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据中心整合对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利弊分析及实践

2021-12-31 08:55王以伍曾满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据服务虚拟化数据中心

王以伍,曾满江

(1.成都医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成都医学院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500)

目前在高校的很多部门都拥有各自独立的数据中心(例如图书馆、网络中心以及科研中心等),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分布式的数据中心正面临着重复建设、设备使用率低、机房空间不足、能耗高、运营管理效率低、可扩展性差等问题。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整合已经逐步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笔者探讨了数据中心整合对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带来了哪些影响,同时介绍了在数据中心整合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数据中心整合概念

数据中心整合的概念被定义为机构运用一些有效的整合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用较小的刀片式服务器系统更换大型机、云计算等)来优化和减少IT运营成本的策略方法[1]。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高额运营成本必将会促进数据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而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实施数据中心整合将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

2 数据中心整合对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利弊分析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其数据中心承载着图书馆常规业务、用户服务以及数字资源服务等诸多的数据服务职能,因此图书馆数据中心往往具有硬件资源的复杂性和应用平台的多样性的特点。将图书馆数据中心迁移整合到学校统一数据中心后,这种运行环境和服务场景的变化会对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工作带来什么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2.1 数据中心整合对图书馆数据服务有利的方面

2.1.1 节省成本。 数据中心整合的核心优势为节省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图书馆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新增设备的采购和原有设备及环境的维护。然而将图书馆的数据中心整合到学校统一数据中心后,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向学校数据中心管理部门提出运算能力、存储空间等相关要求。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来集中调配或采购软硬件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图书馆则可以将原先用于数据中心运营的预算更多地投入到其他资源建设和服务中。

2.1.2 推动空间再造。 空间再造是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拓展创新服务内容和外延的必要保障[2]。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再造。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将数据中心整合到学校统一数据中心后,图书馆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通过硬件升级、服务升级以及智能平台的应用和体验,将原来数据中心占用的空间改造成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实验室,让图书馆成为智能化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的研究交流及示范应用中心,拓展了图书馆科研创新服务职能。

2.1.3 促进服务转型。 信息技术环境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着图书馆的数据服务转型[3],而数据中心整合则为图书馆数据服务转型带来了契机。当数据中心整合之后,数据中心硬件和运行环境的维护均由统一数据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而原先从事数据中心维护的图书馆技术馆员则可以从繁重的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嵌入到科研教学技术支持、大数据分析、新媒体服务、在线学习等多个新的服务场景中,使图书馆技术馆员转型成为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专业服务人员。

2.1.4 保障服务连续性。 图书馆很多业务工作都需要较强的连续性,然而传统的图书馆数据中心往往依托于相对独立的网络环境,而各项业务应用平台也依靠各个相互独立的服务器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网络或者服务器故障,就会造成图书馆数据服务的中断。而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统一数据中心不仅在网络上具备冗余设备和链路,而且虚拟化技术所具备的负载均衡和故障自动切换等技术特性,使得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得到极大提升。

2.1.5 提升安全性。 当数据中心整合后,高校可以集中资源为统一的数据中心提供安全性较高的运行环境。这其中不仅包括数据中心先进的集中式动环监控系统,将数据中心的门禁、电源、环境设备等方面实现实时集中监控,同时还包括健全的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机制。

2.2 数据中心整合对图书馆数据服务不利的方面

2.2.1 维护响应速度下降。 数据中心整合后成倍增加的相关设备给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特别是由于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分离,当出现硬件设备故障而造成图书馆某一业务系统中断服务后,此时数据中心的维护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定位到故障点,往往需要图书馆馆员的配合才能顺利排除故障。

2.2.2 虚拟服务器兼容性尚存问题。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虚拟化软件的不断更新,虚拟服务器很少会出现兼容性的问题。但是有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能够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兼容性问题仍然值得关注。例如:某些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的注册需要通过服务器的机器码来生成注册码,机器码是将硬件序列号经过一系列加密、散列形成的一串序列号,然而当虚拟服务器由于负载均衡的需要而迁移到不同物理主机上时,则会出现因机器码改变而需要重新注册的情况,造成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服务中断。

2.2.3 数据传输方式及速度受限。 数字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数据服务根本保障,因而数字资源的存储和更新是图书馆数据中心最重要职能之一。在数据中心整合之前,数字资源的存储和更新往往通过利用第三方的介质(例如移动硬盘等)直接通过物理服务器上的USB接口来传输数据,这种方式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稳定性较好。然而当数据中心整合后,数据的传输大部分只能通过网络来实现。然而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易受网络带宽、网络并发数、交换机处理能力等外界因素的干扰,特别在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网络传输速度不稳定,甚至传输中断的情况。

3 图书馆数据中心整合实践及启示

成都医学院于2019年启动了统一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学校期望通过整体规划,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提高数据中心资源的利用率,为后续全校推进智慧校园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成都医学院统一数据中心已经整合了全校90%以上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核心业务系统等相关软硬件设备,服务器均搭建为基于VMware vSphere架构下的虚拟服务器集群,学校的核心业务均部署于虚拟机内,实现了硬件设备的完全虚拟化。由于图书馆数据中心拥有较多的硬件设备和核心业务平台,所以最先参与到了学校数据中心整合计划的实施当中。然而图书馆数据中心的迁移和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物理搬迁及整合,同时也涉及系统的梳理优化及业务连续性保证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实施数据中心整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3.1 图书馆应参与数据中心整合规划的制定

数据中心整合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到学校多部门的实际需求和总体预算,而且规划一旦制定并开始实施后,再对规划进行二次修改会造成整合成本的增加,同时还有可能拖延整个规划的实施进程。因此,图书馆应该在一开始就参与到数据中心整合的规划制定中,不仅要明确提出图书馆的计算需求、存储需求以及相应的基础架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今后的需求增长,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同时,在规划时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应尽量集中摆放,以便能够对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当出现故障时也能迅速定位故障。

3.2 系统等级划分

系统等级划分的原则是根据图书馆各业务系统、数据服务系统以及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的使用需求和数据重要性不同进行等级划分。①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的类别和数据格式进行初步调研,并制作统一的调研表格对各个业务系统功能、运行环境、数据类型等内容进行登记;②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对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重要性进行评估,分析哪些系统与数据对图书馆主要业务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并据此将图书馆各业务系统分成核心业务系统和非核心业务系统两类;最后将核心业务系统和非核心系统分别列入高性能和低性能服务器集群中。

3.3 注重与读者的充分沟通

为了尽量减少对读者访问信息资源的影响,我们将数据中心的迁移分为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暑假期间对图书馆业务系统等非数字资源服务平台进行了迁移;第二阶段则是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将包括数字图书馆门户在内的各种数字资源服务平台进行迁移。同时在数据中心搬迁前还可以通过提前在网站上发布公告、在各楼层的告示屏上循环播放宣传幻灯片以及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提示信息等多种方式向读者告知数据中心整合计划以及各个数据服务平台暂停服务的时间安排,以便全校师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科研工作。

4 结束语

从实践来看,高校数据中心整合的优势是显著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数据中心整合的推进和深化,除了对数据中心进行基础设施层面的整合优化以外,还需要利用API、微服务、云计算以及利用低成本商业软件替代定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方法来实施应用软件层面的整合,以促进数据中心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

猜你喜欢
数据服务虚拟化数据中心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建设规范研究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数据服务依赖图模型及自动组合方法研究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H3C CAS 云计算管理平台上虚拟化安全防护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