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鱼中嘌呤含量

2021-12-30 08:28严玮桐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海水鱼次黄嘌呤鲈鱼

严玮桐

(九江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食品分中心,江西九江 332000)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

本次试验所用的海水鱼,选择新鲜的海鲈鱼、黄花鱼、鳕鱼3种鱼类,均购置某水产市场。

1.2 仪器和试剂

电子天平、HPLC仪、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清洗器、冷冻高速离心机、真空旋转蒸发仪、绞肉机、电热恒温水槽和超纯水系统等。

色谱级的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纯度均>99%;色谱纯甲醇、四丁基氢氧化铵、冰乙酸、三氟乙酸;分析纯甲酸、高氯酸等。

1.3 实验方法

1.3.1 色谱条件

(1)流动相。参考曲欣[1]的研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冰乙酸-20%四丁基氢氧化铵,体积比:879∶100∶15∶6;柱温:30 ℃,流速:1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54 nm。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流速和检测波长。

(2)流速。流动相确定后,选择3种流速分离嘌呤, 分 别 是 0.8 mL/min、1 mL/min、1.2 mL/min,对比确定最佳流速。结果显示:这3种流速均能在10 min内完成嘌呤的分离,其中0.8 mL/min分离效果最好,峰型最明显,因此确定最佳流速是0.8 mL/min。

(3)检测波长。配置嘌呤溶液,浓度为10 mg/L,然后进行全光谱扫描,设置范围在200~400 nm,从而确定适宜检测波长。结果显示:嘌呤溶液在200~300 nm有吸收峰,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是265 nm、271 nm、254 nm、278 nm。INAZAWA[2]的研究中,波长选择为260 nm;其他学者的研究中有254 nm、255 nm等[3-4]。本次试验分析,发现几种波长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选择254 nm为检测波长。

经过优化,最终确定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 谱 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是水-甲醇-冰乙酸-20%四丁基氢氧化铵,体积比为879∶100∶15∶6;柱温30 ℃,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 10 μL。

1.3.2 样品处理

对海水鱼样品进行处理,目前已知方法有超声法、高氯酸法、混合酸法等。其中,超声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嘌呤的提取率低。高氯酸法操作步骤复杂,等待时间长,容易生成氯气,会危害人身健康。混合酸法不仅对嘌呤的提取率高,而且甲酸对嘌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最终采用混合酸法进行样品处理,混合酸的组成是:三氟乙酸和甲酸,两者的体积比是1∶1。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配制单一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 600 mg/L,置于冰箱内在4 ℃恒温下保存。取等体积4种嘌呤的单一标准储备液,配制混合标准储备液,浓度为4 00 mg/L。然后加入超纯水稀释处理,配制出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是200 mg/L、100 mg/L、50 mg/L、10 mg/L、5 mg/L、1 mg/L、0.5 mg/L 和 0.1 mg/L。这些溶液使用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检出限是3倍信噪比对应的浓度。

根据优化后的色谱条件,检测混合标品中的嘌呤含量。以样品浓度作为X轴,以峰面积作为Y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并计算相关系数R,见表1。结果显示,这4种嘌呤在0.1~4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检出限在0.047~0.106 mg/L。

表1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2 精密度

采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对300 mg/L的混合标品连续进样6次,根据每一次的测定结果,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见表2。结果显示,6次进样测定值的RSD在0.021%~0.689,说明该方法的精度较高。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

2.3 加标回收率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海鲈鱼的鱼肉样品2.4 g,平均分为12份,每份样品0.2 g。采用混合酸法进行处理,并根据优化后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按照嘌呤含量的0.5倍、1.2倍,分别加入嘌呤标准品,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样品,每个样品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和RSD值,见表3。结果显示,4种嘌呤的平均回收率在94.289%~102.919%,说明该方法处理样品能减少嘌呤的损失量。

表3 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

2.4 嘌呤含量测定结果

对3种海水鱼样品,分别选择鱼肉、鱼皮和内脏3个部位,按照1.3.2方法进行处理,采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得到4种嘌呤含量,并计算总嘌呤含量,见表4。分析可知:①不同海水鱼中的嘌呤含量差异明显,海鲈鱼的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含量最高,黄花鱼的腺嘌呤含量最高,鳕鱼的鸟嘌呤含量最高,总嘌呤含量海鲈鱼>鳕鱼>黄花鱼;②同一海水鱼中,不同部位的嘌呤含量差异明显,内脏中的腺嘌呤和黄嘌呤含量最高,鱼皮中的鸟嘌呤含量最高,鱼肉中的次黄嘌呤含量最高,总体上鱼皮>内脏>鱼肉。

表4 海水鱼中4种嘌呤的含量测定结果(单位:mg/kg)

3 结论

HPLC技术具有高压、高速、高灵敏度、进样量少和环保的特点[5]。本次研究针对海鲈鱼、黄花鱼、鳕鱼3种海水鱼类,建立HPLC检测方案,优化色谱条件后测定样品不同部位的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含量,结论如下。

(1)选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水-甲醇-冰乙酸-20%四丁基氢氧化铵为流动相,体积比为879∶100∶15∶6;柱温30 ℃,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经试验证实,4种嘌呤在0.1~4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较高,回收率良好。

(2)总嘌呤含量方面:海鲈鱼>鳕鱼>黄花鱼;不同部位方面:鱼皮>内脏>鱼肉。为避免人体内嘌呤含量增高,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提示人们少食用海鲈鱼,合理食用鳕鱼、黄花鱼;优先食用鱼肉,减少鱼皮和内脏的摄入量。

猜你喜欢
海水鱼次黄嘌呤鲈鱼
枯草芽孢杆菌产腺苷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赴粤东饶平开展海水鱼产业技术服务活动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一叶舟
中国海水鱼养殖现状分析
冷藏期间猪肌肉中肌苷酸沉积规律研究
粤海、海大两大海水鱼料巨头13日凌晨海水鱼料齐涨价,涨幅达300元/吨
添加次黄嘌呤对环磷酸腺苷发酵产苷的影响
提问蔚蓝
超高压处理对海鲈鱼鱼肉凝胶形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