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的意义和策略分析

2022-01-01 13:1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美伦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文明农民绿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胡美伦

地球是人类和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当今我们人类的共同理想。目前,地球变暖、海洋污染、土地退化、森林减少,很多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面对逐渐恶化的地球环境,各国应该加强合作,携手共建,我们才能拥有一个青山绿水的世界。

一、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应充足,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粗放的经营模式,曾经以掠夺的方式破坏大量的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人与环境的关系紧张,环境压力巨大。目前我国倡导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各地蔚然成风,成效显著。资源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利用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各地生态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地配置,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大大地降低了污物排放总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城乡人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也悄然兴起,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人们也开始崇尚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时尚。

人们对新农村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衣食住行等生活品质的提高、农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用机械、科学育种、施肥、收割、自动灌溉系统、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等等。其实,新农村建设中还应该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在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妥善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从而形成和谐而又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和目标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生态”一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宜居”一词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为此,针对各地农村具体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乡村居民建立一个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优越、交通设施便利的居住环境,在新农村中,人们可以文明进步安全聚居、生活过得富裕、人人爱环保、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且永续利用。

(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发展乡村绿色友好型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农村地区有区域优势的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来支撑,其中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才是重中之重。发展绿色友好型产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改变传统那种以牺牲环境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模式。在发展农村绿色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为各地农村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特点、历史发展水平等等存在着差异,各地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围绕当地的生态条件发展适合本地生产的农业产业形态。这样,青山绿水才会世代流淌出真金白银。

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自然生态环境依然破坏严重,特别是农业土地资源锐减、淡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投入农业的资金和技术不足、农民生态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除了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也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其一,一些城市对于绿色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农村地价低廉,大量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被迫迁到农村地区,同时农村经济实力薄弱,绿色意识淡薄,对于污染的防治能力比较低,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污染防控。其二,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镇扩张占地、搞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农民新建住房占地等原因,导致各地农耕地数量正迅速减少。其三,自然条件导致的北方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趋严峻,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了严重污染水体,同时也会改变原有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元素被农产品吸收,进而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畜禽排泄物一般不会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田野河湖;另外生活垃圾污染也是相当严重,地膜的使用方式和废弃地膜的处理方式也不尽合理,塑料很难降解,白色污染严重。

(二)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人力、物力、才力的投入来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比如生活污水无法处理、生活垃圾无法清运,更缺乏一个环保总体规划和完整的环保流程,这也是导致严重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的成本。

(三)各级政府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生态经济的外部性都是由农村地区来承担的,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在科技支农和资金扶农的问题上没有能够端正思想。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完成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的重任,比如土壤改良与修复、固体垃圾的收集、生活污水的处理、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离不开政府和各界社会的大力支持。

(四)农民生态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近些年无数的生态灾难的发生,威胁到人类生存,所以生态建设概念得以重提。在广大农村地区,我国农业传统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方式导致各小农户为了一己私利而各行其是,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水平非常低下等原因,环境保护知识始终得不到普及,新一代农民在成长阶段接受的环保教育也少之又少,至于对与农业有关的环保科技的了解,那更是微乎其微,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生态建设没有提到农村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当前的新农村生态建设中,如果不通过一些有效地环保宣传途径或者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爱山爱水的生态意识,那么新农村生态建设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的策略

(一)继续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在新农村生态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各地污染源头的管理,继续加强各地的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生活环境。特别是农村地区,要加强水污染、土壤退化的综合防治工作。对全国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按照环保要求,向着绿色化方向改造,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对于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其次要强调对农村生态资源的保护,尽快修复那些被损害的自然环境,对农村现有的耕地、林地、水体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对耕地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于天然林地实施保护以及对于容易水土流失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各地政府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除了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外,还应积极发挥多层次和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的作用,强力支持新农村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

(二)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广农业科技

在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生产往往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小农户各自独立,生产规模小,手工劳作,不易引入大机械实现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有效的管理,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只能依靠大量的农药化肥来维持产出,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知识和科技手段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会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农用资金和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变,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度的降低,以及提高对农家自产有机肥的使用率、其它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村经济将会呈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绿色农业的路子。

(三)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强化生态环保理念

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地政府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但也更应该强调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固守着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也一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因此,政府应该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可以采用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通过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农民的不自觉行为。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让广大农民回归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

(四)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治理农村生活污染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治理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便改善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仍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乡镇或是农村普遍存在生活垃圾乱扔的现象,生活污水乱排、缺乏公厕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个难题已成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逾越的障碍。新农村不能没有青山绿水。为此,应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且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更应该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大对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环保设施建设,还农村片片青山、条条绿水。

猜你喜欢
文明农民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