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后续扶贫发展的建议*——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2022-01-01 07:29重庆交通大学唐雯雯陈鑫曾兴摇姚艳秋黎志强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合川共生旅游

重庆交通大学 唐雯雯,陈鑫,曾兴摇,姚艳秋,黎志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2021年2月25日,以先行标准下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脱贫,932个贫困县全部成功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解决,完成了这一次长达八年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要如何防治困难群众返贫致贫、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农村、完善生态文明发展体系等脱贫后续扶持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研究的现状

合川区是重庆市的下辖区,全区面积共有2344平方公里,既是重庆通往甘肃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三江交汇的地理特殊位置,其岩盐、锶矿、煤炭储量丰富。常住人口约有100万人。由于地处重庆和四川交界,合川区在重庆市下辖区级整体经济生产总值靠后。

(一)基础建设及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

对于农村发展所需配套的互联网通信体系还未完善,有多部分地区还存在网络互通问题,村卫生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还没有配备,安全集中供水系统存在漏洞,普遍存在农村子女文化水平低于普通受教育水平,未搭建养老保证体系,初步完成村村通公路之后还需发展公共交通搭建经济枢纽等诸多问题。

(二)人才缺乏

由于主要靠农作物收成作为生计已满足不了现在家庭开支,存在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合川区2020年总共超过4万人,使得农村劳动力素质过低。农村受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不愿回农村发展,乡村教师、合川旅游业文化传播者缺乏,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各类高精尖产业等科技型人才队伍结构未形成,引进人才计划还有待加强。

(三)多元化产业发展缺乏

目前合川区整体经济主要是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现对于科技领域产业还未涉及,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相关产业匮乏,乡村旅游业和文创产业也需要协同发展,创业孵化体系仍需完善,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大农村结构需要统一组织管理,生态化农村产业形成。饮食业、零售业、纺织业市场未完全开放,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发展也处于继续提高阶段。

二、引入共生理论提出可持续性发展扶贫建议

(一)共生理论

“共生”的概念始于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对生物研究时提出:生命会主动形成和改造他们的环境;生命有机体与新的生物群体融合的共生,是地球上所发生的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来源。通过生物对共生理论的研究,人们发现共生现象也同样适合于社会科学。并提出共生理论及其共生关键三要素: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单元。该理论成功应用于体育教学、旅游发展、金融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果。

基于共生理论,我们可利用县城附近的有利条件,将新型城镇化带入农村。统筹规划,建立各行各业人才资源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体系、开发多元化旅游业等多个方面,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载体,大力实施产业就业、社区服务、人才培养或引进多方提升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1.共生模式下建立各行业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成立独立部门将当地基础设施人才名单汇集,分小组入乡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及安装调试,对重难点攻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或实地探测讨论解决,确准定位乡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项目落地。

以村镇区块化为共生单元,教育、医疗者为关键要素构建资源循环流动的共生模式。对于偏远地区其教育资源较为落后,可进行区块化教师的流动教学并建立考核绩效。确保教育资源均匀分配,避免文化水平两极化。搭建村卫生室以医护人员的坐班制,确保有较轻病症可就地医治。

搭建人才和地区协同发展共生系统。让有效人才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经验得到提升,以互利互惠的视角得到一个地区和人才一同成长的共生模式。制定各界人才引进计划。进行高校学生入乡实习进行专业文化输出、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经济发展,适龄农村孩子走进高职、中职感受文化熏陶学习技术的高效与乡村双圈发展。吸引外出农工村民回乡发展并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以重庆的职业教育为例,职业教育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需求间的交互通道需要一定的方式和路径,构建“智志双扶、双向受益”的共生模式。贫困地区通过职业教育,让各类欠发展领域、缺资本人员得到发展,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1]。

2.共生环境:人文与资源的协同进化

打造现代化数字农村进行统一管理土地资源。为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以针对区域特性进行评估。并对特性分析作出该地区适合某种农作物生长特性、牲畜养殖、尽可能打造渔业、畜牧业、种植业和加工业闭合的生态循环系统减少农村污染、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并引进添加了评价指标的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互通当地数据波动。

进行风景化设计开发绿色智慧农场,吸引观光有客与家人共同来此体验沉浸式绿色有机农业。类似于线下QQ农场模式不仅可以自己体验耕种喂养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生活,还可增加手机端操作与线下农民共同协作进行线下土地开辟和游戏体验获得。即可增加农民自助创业激情,通过租赁土地、农场进阶游戏、农产品销售等渠道达到经济水平的提高。

3.开发多元化旅游业(以合川为例)

当前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产业融入到乡村发展进程中,传统乡村地区面临产业转型、空间加速重构等一系列问题。旅游型乡村的规划是源于乡俗元素、基于旅业要素、成于市场因素的建设模式,其更新规划是各共生但愿根据生态、人文、政策等条件多方博弈后,各方意愿在村域空间上的表达。共生理论能够将乡村内部各子系统看做共生单元,利用建立共生系统反映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共生结构探讨如何实现乡村价值优化与旅游服务提升,进而提出合适的发展策略[2]。

应用创新主题打造创意型乡村旅游业,开创独特、原始、宁静的“世外桃花源”。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设计建成养老、文艺、童趣、浪漫、等风格主题村落。可结合体育运动、村民风情节、趣味亲子活动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避免因网络发展而产生面对面的社交恐惧。引导游客参加农场活动,让小朋友体验劳作的感受,培养节约勤劳的美德。同时可以自助体验亲自耕耘栽种收获纯天然的绿色有机蔬菜和参与村民种树和春种秋收任务获得奖品活动,营销农副产品、乡村手工文创作品。集休憩娱乐、儿童教育、休闲养老、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汇民宿、观光、采摘等产业与新型乡村旅游整合,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打造乡村特色网红旅游打卡地。

增加文创商品。龙做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我们都对它有着诉不清的情结。而合川更是把龙文化流传到了很多代人的内心。在这里流传着许多龙关于神龙的传说,就连地名也如龙市、蟠龙、龙凤、双龙、懒龙石等以龙字命名,更是在这里出土了目前亚洲最完整的合川马门溪龙。但从它出土至今也并未因此名声大噪,可利用抖音等网络宣传手段进行着重宣传以龙文化文中心展出舞龙灯会、亲子恐龙宣讲活动打造龙文化旅游城市。结合乾隆和光绪年间所著《合州志》的八景将钓鱼城、文峰塔风景与古代合川诗词文化相融合,创立具有合川特色文创品牌,既可宣传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又可增加文创旅游商品。

4.共生单元利益关系之间的转化

互利共生: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促进,各自需求都得满足,乡村问题和旅游功能全面提升。偏利共生:共生各单元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偏重旅游开发而忽视乡村特色的保护和挖掘。利用乡村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从偏利共生转化为互利共生的过程:针对乡村中扶贫政策、扶贫对象等数据分散于多部门情形下的农耕现象,合川区推动数字旅游化改革扶贫试点,强力推动旅游业数据整合与共享。例如合川区作为试点县,率先探索建设了旅游扶贫大数据的系统,开发应用“联联周边游”等小程序,利用乡村生态完好的丛林、相互错落的梯田,包括油菜花田,果蔬采摘等,吸引众多游客放松游玩,以此带动当地经济,有效克服了低收入农户等数据信息,构建了多元主体利益的平衡系统,大力推动了乡村规模拓展和价值创造[3]。

三、结语

切实做好后续扶贫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成多样化新产业、发展活力生态的现代化农村,不断提高农民内生动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自主造血“受人以渔”的方式结合生态共生性,开发可持续性发展产业,让农民自主致富。

猜你喜欢
合川共生旅游
合川脱险
他笑了
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