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21-12-30 02:09青德玛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青德玛

摘要:蒙古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一起建立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给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以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所取得的良好成就为基础,利用田野调查法,探究了青海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方式,围绕着文化传承走入民间艺人传承文化、学校、文化遗产舞台化等传承与保护行为,从而对青海蒙古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提出几点象征性意见。

关键词:青海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一、前言

文化传承是从出人类以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一种活动,在整个文化传承过程当中,可让人类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得到不断累积,有利于人们完成下一代教育工作。因此,传统文化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等。众所周知,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族人民经过多年历史事件和游牧生产方式相结合,留下了大量珍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务,是以游牧生活为基础,所构建具有丰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综合型文化形态,如自由、生态保护、英雄精神等精神文化;文学、绘画、蒙古包、马头琴等物质文化。

二、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一)、建设德都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给人们生活水平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外,对于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虽然其中大部分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损害,但是有些传统文化被国家良好地保护起来,这些是中国几千年的精华,有利于现代人员通过传统来了解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对传统对传统文化内容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全方面保护措施,这全面证明了我国政府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建设的决心。为了让海西州更好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在传统德都蒙古文化保护工作基础上,对继承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国人们呈现德都蒙古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从而构建省级甚至国家级德都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已构建德都蒙古文化实物展示中心,展品覆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文化、马背文化、服饰文化、生活文化等方面,总展出几百件实物。

(二)、保护与传承方式多样化

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脱离人们的实际生活,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活态保护。所以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采用了多样化方式。第一,传统文化传承走进校园,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学校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区,对传统文化传承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汗青格勒》传承在海西州各民族学校内得到可持续发展,再聘请大量老传承人配合教学工作,合理规划学生假期,带领学生认知传统文化课堂,给传统文化传承培养了大量说唱小艺人,并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表现了学生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弘扬。第二,民间艺人传授传统文化行为,民间艺人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载体,要懂得提高对民间艺人的尊重程度和保护程度,时刻关注他们的生存情况,提升他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大力支持民间艺人传承活动。为此,海西州政府部门非常重要,先后成功审批十几个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蒙古族文化传承人就占了10个,其中有一个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剩余9人作为省级传承人。除此之外,为了便于及时保护传统文化,西海州群众艺术馆研究人员跃进在经过对海西州民间艺人进行全面调查后,编辑了《德都蒙古民间艺人》,书中具有很多已去世或者年长的老艺人资料,已成为研究民间艺人和民间文化的重要资料。

三、青海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措施

(一)、继续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保护作用

政府部门应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中,主动承担起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将自身应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地方政府要严格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合理应用政府公共管理职责,确保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提升海西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应继续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第一,保障作用,政府可利用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机制,给传统文化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构建专业的保护机构,确保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保护作用,政府可利用各种手段和行政资源,最大限度避免传统文化消失,加强对传统文化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力度;第三,引导作用,政府可通过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保护行为,让传统文化在当地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和公共传承。

(二)、进一步加强人们文化自觉性

传统文化保护只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传承人、非政府组织等民族力量融入进来,引起各大人民的关注和支持。当然,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可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教材、课堂内,向广大学生普及传统文化保护知识和理念,进一步提高民众文化自觉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知识要拥有文化自觉性,即是面对难以回避的现实,我们要主动因势利导,采用相应的措施,让传统文化在大思潮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整个海西调查过程当中,感觉到当地蒙古族不断是从生活方式还是从消费结构方面,都表现出有意识的继承德都蒙古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给蒙古族民族文化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并不是一种机械性工作,需要我国合理的对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元素,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亦农,肖丽瑶,曹莹莹. 锡尼河流域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袍服的艺术特征与文化解读[J]. 丝绸,2021,58(1):92-99.

[2]丛晓明. 蒙古族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日语翻译课程思政 ——《蒙古秘史》与《苍狼》的文学比较与翻译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7):94-95,98.

[3]杨晓敏. 游牧文化传统与游牧文学表达 ——以蒙古族与阿拉伯为例[J]. 東北亚外语研究,2021,9(1):16-21.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