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中有效成果和真实需求挖掘对接机制研究
——以重庆为例

2021-12-30 12:31黄媛媛
科学咨询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服务平台成果

彭 倩 黄 建,2 黄媛媛

(1.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 2.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3)

一、重庆市技术成果和需求挖掘对接工作现状

技术转移工作实践表明,推动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是需要提高供给对需求的匹配程度,提高供给端和需求端对接效率。为推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重庆市积极开展了成果和需求的挖掘和对接工作,并陆续建设了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重庆市技术创新专利导航平台、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平台在开展相关挖掘对接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无法清楚界定并描述自身的技术需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技术需求挖掘方法。现阶段的需求挖掘工作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经验去采集,没有标准做法。三是有效的成果供给不足。高校、科研院所主要以传统科学研究为主,与市场缺乏紧密联系,因此产出的论文、专著等科研成果很少能真正投入市场。

二、有效成果和真实需求挖掘对接机制研究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在成果来源渠道、需求描述步骤和成果需求的对接管理三个重要节点上展开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助力我市技术转移转化事业。

(一)成果来源渠道

在梳理技术成果来源渠道方面,首先,我市围绕单个主体开展,主要围绕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资源,大型企业集团资源和学会、研究会等智库机构资源开展收集与梳理工作,针对各个主体建立成果库,专人定期跟踪及更新;其次,在此基础上,我市针对特定技术领域,结合各个主体的成果,建立技术型的分类成果库。在与各类来源渠道的合作方面,一是与特定主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例如,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其科研管理部门保持高效长期沟通,主动更新维护其成果信息[1];二是利用大型企业集团资源,建立专人跟踪制度,定期与其技术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沟通,更新成果资源;三是采用特聘方式,与学会、研究会等智库机构的专家资源建立长期合作,收集特定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及相关产品。

(二)需求描述步骤

为详细挖掘创新主体需求,多维度采集需求信息,本文采用以下标准化的需求描述步骤[2,3],先采集创新主体的基本信息,然后采集具体的需求信息。其包含:一是用数值定量表述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想要达到的指标;二是摸清创新主体的技术能力和与行业一流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三是清楚界定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四是对解决方案的条件约束描述,如成本、设备等方面的约束;五是对供给方的相关经历要求;六是针对该需求愿意投入的资源,包括人力、设备、资金等。

(三)需求、成果的对接管理

首先,我市针对需求和成果信息设计多维度分类分组策略,实现资源的结构化存储与集中检索利用。例如,针对行业领域、成果形式、经济效益、人才团队等相关属性,我们建立相应的描述词库,采用词库中的词语对每条需求和成果信息进行标引。其次,相关人员记录客户信息,并全程跟踪对接流程,在服务平台上实时展示对接进度,还结合不同匹配方式特点,设计比价功能、标准话术参考等功能,以降低客户的对接成本[4]。

三、优化有效成果和真实需求挖掘对接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成果需求双扩张

一是扩大成果的有效供给。目前,高校、科研院所是技术成果的主要供给方。然而,现有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不足以给予从事成果产业化的人员相应的回报。要扩大成果有效供给,首先,相关部门要制定足以调动教职工从事成果产业化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5]。其主要涵盖:第一,给予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充分的技术成果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其目的是保障研发团队的合理权利;第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相关的收益分配应向研发团队倾斜,兼顾研发基金积累。其目的是保障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将有效成果输出纳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考评体系中,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贡献突出的,可破格评定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其次,相关部门要利用财政补贴或科研项目资金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在渝转移转化。最后,在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价中,其纳入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相关指标进行考核,并与财政投入挂钩。二是推动我市建立技术成果采集汇交工作体系,促进成果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相关部门要制定技术成果信息采集、加工和服务规范,建立健全成果信息采集、汇交、共享的工作机制;构建由财政资金支持的成果转化项目库,保障各类科技计划、科技奖励成果存量和增量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三是利用服务平台持续挖掘创新主体的真实需求,包括采用技术甄别、数据挖掘和人工咨询帮助创新主体准确界定并阐明其技术需求[6]。四是以特聘的方式成立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组织其对需求方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问诊服务。

(二)营造良好的供需环境

一是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网络[7]。其需要通过引进精细化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打造专业化、规划化和多元化的技术服务链,满足供需双方挖掘匹配对接过程中的系列服务需求。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成果供需网络。其目的是引导和激励行业协会(学会)、技术中介机构、产业联盟等相关机构,广泛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并对接技术成果供给方。三是形成常态化技术市场活动的举办机制。这是结合服务平台、中介机构力量,探索各类技术交流论坛、讲座、成果对接会、创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形式,打造本地技术市场活动品牌,为技术需求挖掘和成果推荐对接提供常态化载体。四是大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服务平台[8],包括提升拓展现有科技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市内相关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五是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和第三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9]。其首先需要战略规划我市技术经纪人培育行动计划,通过顶层设计制定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技术经纪人才体系建设,然后出台技术经纪人管理制度规范。与此同时,我市积极组织优秀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评选,并促进周边省市技术经纪人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资质互认、培育工作联动发展[10],从而推进地区间技术转移人才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服务平台成果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验收成果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