高层次的服务。也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24小时智慧型无人值守图书馆。

1.3 实现图书快速盘点提高图书查找准确率

过去几十年图书馆沿用的那种“条码+磁条”的图书管理方式,给图书馆带来了馆藏图书的错架、乱架、丢失等各种现象,读者很难在全开放的书库中精确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同时也给图书馆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年的图书馆馆藏统计数据也严重失真。而RFID技术以其特有的非接触式数据读取技术,可实现对书架上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快速扫描,将馆藏统计工作变得简单而便捷,同时RFID技术特有的图书精准定位可以准确定位馆藏每一册图书从而帮助读者快速查找图书。RFID阅读器查询功能还可以查找上错架的图书,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错架、乱架的难题。

1.4 三维智能导航检索可提供准确查找路线

RFID技术的三维智能导航系统直接嵌入到OPAC检索系统,根据读者的位置,结合目标图书的具体架位,以精美的图像和精确的线路给读者最优化的索取图书导航路线。

1.5 延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

RFID技术可协助图书馆实现智能无人值守,把图书馆服务延长到了理想中的全天候无死角。从而使图书馆达到了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功能,也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服务理念[2]。

2 RFID智慧图书馆所具备的主要功能

2.1 馆藏图书图形定位

馆藏图书上均粘贴符合ISO15693标准的RFID图书标签,在每层书架均安装一个防金属屏蔽的ISO15693层标。根据图书上架的具体位置,后台RFID系统可生成图形定位文件,并配以路线导航信息,帮助读者直观方便地找到需要借阅的图书。

2.2 自助查询和智能导航

读者通过自助查询系统找到需要的图书,根据系统现实的图形定位信息以及导航指示路径找到要找的图书。

2.3 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

馆藏图书均粘贴有RFID标签,读者使用读者证刷卡打开入口门禁进入图书馆,自助查询找到需要的图书,并根据图形导航定位找到图书;在自助借还设备上完成需要借阅的图书的借书操作(也可在设备上完成还书操作),最后经安全检测出口门禁通道走出图书馆,从而实现了全自助式借还图书。

2.4 智能监控和安全门禁

安全门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图书馆内部的人流控制。读者必须用读者证刷卡才能进入图书馆,并且可根据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数量来控制馆内人流,如人流已经达到允许的最大流量则会提示读者“目前馆内人流量过大,请等待或下次再来”;出口安全检测通道可以感应检测图书的EAS安全标志位,如发现存在未借出图书,则提示读者“您携带有未借出图书,请到自助借还系统办理借书手续后再出馆”,如未发现异常则读者可以再次刷卡离开图书馆。RFID门禁系统能够与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报警联动,当有告警时,监控系统自动启动录像和抓拍图片作为事件取证。

2.5 阅读倾向大数据分析

RFID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并集成大数据分析决策、信息推送及荐书系统功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并根据图书流通率等数据指导图书采购。RFID系统可统计学期、学年阅读统计报告,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

2.6 多样化的信息推送系统

读者阅读信息可通过微信平台、门户网站、邮件和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推送,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预约及续借图书,并可以分享读书心得、书写书评[3]。

3 RFID智慧型图书馆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技术和设备

采用RFID技术来实现智慧型图书馆,首先就需要确定某设备供应商的整体技术方案,需要采用全新的软件完全替换以往的图书管理系统,在硬件上需要购买无源RFID标签、阅读器、盘点机、各种定位设备、门禁系统、自助借还机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一个馆藏100万册图书的图书馆要实现RFID智慧型图书馆,仅粘贴RFID标签就要花费约50万元。其他的投入也不在少数,另外,后期的设备维护和系统更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是制约国内很多图书馆至今没能实现RFID智慧图书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2 智慧型图书馆没有国家标准容易受制于人

由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频段范围宽,不同的开发商采用不同频段的RFID技术来实现智慧型图书馆,图书馆一旦选定采用某一技术供应商的方案,图书馆将从软件、硬件到标签都受制于这家供应商。本馆的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后期能走多远能有多大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该RFID技术供应商的实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在选择本馆的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方案时要慎重考虑、多方考察、多做横、纵向比较。最后选择一家实力雄厚、后续研发技术能力强的公司。

3.3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

RFID属性决定了它在借还书中引起错误,尤其是在读者密集排队借还书时,很容易将学生甲所借图书被RFID阅读器读取登记到学生乙的账号之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人员密集时,这时就要求及时增派工作人员督导借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结束语

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运行了几十年的“磁条+条码”的图书馆模式,逐渐落后且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开放式智慧型图书馆已成为现实社会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抓住当前智慧型图书馆发展的有利时机,多方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把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好。

猜你喜欢
智慧型馆藏图书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做一位智慧型班主任
智慧型教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