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

2021-12-31 08:57夏立雄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6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资源

夏立雄

(洪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洪湖 434020)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土地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做好其规划、应用、开发,有效解决滥用土地、违法用地等问题,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地籍管理、利用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市场管理和法制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不但对人们日常生活十分关键,对国家战略规划也有着一定影响。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能够使国家关于土地资源长远布局得以顺利开展,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畅通落实,从而起到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在基础已经夯牢的前提下,国家对于土地监管更加完善、系统,减少人为破坏土地资源的几率,形成良性循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模式是以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积极性,以政策解读提升群众土地保护意识,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目标,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对破坏土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2.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资源管理执法不够严格。我国目前已经颁布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国环境保护法》等多部与土地相关的法律,已经基本涵盖土地资源管理的大多数方面,但是从具体效果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执行不够严格,造成土地滥用成本低廉,许多人知法犯法,就是被执法队伍现场抓获也只是伤皮不伤骨。加上一些执法人员与违法人员同流合污,利用手中职权为违法人员大开绿灯,权钱交易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2.2 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最为尖锐的矛盾就是城市化推进与农村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我国各地土地发展状态来看,城市化已经成为发展主流,但在区域土地面积恒定状态下,农村用地与城市化用地之间需要建立起一个健全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以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但是我国许多地方在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工程项目规划管理,许多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还是采取先建设后治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理念上的落后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2.3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一是农业耕地利用率不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历来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影响颇深,许多农民群众保护土地意识不足,人与耕地之间矛盾冲突加剧。由于农作物耕种无法带来太多经济效益,使得人们耕种土地意愿下降,许多农民进城务工,致使耕地大面积闲置。同时,一些地区缺少集约化管理意识,对于耕地保护不足,在住房建设面积上远超国家标准、宅基地面积超标及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另外,一些近郊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出现大量出售耕地或盲目使用土地的现象,加上一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区规划合理性不足,使得耕地破坏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耕地发展。二是工业项目利用率不够。工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工业用地审批严谨性不足及工业建设投资盲目的问题,许多城市大搞产业园建设,将大片土地圈占起来,最终却草草收场,使得土地资源多年闲置。

2.4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涉及点多面广,复杂性较高,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要想保障其有效开展,充足资金投入是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投入资金有限,人力资源紧缺、基础设施滞后,使得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5 土地管理水平不高。根据我国土地管理实际可以得知,很多地区在土地管理技术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测绘技术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及质量不高。以技术层面为例,我国在热能成像、3S 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能够将其应用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地区寥寥无几,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原因难以支撑起先进技术引进,加上这些新技术对于人员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些地区最缺的就是人才,使得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缓慢。

3.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强化执法力度。要想加大执法力度首先要出台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对于已经出现的违法行为,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从严处置。对于相关基层管理人员尤其是涉及违法违规的基层干部,要建立起终身追责制度。对于懒政、不作为的基层干部要严肃处理,起到震慑作用。要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于违法滥用土地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原则,起到制约作用。同时,要加强土地监管,组织专业监督调查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动态监督农村土地资源现状,查看是否存在有执法人员与违法人员相互勾结现象,确保相关管理工作顺畅进行;创建监督管理制定,实行责任倒追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和范围,不断提升工作效率,防止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土地合法征用时,要提前与土地使用者进行协商,使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又要兼顾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土地管理部门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网上监督系统,实时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状态,以便相关部门进行及时调控。

3.2 完善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土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创新土地资源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促使土地资源合理分配、有序利用。加大土地资源管理宣传力度,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融入百姓心中,使其牢固树立起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好政务公开,将土地征用、分配全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明确不同部门职责等方式将责任具体化,实行终身追责制,增加政府相关人员违法乱纪成本;政府还应当开通网络举报渠道,加强群众对于土地管理的监督,确保土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3 提升土地利用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提升土地利用率变得越来越迫切。要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确保土地开发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解决当前城乡建设规划中存在的土地管理问题。在制定土地管理制度过程中,要进行深入调研,对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土地资源分布及土地环境有一个明确认识,将收集所得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分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促使土地管理规范化。土地资源规划要尽量发挥其使用价值,降低各方面利益冲突,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要积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进行全方位考量,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比如在建设用地规划时必须远离自然景观,避免破坏自然生态,尽量与人们居住地相连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以期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落实。要对空闲土地实施合理开发,科学调整产业用地构架,促使土地使用生态化。要建立土地管理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土地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土地科技创新链,加快土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土地使用效率提升。

3.4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各级地方政府有加大财政资金拨付力度,不断完善国土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思想上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在行动上给予资金援助,重点关注失地农民经济收入问题,要采取合理办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采取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或建立就业帮扶机制的方式方法,给失地农民给予直接经济补偿或提供就业机会。

3.5 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应用土地管理技术方面存在局限性,需要政府根据自身财政水平实际,采取合适方式引进、改造、升级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地产评估技术、环境评价技术等。同时注意土地管理人才培养,要加强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牢固树立起先进土地管理意识,强化土地管理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技术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土地管理队伍。另外,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库,让所有土地资源信息可以共享,为有效利用开发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土地资源是最为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科学谋划,针对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执法力度、完善管理体系、提升土地利用率、加大执法资金投入、提升土地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土地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我爱这土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给资源分分类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