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1-12-30 08:52龙玉婷方春兰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时代

龙玉婷 方春兰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7)

自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面临着一系列的冲击与挑战。因此,结合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分析当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难题,探索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亦不尽相同。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首先对其进行阐释,明确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最鲜明的主题:中国梦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从古代的忧国忧民到近代的救亡图存,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在当下,爱国主义都有鲜明的主题。正如《纲要》所强调:“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1]青年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明确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二)最重要的体现: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019年颁布的这版《纲要》,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了升华,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1]这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经过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显著优势。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而言,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更应当要高度融合,绝不可将三者分裂,要将其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最显著的发展趋势:立足本土与面向世界相统一

爱国主义须密切回应时代关切,才能生生不息。就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我们仍旧面临着许多伟大的斗争,爱国主义应该始终扎根本土,凝心聚力解决发展难题。就如同《纲要》所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环境之中,各个国家已然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智慧。为此,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融入时代发展大势,正确处理和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野。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爱国主义教育颇有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第一,大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对祖国有越来越强烈的归属感,爱国情感日渐深厚。第二,爱国视野日渐拓展。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开放、包容、理性的心态,全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第三,爱国行动力逐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不仅仅表现在更加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更为广阔的爱国视野,更重要的是那些拳拳爱国心与浓浓报国志的生动实践。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之中,在疫情防控一线年轻90后、00后的身影随处可见,青年一代勇敢承担起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受复杂形势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呈现出不少偏差。第一,部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狭隘化。其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无法理性看待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被民族至上主义的观点遮蔽自己的双眼,分裂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主观片面地爱国。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2]爱国,就是爱当下的中国,在当下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中国。第二,部分大学生爱国言行缺乏理性。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维活跃,但短时间的信息爆炸与舆论引导相互交织,致使部分大学生的爱国言行缺乏理性。第三,多元思潮冲击爱国主义教育。全球化浪潮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激烈碰撞,加上部分大学生对党史、改革开放史等历史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缺乏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与信念。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消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困境迫在眉睫。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加强历史教育

历史,是经验、教训,是未来的导向。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就是要鼓励他们将优秀历史文化与所学专业融会贯通,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指出的“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3]“四史”教育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有着全局性的意义。“四史”着重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的历史背景。将其融入高校原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举措。

2.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是中华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此次会议明确提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方针政策,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公众广泛参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获得弘扬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良好效果。”[4]国家安全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高校要凝心聚力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安全的具体内涵与意义,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3.加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纲要》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社会发展永不枯竭的力量,鼓舞着一代代人民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奋斗不息。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5]高校要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开展针对性教育,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的理解,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与分裂国家的各种言行做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二)推动爱国主义实践载体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在加强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环节建设,要加强实践载体建设的步伐。

1.整合资源,办好思政理论课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积极推动爱国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首先,高校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互交融,使其渗透到学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去。其次,高校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趣味性,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正如《纲要》中指出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1]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主动认真学习新思想,并将这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和思考方式上。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相融合,创新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高校可以建设新媒体平台,如公众号、微博等,在平台上设立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推送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短片,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3.校内校外联合,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纲要》指出:“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1]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理论教育,二是实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高校进行实践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爱国情感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合作交流,校内外联合,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要重视载体,还要加强内容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改善陈设方式,丰富内容讲解,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国际视野教育

世界历史进程深入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化这个大背景独自发展。《纲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1]因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立足本土,又要面向世界。

1.凝聚民族认同,培养国际意识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抹黑与攻击。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民族,还更要放眼世界。首先,高校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凝聚民族认同意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爱国主义形成的基础。高校要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对本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同时,高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视野培育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尊重各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道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国际意识与理性爱国主义精神。

2.涵养开放包容、理性和平的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方位,是一代代中国人接力奋斗的结果。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讲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加强大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等历史文明的理解,又要具备国际视野,正确把握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积极宣传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一带一路”等理念和倡议,引导大学生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培养大学生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引导与鼓励大学生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做理性的爱国者。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时代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