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闻《每日科学》话语的及物性分析

2021-12-31 04:11张爽
关键词:栖息地寄生虫主语

张爽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年来,生态文明、环境和谐理念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一些语言学家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生态角度进行话语分析,意图探究生态话语对其受众产生的影响,进而实现预设目标“强化语言使用者的生态保护意识,最终促发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社会活动”。[1]《每日科学》(Science Daily)是一个报道世界各地每日最新科研进展的英语网站,网址为www.sciencedaily.com,提供各领域的最新发现和热点研究项目的新闻报道,并且可以按学科分类检索新闻,读者可免费阅读,受众比较广泛。本文以此网站环境新闻板块下的“生态新闻”栏目中2020年的部分新闻为分析示例,选取方式是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生态新闻中选取每个月的第1篇,共12篇。生态话语分析的范式主要有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如果要研究语言是怎样影响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识解和态度的,则可以采用韩礼德模式”。[2]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其中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得到体现的”。[3]及物性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分成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从整体上看,除了第1篇新闻,其余11篇新闻中占比最大的是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占比也比较大,占比最少的是存在过程,行为过程数量皆为零。

一、《每日科学》英语网站传播话语的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的是做某件事的过程,此过程本身由动态动词表示。过程的动作者和目标,也就是逻辑上的主语和直接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表示,可以是人或物。这12篇新闻中的物质过程的动作者主要有以下几类:1)指人的名词或代词,2)表达抽象含义的名词或动名词,3)表示组织或机构的名词,4)表示人以外的物种的名词,5)表示实验、研究或研究成果的名词,6)表示某物质的名词。其中指人的动作者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指科研人员的名词或代词,另一种是指人类的名词或代词,例如:“researchers”,“human”,“we”。过程中表达动作的主要是和研究密切相关的动词。

例如:第1篇新闻的主题是关于种植和保护树木的费用,其中只有1个物质过程“researcher used a price model”(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价格模型)的动作者是人,使用此价格模型的目的是分析保护森林和种植树木的费用。其余4个物质过程中,一个只有目标没有动作者,使用的是被动语态,另3个过程的动作者分别为“forestry sector”(林业部门),“understanding the costs of...”(了解…的费用)和“tropics”(热带地区),其中“understanding the cost”是动名词作名词使用。第12篇新闻“Climate change and deforestation could decimate Madagascar’s rainforest habitat by 2070”(气候变化和砍伐森林会大量毁灭马达加斯加雨林的栖息地)中的物质过程有3个,过程中的动作者都不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第1个物质过程“Madagascar --- a biodiversity hotspot where 80 to 90% of its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are exclusive to the area --- has been devastated by decades of deforestation and overharvesting”采用的是被动语态,说明此过程强调的是动作的目标,即“devastate”(严重破坏)的宾语“Madagascar”(马达加斯加)。另外,此句中的“a biodiversity hotspot”是“Madagascar”的同位语,后面接了一个定语从句“where 80 to 90% of its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are exclusive to the area”修饰前面的先行词,说明这里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且80-90% 的动植物都是这里独有的,强调了马达加斯加这一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而此“破坏”过程的动作者是后面的名词短语“ decades of deforestation and overharvesting”(几十年的森林砍伐和过度捕获)。在这个示例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但人类的活动“森林砍伐和过度捕获”破坏了雨林栖息地这一事实已摆出。由此看出这些新闻的物质过程重在描述科学实验或研究的过程、结果等事实,且这些过程主要是以生态系统中的人以外的生物展开的,新闻的表述也是以这些物种、某研究过程或结果相关的物和概念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但却与人类的活动相关,这体现了生态科学新闻的客观性和整体主义生态观。

二、《每日科学》英语网站传播话语的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分为两类,即“归属”和“识别”。这些生态新闻中的关系过程主要用于说明某物种的特点和属性,或是与其他物种或周边环境的关系。与物质过程相似的是,这些关系过程中的逻辑主语是人的比例很小。

例如,新闻6“Mystery of subterranean stoneflies unlocked”(揭开地下石蝇的秘密)中的关系过程“These aquifers are hotspots of biodiversity”(这些含水层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主语是“aquifers”(含水层),此过程向读者说明了“含水层”这一生物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此新闻中的14个关系过程中主语是人的只有1个。新闻10“Federally protected lands reduce habitat loss and protect endangered species”(联邦保护土地减缓栖息地的消失并保护濒临灭绝物种)中,关系过程“Habitat loss and modification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global losses in biodiversity”(栖息地的消失和改变是全球生物物种类别减少的主要原因)说明了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逻辑主语是名词短语“Habitat loss and modification”(栖息地的消失和改变)。其余7个关系过程的主语也都是表示其他事物或概念的名词,如“species”、“data”、“lands”、“regulations”和“research”。这些关系过程同样是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旨在说明生态研究中的所涉及的生物、周边环境及其相关物质,亦或是研究本身的某种特点和属性。

三、《每日科学》英语网站传播话语的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是讲话交流的过程,过程的逻辑主语,即“讲话者”通常是人或是拟人化的生物或物体。这12篇生态新闻中,言语过程中作主语的人主要是科学研究人员,如“scientist”、“researcher”或是表示姓名的专有名词,而他们在言语过程中所讲的具体内容主要是对研究相关的内容、结果的描述,或是陈述某事实。

例如,新闻5“New studies show how to save parasites and why it’s important”(新的研究说明了拯救寄生虫的重要性和其原因)中的第一个言语过程为“‘Parasites are incredibly diverse group of species,but as a society,we do not recognize this biological diversity as valuable,said Wood’”,译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寄生虫是种类多样的一个物种,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这个言语过程的内容包括两个分句,前者主语是寄生虫,说明了多样性是寄生虫的特点之一;后者主语是我们,即人类这个群体,强调人类的认识不够,意在强调寄生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的重要性。并且这篇新闻题目中“save”一词的使用值得思考,牛津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为“to keep sb/sth safe from death,harm,loss,etc”,译为“拯救”,后面的宾语通常是人、珍稀物种或特别重要的事物。此句中“拯救”的对象,即宾语是“parasites”(寄生虫),这一被普遍认为是害虫的小生物也需要被保护,这便是此处需要让读者了解的事实,因为寄生虫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言语过程比例较高的第8篇新闻“Stopping deforestation: Lessons from Colombia”(来自哥伦比亚的教训:停止砍伐森林)中的第一个言语过程“‘In Colombia,there has been constant deforestation within protected areas during this 15-year period,’MrNegret said”。这位研究人员在陈述一个事实“这15年里哥伦比亚的保护区内一直有砍伐森林的现象”。此存在过程所陈述的事实是后面的研究内容和结果的基础。通过对这两个示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言语过程的讲话者虽然是人,但过程中讲述的内容仍然是围绕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来展开的。

四、《每日科学》英语网站传播话语的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其逻辑主语,即感知者主要是人,与感知者搭配使用的动词有“think”、“consider”、“know”、“recognize”、“estimate”、“find”、“hypothesize”、“expect”、“hope”“want”、“look”、“see”、“observe”等,可归纳为三类:认知、愿望、感观。使用认知类动词的过程主要是表达与研究有关的假设,或是通过研究而得出的预测、结果。

例如,新闻3“Bright light bars big-eyed birds from human-altered landscapes”(人工景观的强光会成为大眼鸟类的阻碍)中的心理过程“...researchers found strong links between bird eye size,habitat and foraging technique”,此认识过程描述的是关于鸟类眼睛的研究结果概述——“鸟类眼睛的大小、栖息地和觅食技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愿望类动词主要表达研究人员希望所做研究能够达成某种愿景,例如第5篇关于寄生虫的新闻中“An international group of scientists wants to change that.”这一心理过程,表达了科学家希望改变前文讲的“寄生虫并不在保护和研究的生物范围内”这一现象,因为“已知的寄生虫中只有4%能够感染人类,大多数的寄生虫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感观类动词则是研究人员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如新闻11“How the development of skulls and beaks made Darwin’s finches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species”(颅骨和喙的发育如何使达尔文雀成为一种最多样的物种)中,心理过程“Furthermore,changes in beak size and shape have been observed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Darwin’s finches as a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feeding resources,strengthening these views.”的动词是“observe”(观察到),并且句中使用了被动语态,感知者被省略了,意在强调过程中的“现象”,即“达尔文雀种群鸟喙大小和形状的变化”。这些示例分析同样也体现了生态新闻的关注重点并不是人类,而是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同时也表明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被人类的活动所影响,从而让读者知道人类和其他物种是相关联系的。

综上所述,《每日科学》网站的生态新闻的内容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新闻中的各及物过程主要是围绕其他物种或相关的物质环境,这正是整体主义生态观要表达的主体思想之一,即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构成大自然这个整体,自然界的活动不应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这些生态新闻在传达生态科学最新进展消息的同时,隐含的意义是让读者提高环保意识,并且以所描述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成果为证据支撑,使读者确信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栖息地寄生虫主语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BEAN SCENES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趣闻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