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问题调查及对策

2022-01-01 13:12镇江市生态环境局陈慧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红线经济带长江

镇江市生态环境局 陈慧

一、长江经济带某城市环境问题调查分析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长江带很多城市注重对长江的利用,淡化对长江的保护,看到了长江的经济价值,忽视了长江的生态价值,走了一些弯路,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教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过程中,都分别指出了长江经济带某市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警示片中,也有很多问题涉及到该城市,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能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

产业、能源结构偏重,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存在化工企业。长江经济带某市有“散乱污”企业7811家,长江岸线违法开发利用问题突出,全市利用长江港口岸线43公里,存在违法违规开发利用的有17.083公里。从数据上来看,产能比较落后,没有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落后于国内同等经济带的一些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对能源的利用存在偏差,没有将自身的优势最大化,却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恶化,也导致经济发展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生态红线区域管控不严

国家统筹考虑到了各地区、各城市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实际情况,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了红线管控的指标,并积极构建红线管控体系,健全和完善了红线管控制度。通过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分能够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倒逼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但是,长江经济带某城市的生态红线的管控不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区域划分不清晰,导致城市内共有的近500家企业中有300多家企业手续不全。市区内的文化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区域一级管控区的某水库周边存在大量“散乱污”企业,二级管控区也未彻底整治,总之,当前生态红线区域管控不严,造成企业野蛮生长,也造成了环境的大量污染,必须加大治理力度。

(三)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部分流域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入江支流存在劣V类现象,运河上游9条入河支流中有6条为劣V类,太湖流域氮磷污染排放总量较大,个别国考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从当前来看,长江三角某城市的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而且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的污染非常突出,水质污染严重,水功能不能达标,水环境的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水土流失严重,城市污染防治不健全,生态环境的恶劣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大局,农村生活与农业污染也持续加重,控制和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固体废物管理及土壤污染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不够,部分企业危废存量较大或长期储存。关闭搬迁化工遗留地块未开展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未开展治理与修复。全市的土壤环境总体状况不理想,土壤自身污染比较严重,土壤超标的范围越来越大。长江三角地区某市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固体废物监管体系不健全和不完善,医疗、自然灾害等的出现也会暴露出应急响应与处理能力的不足。土壤和固体废弃物防治需要加强,各种难题需要破解。

(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一是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个别地区无生活垃圾处置设施,临时垃圾填埋场未采取防渗措施,渗滤液处理设施长期停用。二是部分地区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滞后,雨天污水直排问题突出。三是部分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集中式污水处理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区内少数企业尚未完成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四是部分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站使用时间长、设备老化。

二、长江经济带某城市环境治理的对策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思想的内涵,始终把长江生态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生态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修复好长江这条母亲河、生命线。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城市。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要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不再新增燃煤发电企业。加快推进化工、电力等去产能工作,倒逼转型升级,沿江沿运河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加快关迁并转,要提高全市化工企业入园率。新材料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化工基地全面完成环境治理工程任务。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全面排查、分类整治、严格整治,落实常态化巡查监管措施,严防“散乱污”死灰复燃。编制城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从严控制岸线使用,减少自然岸线占用,削减规划港口岸线10公里以上。更好地完成城市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

(二)坚持底线思维,严禁侵犯生态红线

要坚持底线思维,严禁侵犯生态红线。要针对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合理设置红线管控的指标,并积极构建红线管控体系,健全和完善红线管控制度。通过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分能够保障城市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倒逼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要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区中对长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建设活动,落实责任、严格整改。对生态红线管控区违法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结合生态红线管理要求,取缔一批、调整一批。要取缔文化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区域一级管控区水库周边存在的“散乱污”企业以及二级管控区内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完成二级管控区彻底整治。

(三)保护生命之源,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面开展入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坚决取缔超标排口;开展万吨以下乡镇水源地和千吨以上农村水源地排查与环境问题整治,确保饮用水安全;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进一步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加强控源截污和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要河流及支流治理、航运船舶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工作,主要入江支流运粮河永庆桥断面消除劣V类现象,运河段干流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支流水质全面消除劣V类;深入加强太湖流域氮磷治理,加快中小河流疏浚整治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村庄河网连片水域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

(四)控风险强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

编制实施城市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集中处置设施项目,推进各个相关企业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项目和危险废物项目;推进规划中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妥善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利用问题;推进餐厨垃圾协同处置污泥二期项目,解决厨余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安全处置利用问题;开展危险废物“减存量、控风险”工作,相关企业要将厂外贮存草甘膦母液处置完毕;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落实污染场地再利用联动监管制度,完成未开发化工遗留地块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工作,组织开展污染地块评估修复,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销号机制,“发现一块,管控一块,修复一块,消除一块”。

(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环境

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打造环境宜居、生态良好和美丽和谐的新时代城市。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建设,形成处置能力,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完成积存渗滤液的处置。城区要在一定时间内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有效控制雨天污水直排,进一步扩大乡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建设镇污水处理厂,实现有效运行。加强化工、电镀园区污水、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完成园区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敏感目标拆迁,规范园区环境管理。加强环保能力建设资金投入,完成地方建设的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站设备更新的改造,加快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和移动式监测装备更新配置,形成有力的环境风险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体系。

三、结束语

长江经济带某城市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大局,主要表现为产能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生态红线区域管控不严、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固体废物管理及土壤污染治理能力亟待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基于此,要制定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底线思维,严禁侵犯生态红线,保护生命之源,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环境。

猜你喜欢
红线经济带长江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三道红线”考验房企“钱袋子”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