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1-12-31 08:55宋永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新型培育理念

吴 娜,宋永海,汪 莉

(江西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出现,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不断调整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越来越成为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调整新的教育模式,转换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做到以大学生为本,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培育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中之重。

从这样的一个思考角度,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而培养,培养的人才要用到什么方面去”来考虑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合适的精英人才、有用之人。响应国家号召,以“十九大”强调的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战略为目标,培养高素质有水平的精英人才。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不竭的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西方国家在早期就看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在其培育模式发展迅速,还在不断完善。如美国采用合作教育模式,德国采用“双元制”模式,英国采用教育公司模式,其发展培育模式已初具规模,效果显著[1]。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现状来看,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创新理念不断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去,创新理念和创新课程的加入使得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已初具规模,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

1 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1.1 教学方式相对传统

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基本是看重理论知识教学,专业实践能力则明显是不足的。课堂教学基本采用“讲授式”教学,即老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引导。而且,目前高校多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专业人才,且学科之间划分比较细,知识面较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思维。

1.2 创新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大学生基本是在传统的通识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教育下,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和自主理解能力,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而且甚至在学校层面其创新意识都相对薄弱。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创新教育的政策,学校也努力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课程中,但是基本上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号召,对塑造创新型人才成效不大。

1.3 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其专业能力也要求能够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但目前国内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假期实践以及实习,而且其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并不完全能够与理论知识对接,这就会造成学生认知的偏差,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人格[2]。而这不仅需要学校各个层面的对接,还需要各教育部门,社会企业,科研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对接,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培养体系。

2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

2.1 重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现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而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因此首先需要从学校自下而上的创新培养观念的转变。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到个人都需要学习创新理念。学校要深入研究和调查整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怎样的,针对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注重人才创新理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双重结合,并能有效地将创新理念融入进去。注重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2.2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之后,就需要针对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多是灌输式教学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但是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全方位打造,其不仅需要创新理念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培育创新能力。这一切无不需要高校、学生以及企业的紧密衔接[3]。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育方法,企业的运行理念以及学生的创新潜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方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坚实的基础。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1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一系列的教育培养过程,在这里面创新课程的地位不言而喻。其承担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各种案例学习创新过程所必备的素质,打造创新精神。而且在创新课程当中,实践课程的加入也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做好衔接工作,学生可以通过观摩企业工厂等运行状况,更准确地了解企业运行现状。对自身能力有更准确地认识,从而有的放矢,更加高效的、有目的性的培养自身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2 优化师资队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定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力量。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承担的不仅是组织者的角色,还有引导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筛选的这批老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创新实践精神。各个学院可通过科研成果和学术道德等综合选拔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各个教学团队通过紧密合作交流共同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且有学者就提出“双导师”的培养模式[4],即校内的科研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有机结合,共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种方式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3.3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各个高校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大多基于最终的成绩,学生的平时即过程式表现成绩的比重则占很少。学校可结合超星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考评,可参考课堂测验平均分和任务点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过程式教育而非结果式教育。此外,对学生参与创新型项目给予一定的考评政策,如参加“挑战杯”[5]“互联网+”等,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逐步扩大创新型人才的队伍。

4 结束语

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是当前时代必不可少的课题,其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困难也很多,为促进教育发展,打造文化素质强国,需追本溯源,明白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短板,改善大学教育环境,从学校到学院、从老师到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打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优良的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为人才的培育搭建好平台,就一定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育打造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创新型培育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