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举措研究

2022-01-01 07:29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魏军宜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生活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魏军宜

近年来,泰州紧扣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但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仍然不够全面、深入,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发展现状

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泰州市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不断构建自主可控的绿色产业链。强化组织推进,完善组织协调机构,深化目标任务落实,构建市、市(区)、乡(镇)联动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节能考核体系,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以能耗下降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下大力气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持续推动能源能耗双降。不断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

低碳循环产业加快构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实施产业增量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向转“轻”、转“高”、转“绿”方向发展。农业方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家庭农场模式全国推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旅游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速发展;工业方面,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产业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获国务院表彰。新能源产业方面,初步形成以太阳能光伏、蓄能电池、LED照明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为主的低碳产业链。服务业方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性提速发展,高端商贸、体育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不断提升。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泰州将节能减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不断加大差别化电价实施力度,超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到2020年,泰州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1%。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大力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试点园区建设,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5个,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7家,形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16.85万亩。

循环型社会建设渐进深入。近年来,泰州市全市域推进“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生活环境持续好转。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9%, PM2.5平均浓度36.2微克/立方米。在做好城市环境改善的同时,泰州加大园区的环境改善的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所有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园区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明显降低,有效缓解了土地与环境的压力。大力发展绿色美丽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绿色共享生活方式,全面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完善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健全污水收集系统,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二、存在问题

产业体系不够优化。“十三五”以来,泰州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产业发展多数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强度不够,融合发展的力度明显不足,产业结构优化的难度较大。农业的基础性功能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强化,现代化的标识需要持续增强,优质高效发展明显不快,龙头性企业不多;工业产业机构不尽合理,能源结构偏煤问题严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产业竞争力较缺乏;服务业供给体系质量有待提升,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水平不高,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相对匮乏,高端商贸服务明显不足。

基础支撑条件不到位。一方面,政策机制尚不健全。运用行政、经济方式引导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举措还不多,金融财税政策有待配套完善。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政府基金的撬动作用未发生效用,奖补体系尚未建立,技术开发和推广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再者,科研人才支撑力度不够。吸才引才的力度明显不足,尤其是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来泰就业创业的意愿明显不够,同时缺乏专业性机构的落户。

能源消耗总量不降反升现象明显。泰州建市25年来,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趋向不断增强,“三比一提升”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经济总量和中心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在“大与强”的发展背景下,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逐年增加,“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改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偏低,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导致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的难度很大。

循环经济体系尚未系统建立。从产业看,循环产业链条尚未实现全覆盖,产业的链式发展比较局限、规模和体量明显不足,产业在上下游产品之间、区域之间还缺乏循环共生的系统布局,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还不够健全。从机制看,循环经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推进循环经济系统发展的政策措施还较少。从生活方式看,公众对环境与资源的珍惜意识不足,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生产、消费、流通、生活、创新等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革。

三、发展路径

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2017年党中央相关政府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任务开展,充分把握好经济增长目标与资源环境指标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实现对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坚持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共享生活方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城市。

以规划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绿色发展规划来指导产生产、生活、生态。在产业方面,注重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导向,系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建立健全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做优做强服务业,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发展路径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断增强碳汇能力。着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处理好生产与生态的发展关系,系统推进生态资源保护,不断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增强发展竞争力。

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是过去转型升级的迭代跃升,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聚力转型强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一是打造大健康产业地标。深化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培育壮大精准医疗、健康疗养、健康食品、健康旅游等产业链,加快“药医养食游”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医药、化工、装备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攀升、服务化延伸,促进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前瞻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三是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排放减量化、能源替代化、资源循环化”,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减少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从根子上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出台相关政策对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项目优先申报国家中央预算内资金,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实施生态补偿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绿色发展成果,树立“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保护者得益”的发展导向。三是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加强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引导,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共享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体系和良好氛围。

相关链接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并做到从自己做起,注意节约电、节约水、节约油、节约气、节约钱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低碳经济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生活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态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