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

2022-01-01 13:12广州商学院丁俊权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绿色金融

广州商学院 丁俊权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深陷“长期性停滞”格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新冠肺炎蔓延,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适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目标[1]。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气候约束将进一步增强,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这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应将“绿色优先”的理念从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各个环节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绿色金融作为新常态下金融创新的主要趋势,其能够有效推进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并且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以聚焦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释放巨大潜力,主动提高与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匹配性,更好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服务吸引民间、社会资本投资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与传统金融工具一样,绿色金融有多种形式,如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和绿色保险等。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较早。最早出台的绿色金融首个政策可追溯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环保产业科技开发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联合七部委制定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我国还将绿色金融发展列入当年在浙江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会议议程;我国政府在2017年初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证监会与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2019年就双边绿色金融领域合作达成合作备忘录;中国光大集团牵头设立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在2020年4月正式落地。自“十三五”以来,经过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贡献,我国绿色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人民银行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而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我国市场主体已经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券,其规模达到100亿美元。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不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市场容量体系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这既影响了市场多方主体顺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也对强化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形成较大挑战[2]。

(一)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和国际标准存在差距

世界各国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标准”的涉及范围程度不同,导致各国在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标准的时候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例如欧洲绿色金融的发展侧重于气候变化方面,美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侧重于绿色建筑等领域,而我国绿色金融侧重于绿色产业和生态修复及保护方面。并且欧美标准多采取自愿或遵守,而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由监管机构出台,且具有强制执行力。

(二)我国绿色融资结构不平衡

当前,在我国绿色融资结构体系中,间接融资占据很大比例。根据相关机构的测算,在我国绿色融资结构体系中,以绿色信贷实现融资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像绿色债券、绿色环保、绿色保险等融资比例占比不到10%。这与全社会融资结构相比,直接融资比例的比重相对较低。

(三)绿色金融创新意识薄弱,依赖度高

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程度不足,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场不同个体、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而且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大多数采用传统的信贷产品模式——绿色信贷。而对于一些新设立、资金不足的绿色产业来说,无法满足金融机构授信要求,导致其无法发展。

(四)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短缺

相比传统行业,绿色金融属于新兴交叉行业,其覆盖范围广,所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这就要求人才标准呈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绿色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人才仍处于一个相对短缺的状态,这直接会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尤其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方面。

四、新发展格局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存。在后疫情时期,金融业如何支持经济复苏,特别是绿色复苏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复苏能够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降低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在这一过程中,绿色金融能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激励约束机制、金融工具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绿色金融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稳定器”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而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平衡、不稳定,这导致“外循环”的压力难以消解,这对金融领域将形成长期挑战。因此,金融机构更应从大局出发,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通过加速金融数字化和扩大直接融资占比,以满足企业、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融资需求,这将对稳定“内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二)绿色金融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器”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国内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尤其在消费方面。而绿色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生态系统修复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投资低碳、环保的企业,提高国内市场供给力量,让我国人民分享我国消费市场的蛋糕,进而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

(三)绿色金融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外联通器”

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国际化、全球化,这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后疫情时期,世界各国已然认识到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明确提出了碳中和愿景,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其所体现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会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绿色金融将会成为当前和未来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推手。因此我国应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利用好国内、国际市场的资源,构建符合我国自身发展并且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引领力,营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五、新发展格局中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措施

(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标准是全球“通用语言”,全球各国需要协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赤道原则”成为各国共识后,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这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期,绿色金融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推手。而目前全球发展绿色金融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因此,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多方参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树立国际绿色金融标准,也有利于加速我国绿色金融与国际接轨,更能为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和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增添动力。

(二)完善评价机制,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应该完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主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评价。其中定量指标包括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加速度、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比等指标;定性指标主要从国家绿色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制度及分布实施情况等指标。并且将其评价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考核,这会对银行形成约束和激励,最终引导银行将在风险控制前提下加大绿色金融业务投放力度,进而促进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发展绿色产业

环境风险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障碍。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且修复时间长、难度大,环境风险频发。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控能力,金融机构应积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主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为新发展格局下绿色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快人才培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产品日渐成熟,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分创新高,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效率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创新建设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育体系,高标准打造符合新时代的绿色金融人才,保障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增强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为发展绿色产业或项目提供了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

总之,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下,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更好服务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金融力量。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The Great Unbanked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农村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的对策思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