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思维障碍与哲学反思

2021-12-31 04:11
关键词:战略思维思政思维

侯 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美艺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 )

习近平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科学思维方法推进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必须要以科学精神作为核心支撑来有效推进思政工作开展,从而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起征点上,应注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思维的挖掘,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来统帅教学全过程,从而更好地延伸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为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实现注入力量。[1]

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具备的几种思维

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秉持的几种思维,具备这几项思维能力,有助于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推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从而来更好地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创新性。

(一)战略思维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从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立场上,来整体把握事物发展态势及发展走向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是统筹全局的逻辑体系,对于指导体系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应具备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的发展态势。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应引入战略思维,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来指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用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管党治党战略等来统领思政工作开展。以便更好地应对高校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挑战,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效果。[2]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这一思维强调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有效指导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进行整体思政工作筹划,抓住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德智矛盾、教学矛盾、执行矛盾、管服矛盾等,以此来较好的克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驾驭复杂的思政教育整体局面,化解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的各项难题,这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3]

(三)创新思维

重视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创新,他们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4]即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实践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人们的思维“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5]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积极运用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个人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则更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创新变革,从而来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思维障碍

尽管不少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时候,都注重科学思维的运用,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思维障碍,从而弱化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具体而言,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面临战略思维站位不高阻碍思政教育目标达成、辩证思维运用不足削弱思政教育实际效果、创新思维止步不前影响思政教学价值实现这三方面的思维障碍。

(一)战略思维站位不高阻碍思政教育目标达成

从战略思维的视角来看,目前很多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立意低、目标小,缺乏宏观层次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因而阻碍了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有效达成。目前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管党治党战略,这些战略思维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因此要善于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与这些战略思维有机统一起来。[6]但是纵观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依然存在严峻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能力塑造,使得大学生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却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和大局意识,因此无法实现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传统落后的线下教学方式占据主流,缺乏新兴科技手段的广泛渗透,导致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无法与时代同步,阻碍了学生思政学习的实际效果。总而言之,缺乏宏观意义上的战略思维,直接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塑造和培养。

(二)辩证思维运用不足削弱思政教育实际效果

辩证思维对于指导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辩证思维在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十分不足,难以巧妙化解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德智矛盾、教学矛盾、知行矛盾、管服矛盾等,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成效。由于辩证思维的介入不足,导致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偏智弱德、偏教弱学、偏知弱行、偏管弱服,这在一方面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和理论学习,忽视了学生个性塑造和能力拔高,最终导致学生成长为“工具人”;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且无法将所学转化成为实践,不利于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目的。总而言之,辩证思维的匮乏,在较大程度上让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出现偏颇,难以从根本上达到高校思政育人目标,阻碍了大学生人才的健康发展和成长。[7]

(三)创新思维止步不前影响思政教育价值实现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思维的有效渗透,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理论素质和实践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创新思维止步不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学价值的实现。首先,教学目标创新不足。大部分的高校思政课堂,较多地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关于中国梦、美丽中国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则很少有系统阐述,这就导致思政教育目标陈旧、创新性严重不足;其次,教学方式创新不足。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依然占据主流,而新兴的新媒体、自媒体和网络技术渗透性不够,从而导致高校思政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弱化了高校思政教学效果;最后,教学内容创新不足。课本教材是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而新闻热点、新闻时事、最新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内容都没有广泛涉猎,导致学生面对陈旧单一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实现思政教学效果提升,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充实知识体系,这极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总而言之,创新思维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科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教学的价值实现,因此必须要结合当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思政教学推至新的台阶。[8]

三、关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哲学反思

充分利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于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方式、延伸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结合上述讨论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战略思维明确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以辩证思维巧妙化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矛盾、以创新思维增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以战略思维明确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要求

将高瞻远瞩、统领大局的战略思维纳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具有促进作用,也是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要素。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第一,站在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面临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动摇、核心价值观模糊、新媒体对传统思政教学方式造成冲击等现实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战略制高点上,强化大局意识,明确培养人才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将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第二,从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认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强国战略,指出要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真正让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应从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将文化自信渗透到思政教育全过程,真正让文化的力量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与动力。此外,还应该打造积极向上、和谐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来熏陶和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具备面对困难、追求卓越的勇气和信心。[9]

第三,从网络强国战略出发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改良,促使思政教育方式变革和创新,以此来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实际效果。具体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网络强国战略,全面认识到网络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和挑战,占领并建设校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从而来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

第四,从管党治党的战略高度进行高校思政工作制度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要使高校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立足于管党治党的高度对于各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思政教育方案,全员育人,立德树人,形成特色化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二)以辩证思维巧妙化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矛盾

运用辩证思维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以能巧妙化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项矛盾,助力高校各项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德智矛盾、教学矛盾、知行矛盾、管服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巧妙化解这些矛盾,以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10]

第一,实现德与智的辩证统一。目前高校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实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信息爆炸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难以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此,应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来化解这一问题。一方面高校多部门之间要密切协同,积极进行德育资源整合,并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话语体系,注重以以理服人来对大学生进行塑造和培养,用深入浅出的故事来增进大学生理解,这不仅能够让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更有高度,同时也彰显了思政教育的温度和情怀。

第二,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克服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关系,打造教与学互相促进、主体间性的新型关系,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要确保教书和育人工作两不误。教师不仅要做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无形力量对大学生进行行为熏陶,使之走向正确健康的人生道路。其次,教师应锤炼自身的道德品行和人格修养,坚持将立德修身作为基石和根本,掌握前沿的思想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的塑造和培养。最后,坚持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增强思政教学效果。

第三,实现知与行的辩证统一。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高校思政教育者首先应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有针对性地结合新闻时事热点进行探讨,以此来更好地促使学生所学理论向现实实践的有机转化;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突出实践性,即通过谈国读书、书香校园、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和了解社会国情,用自身所学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和支持。

第四,实现管与服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实现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有效约束,同时还要以理服人,达到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教育效果。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日益精细化,针对学生个性和差异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从而有效地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应以生活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生优良品行和道德素质的养成,从而更好地延伸教学实效性。

(三)以创新思维增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驱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实现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迭代,从而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注重理念创新,确保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一方面,要树立首要思想,狠抓思政工作在高等教育全局中的统领作用,始终将思政工作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首要命题,突出思政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应突出对象意识,将师生教学诉求与民族共同理想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念传达之间的有机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效果的达成。[11]

第二,注重方法创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集官网、微信平台、抖音等于一体的思政教育矩阵,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提升师生网络思潮的应对能力,比如通过网络议题设置、消息推送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更好地理性分析现实,认清网络工具的利弊,这对于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运用先进网络技术来对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日常服务等工作进行集约化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动态监测和管控,进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12]

第三,注重内容创新,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效果。首先,以中国梦为起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逻辑,并将此与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大学生们投身现代化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情和使命感;其次,对国家方针、政策、战略等进行深刻解读,端正在国家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和立场,明晰中国的未来发展走向;最后,实现大学生个人理想升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立场,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人生旅途中写下美好的篇章。

总而言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作为三项重要的科学思维,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力武器。这三项科学思维之间是互相配合、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战略思维能够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目标,通过辩证思维可以化解思政教育工作矛盾,通过创新思维能够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应将这三项科学思维密切配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辅助于思政教育工作实践,将思政教育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思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