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干部成才观对干部教育的启示*

2022-01-01 13: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滕晓雪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党校干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 滕晓雪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尤其是青年干部是青年群体中的拔尖人才,是新时代青年的代表,承担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一、新时代青年干部成才观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青年干部成才观体现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知行合一的特点。其中,“知”体现在对青年思想道德、责任担当、精神补给的认知上,“行”则表现在勤学知识苦练本领上。

(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中立德树人被指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应在注重政治品德建设的同时,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上下功夫。厚植理想信念是关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思潮正在各个阶层的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渗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才能在各种文化潮流的冲击中去糟粕、取精华,在青春路途中做到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端正价值观是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坚定信念,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1]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文化自信的建立,建立文化自信才能促进青年群体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建设。

(二)以练本领勇奋斗为归宿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的要求。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老一辈革命青年艰苦卓绝的艰苦奋斗,离不开革命先辈在每一次苦难中动魄的勇气。青年的年龄范围为14到35周岁之间,这就表明青年有20年左右的黄金时间可用于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练就自身本领,且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最为迅速地时期,祖国的飞速发展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青年需具备更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有更具有时代性的信息化素养。现今的青年队伍中,还有很多青年已经处于掉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的青年更应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勇气,珍惜韶华,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升自身本领,赶上同伴们的脚步,不自弃,不放弃。

(三)以责任担当为考验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2]青年干部应将责任担当牢记于心,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对于未来有理想有计划、直面艰险、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奋勇向前,绝不可知难而退。青年干部的责任担当应当聚焦于家国天下,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二、当前干部教育过程中存在困境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就是希望我们党培养的干部是具有对党忠诚、品德干净、勇于担当的好干部。

(一)政治素养难以课堂讲授

政治素养是干部在学习党政知识和参加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修养,是党性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政治素养体现在学习内容、行为习惯、志趣理想和思想境界中。首先,有为数不多的领导干部忽视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只是干部晋升前的必经流程,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其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专题讲授和现场教学两个板块,纯粹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现场教学均无法达成良好的培训效果。且在现实课堂的教学和实践中无法难以因材施教,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往年经验,培训对象是全体参训干部,培训针对性不强。因此,干部培训并不能作为政治素养提升的唯一途径,干部在干部培训中需结合课堂内外的学习和实践,将所有效习得的党政知识积极运用于日常生活中,长此以往党性才能获得增强。

(二)理想信念难以外力维护

共产党人尤其是青年干部需要将理想信念作为精神追求,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青年干部要善于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青年干部需要贯穿于工作事务的重要法宝。战略定力要求青年干部具有战略眼光,找准定位,把握机遇,赢得主动,开辟道路。青年的未来有无限可能,遇到困难要以问题为导向,寻求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法,针对性更强,问题导向能时刻指引青年干部朝着最初的目标迈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潮竞相在网络领域中占领高地,青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辨证思想和方法武装自己,青年干部需积极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坚持理想信念,积极应对新时代赋予的挑战。

(三)政治纪律教育需继续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近年来,党对每一位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团员要求越来越严格,积极分子需要不断加深对党的深层次认识,不断净化入党动机,发扬优点,改善缺点,将所接收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加强纪律教育有助于防范思想危险、杜绝腐败现象,需从生活小事、日常生活着手,由内而外,由内部教育和外部监督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以减少思想腐败,甚至减少、杜绝政治纪律问题。

(四)课程供给和学员需求难以贴合

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旨在增强党的理论知识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培训需求的确定直接影响干部确定参加培训的目标,继而影响受训质量和收获。而组织的期望与个人的期望总是在一些方面有所差距,带着不同期望目标而来的干部必然收获各异。党校提供的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中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精神层次相当的青年干部,能有效产生同伴效应,起到良好的浸入式学习效果。而青年干部的需求难以划一,若想做好按需培训,还需在培训前期有效了解干部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三、新时代青年干部成才观在干部教育中的实践性发挥

(一)以新时代青年干部成才观为理念

青年干部成长观包括几方面重要内容:以德为先、勤学奋斗、责任担当和精神补给几个部分,万事以德为先,青年干部不论身在基层亦或是担任领导干部均需时刻不忘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政治品德;勤学奋斗需要青年干部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武装自己,生活中善于用辨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为实现这一伟大的中国梦勤学知识、增长本领;责任担当要求培训中加强责任观念培养,在个人得失和国家利益前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在工作岗位上敬岗尽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补给需要讲究内外部结合,干部的自我需求和精神补给渠道缺一不可。

(二)课程应以青年干部成长规律为遵循

青年干部培训需遵循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需要充足时间,不仅要着眼未来5年、10年,更要着眼未来15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3]干部教育课程应遵循干部成长规律,鼓励干部加强基层经验积累,不忘基层工作,将基层这个根基打扎实。这就需要党校有效分析新形势下干部的特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发展优质课程,系统谋划干部教育体系。根据青年干部成长规律来做好干部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明灯”,精准化确定培训需求,帮助青年干部不断增强对党章党史等的学习,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在不违背成长规律的情况下促进青年干部的快速成长。

(三)过程应以青年干部党性培养为重要条件

党校姓党,干部培训过程中需要发挥党校的特殊性激励作用,按照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各项其他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关于青年干部培训的讲话内容,避免党校培训工作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党校培训的目标需要像党中央看齐,以党章党史为主要课程内容,为广大青年干部在党的认识方面查漏补缺,以短时间高效率为青年干部补充思想之“钙”,提升党性修养。培训形式上应以授课式和参与式学习为主,避免工学冲突,使得干部在党校培训学有所成,促进青年干部全身心投入学习。另外,结合高校的学术性特点,将党校培训内容和学术相结合,促进高校实现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四)干部教育后培训阶段创新供给方式

2019年2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加强供给侧改革能有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同样,给予青年干部即时性精神补给不仅能提高干部总体工作效率,且能提升精神境界,扩展人生视野。加强精神供给能有效缓解“四大危险”,主要的精神供给方式是以知识讲授为主、实践锻炼为辅的嵌入式课程,离开了干部培训班的约束,干部们难免因工作繁忙而无暇补充精神动力。在工作中可通过学习强国软件、各大新闻网以及经典论著寻求精神补给。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党校等培训机构也应精准化确定培训需求,从“供给侧”整合培训课程内容,增加微课堂和慕课课程等精品课程,补足干部不同方面的短板,促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党校干部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干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